【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電力的用量正在逐漸增加,電力企業在積極參與電力需求側管理的同時,引導各行各業節約用電成為節約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電力部門供電的同時卻存在著大量的電能損耗,這里面包括了理論線損和管理線損,若線損太高,勢必會給電力企業造成損失,因此有效的線損管理是降低用電損耗的重要途徑。本文闡述了電網線損的類型及引起線損過高的原因,并對降低線損的技術措施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線損種類;原因分析;措施
電網的線損率是表征供電企業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的綜合性技術經濟指標,也是國家貫徹節能方針,考核供電企業的一項重要指標。其中配網線損,直接反映了供電企業的用電管理水平,它的高低,與地區配網規劃設計是否合理、配網設備運行是否良好、配網新技術應用狀況、營配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高低、計量裝置配備管理狀況、抄核收工作質量好壞、反竊電工作力度大小等等都有十分重要的關系。
1.線損類型
線損是電能在傳輸過程中所產生的有功電能、無功電能和電壓損失的總稱。電網的線損按性質可分為技術線損和管理線損。技術線損又稱為理論線損,它是電網中各元件電能損耗的總稱。主要包括不變損耗和可變損耗,技術線損可通過理論計算來預測,通過采取技術措施來達到降低的目地。
線損是電網在輸送和分配電能過程中,各設備元件和線路所產生的電能損失, 它包括固定損失、可變損失和其它損失。固定損失是指電網中的設備或線路的電能損失不隨負荷的變化而變化,它與外加電壓、設備 容量和產品質量有關。如電網中的變壓器鐵損,電纜和電容的介質損失,其它各種電器設備 和儀器儀表線圈的鐵損及絕緣子的損失等。影響固定損失最大的因素是變壓器中的磁滯損耗 和渦流損耗,即變壓器的空載損耗,簡稱鐵損。
可變損失是指電網中的設備和線路的電能損失隨負荷電流的變化而變化。如變壓器的銅損、其它設備線圈的銅損和輸配電線路的可變損失。影響可變損失最大的因素是流經線路和設備線圈中的電流,它與電流的平方成正比。其它損失是指在供用電過程中,由于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損失。
2.引起線損過高的原因分析
2.1技術原因分析
2.1.1線路損耗過高
電網規劃不合理,電源點遠離負荷中心,長距離輸電使損耗升高;或因線路布局不合理,近電遠供,迂回供電,供電半徑過長等原因使損耗升高;導線截面過大或過小,線路長期輕載、空載或過負荷運行,不能達到最佳經濟運行狀態引起損耗升高。線路老化,缺陷嚴重,瓷件污穢等原因引起絕緣等級降低,阻抗、泄漏增大,損耗升高。無功補償不足或過補償,致使無功穿越,影響了供電能力,使線路損耗升高。
2.1.2變電主設備損耗過高
高耗能主變壓器不能及時更新改造。運行方式不科學,致使主變壓器不能按經濟運行曲線運行,造成主變過負荷運行或輕載運行。無功補償容量不足,無功穿越嚴重,通過線路、變壓器傳輸,造成功率因數低,電壓質量差,有功損耗增加。主設備老化,缺陷不及時消除等原因使介質損耗和瓷瓶、瓷套泄漏增大,導線接頭設備線夾接觸電阻增大,損耗增加。
2.1.3配網損耗過高
配電變壓器容量與負荷不匹配,造成“大馬拉小車”或“小馬拉大車”,引起損耗增加。配電變壓器安裝位置不在偏離負荷中心。低壓無功補償不合理,高峰欠補,低谷過補。電壓等級設置不合理。高耗能配電變壓器沒有及時更換。⑤低壓線路三相負荷不平衡,引起中性線電流增大,損耗增加;因低壓線路過長引起末段壓降過高使損耗增加;接戶線過細、過長,破損嚴重使損耗升高。
2.1.4計量誤差大
電流互感器角誤差不符合規定要求,精度不夠。二次線截面過小,二次壓降過大。用電負荷小,計量設備容量大,長期輕載或空載計量,使計量誤差增大。
2.2管理原因分析
營業工作中抄、核、收管理不到位,漏抄、估抄、漏計、錯計現象嚴重。內部生活、生產用電無表計計量。計量設備不按周期檢修、校驗、輪換。用戶違章用電、竊電。
3.降低主網損耗措施
3.1降損技術措施
通過優化電網運行方式,及時掌握有功和無功負荷潮流,改善網絡中的功率分布,減少輕載和空載變壓器,對運行時間長、線徑細、損耗高的線路建議規劃部門更換大截面的導線或利用變電站剩余出線間隔,對負荷大、損耗高的線路進行分流改造,通過增加線路出線的方式降低線路的電流密度。特別是隨著豐水季節的結束,經過合理安排地方電廠的發電計劃和出力曲線,做好分區分層和無功功率平衡,避免潮流長距離和多電壓等級變換輸送,從而降低線損的目的。
對于加強本網線損管理,降低本網線損率有以下建議:
3.1.1加強調度運行管理
根據線損管理技術體系要求,制定電網經濟運行方案,建立主變經濟運行曲線,充分利用調度自動化的監控系統,根據負荷及無功情況,及時調整主變檔位和投切電容器,從而保證電網的經濟運行。
3.1.2加強空載變壓器和低負載變壓器的管理
通過線路視,及時停運季節性用電的空載變壓器。對有些負荷變化大,長期處于“大馬拉小車”的配變,適時進行調換,從而保證配變經濟運行。
3.2加強無功管理,調整三相負荷
(1)功率因數的高低,直接影響電能損耗的大小,提高功率因數的一個重要辦法就是無功補償。電能用戶不僅要從電網吸取有功功率,而且要從電網中吸取無功功率。為了減少電網輸送的無功功率,一般考慮并列投運電容器。電容器在電網中運行時,流過電容器的電流是電容電流,相當于向電網發出無功功率。如果將電容器并列在負荷上運行,則提高了電網的功率因數,減少了線路的損耗。
(2)三相負荷不平衡,將增加線損,這是因為三相負荷不平衡時各項的負荷電流不相等,在相間產生不平衡電流,這些不平衡電流除了在相線上引起損耗外,還將在中性線上引起損耗,這就增加了總的線損。如果三相平衡,則向量差為零。應當盡量使三相負荷平衡,否則,中性線上將有電流流過。中性線上流過的電流越大,引起的損耗也越大。因此,運行中經常調整變壓器的各相電流,使之保持平衡,以降低線損。一般要求配電變壓器出線側的電流不平衡度不大于10%,因為不對稱負荷引起供電線路損耗的增加與電流不對稱度的平方成正比。在低壓三相四線制線路中,中性線的電流不平衡附加線損也是相當大的,應定期地進行三相負荷的測定和調整,使變壓器三相電流接近平衡。
3.3加強供電企業內部管理降低線損
線損是供電企業管理的關鍵環節之一,線損管理是否到位,線損的高低,不僅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一個供電企業的管理水平。抓住線損管理不放松,深挖內部潛力,向管理要效益,向線損要效益,這是供電企業必須長期堅持的戰略定位,這也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根本途徑。
(1)建立健全線損考核獎懲制度。建立健全線損考核獎懲制度首先要制定嚴格科學的考核標準,要設立專項的線損獎勵基金,加大對線損的獎懲力度。局每月要對每條線路的線損情況進行計算考核,看各供電所及營銷直抄部分的線損指標是否完成,然后依據考核標準,對完成線損指標或超額完成指標者給予獎勵,對未完成線損指標者給予經濟處罰。
(2)建立線損分析月度例會制度。月度例會制度就是局每月要定期召開一次線損分析會,對逐條線路的線損進行認真研究分析,及時掌握全局的線損情況。在召開線損分析會時,各供電所長事先要拿出自己所管轄線路的月度線損分析報告,在會上一一發言,讓大家品頭論足,各抒己見,共同探討。對于線損高的要認真查找原因,對癥下藥,提出下一步解決的辦法;對于線路運行良好, 線損穩中有降的線路, 要善于總結經驗加以推廣,以達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之目的。
(3)計量裝置的集權管理。電力計量是線損管理的核心部位, 計量表就好像在商品買賣交換過程中的秤,應該保證準確無誤。對于供電企業來講,如果計量表失去準確性,或者是竊電者蓄意在計量表上做手腳,都會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也就會導致線損的升高。所以,在計量上要采取統一集權的管理辦法。
(4)使系統和設備運行于最佳狀態供電設備的經濟運行是降低線損的又一有效手段。經濟運行是指設備的最佳運行狀態,即在這種運行狀態下能夠產生最佳的經濟效益,也就是說要設法盡可能地減少有功, 無功損失。供電設備的經濟運行包括供電企業的這樣幾個主要環節。一是電力調度中心。調度要以調出效益,降低線損為基本原則,準確掌握負荷的變化情況,制定科學經濟的電力運行方案。二是變電所的變電運行人員,要及時掌握變電設備和線路的負荷變化以及功率因數高低情況,合理投切電容器,盡量使設備處于經濟運行狀態。三是供電所的管理人員,要對每個配電臺區經常進行巡查,特別是對那些野外抗旱變壓器,一旦抗旱結束要立即停運,防止空載運行。四是要對那些“大馬拉小車 的變壓器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不要因容量的不合理配置而加大電能的無效損耗。 五是要對用電負荷大的低壓用戶宣傳并合理配備低壓補償電容,減少無功電流,提高供電線路的負荷承載能力。
4.結束語
總之,電網的經濟運行是降低供電成本的有效途徑。同時電網降損管理工作者除了采取各種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外,還需要根據電網實際需要,選擇適合本地電網線的降損措施,以取得更高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李燕燕.電網線損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J].大眾用電,2009,(04).
[2]林銳.降低電網線損的技術措施探討[J].消費導刊,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