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水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因素。特別是水資源受到嚴重污染與水資源短缺引發的危機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之一。詳細分析水資源污染源能夠對水資源的保護與治理提供重要依據。本文針對當前水資源污染中的幾種主要污染物類型進行討論,從而找到合理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水資源污;染污染源;污染途徑
水資源污染問題是我國長久以來面臨的難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在經濟不斷繁榮發展的同時卻忽略了對資源環境的保護,其帶來的代價就是嚴重影響到我國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也極大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生活用水量僅能基本得到滿足。希望借本文對水資源污染源的相關闡述能夠引起大家對保護水資源的重視。
1.造成水資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水資源污染源指的是能夠引發水資源出現惡化的各種物質的來源。首先我們要明確造成水資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依據水資源污染源的形成原因將其分為人類生產生活形成的人為污染源及自然界中天然有毒物質形成的自然污染源。依據污染源空間的分布主要分成面狀污染源、帶狀污染源以及點狀污染源。根據對水資源造成污染作用的時間將其分為持續性污染源、突發性污染源與間接性污染源。通過對污染源不同性質的分類能夠有效地對水資源的污染作出評估,在此基礎上制定相關治理策略,相信在水資源的污染物處理上能夠起到明顯效果。下面我們具體分析水資源污染源中存在的人為污染源。
1.1工業污染源
與其他污染源不同,工業污染源具有數量大及危害嚴重的特征。隨著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與工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如果不及時改進水污染的治理技術,工業污染源將會進一步擴大,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工業污染源同時也造成了持續性水污染及突發性水污染,工業是導致水資源污染的主要因素,而且危害程度是由企業的性質、水污染控制技術、企業管理水平及處理程度產生的不同差距決定的。工業污染源中的工業廢水是其主要組成部分,因工業廢水排放量大、危害性高、處理難度大導致水資源不斷惡化。不同于工業廢水直接排放入河流、湖泊造成污染,工業廢氣則是伴隨降雨落進河流當中從而引發酸性沉降,間接地影響了水資源的質量。作為有毒污染物的工業廢渣直接排放亦或是隨降雨流入河流、湖泊均會對水資源帶來極大的危害,特別是在工業生產中的一些重金屬及其化合物都會危及環境與生物的安全。除此之外,突發性污染在工業生產中因具有偶然性所以處理難度較大,也不具備有效的預防措施,因此對水資源的質量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如內陸河流中游船事故及輸油管道破裂均會在河流流域產生浮油污染帶,使水源質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1.2農業污染源
隨著我國農業的發展,在農業產量不斷提高的同時農業對水資源造成的污染程度也在不斷的加大,主要表現為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的使用不僅會污染地下水,同時也會嚴重的影響地表水水質。我國當前農藥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可以分別達到130萬噸和4700萬噸,而農藥和化肥的實際利用量僅僅達到了30%左右,而流失的化肥一部分對地表水造成污染,另一部分則會隨著水土流失對地表水資源造成很大的影響,農藥和化肥匯入地表水資源中造成的危害突出的表現為使水體富營養化而影響水質,另一方面農藥和化肥中含有的有毒物質以及化學成分也會成為水資源污染的重要構成部分。同時隨著我國對污水處理和回用的重視,城市污水被廣泛的回用于農業生產中的灌溉,而由工業污水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城市污水對在農業中灌溉以后,一些殘留的有毒有害物質以及一些重金屬會隨著降雨產生的徑流匯入河流,對地表水的質量也構成一定的威脅。
1.3生活污染源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斷的提高,對水資源造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排水管道的發達以及生活污水量不斷的增多。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直接向外界排放洗滌過的污水以及糞便和垃圾,這些污染物主要的特點是含菌量、含磷量、含氮量大,而從生活中排放出的污水通過下水管道與地表水合流造成對地表水的污染或者通過降雨對城市地面的沖刷將污染物引入河流對地表水造成污染。同時生活污染源也包括科研、文教單位以及醫療衛生部門的污水,而這些部門排放出的污水成分比較復雜,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質很容易造成疾病的傳播。
2.水資源中的主要污染物類型
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以及生活污染源會使水資源中產生多種污染物,而這些污染物根據其性質可以分為化學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其中化學污染物是水資源污染物的主要組成部分,主要可以分為無機污染物與有機污染物,具有種類繁多并且分布極廣的特點。無機污染物中的一部分屬于有毒物質,會對人體造成直接的損害如氰化物、汞、鉛等物質。有機污染物在水資源中雖然含量極小,但是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極大,如芳香烴類以及鹵代烴類等。生物污染物主要是病毒、寄生蟲和細菌,細菌會導致疾病的產生和蔓延,而病毒則比細菌的生存能力更強,寄生蟲包括蠕蟲和原生動物,如人們所熟知的腸道寄生人蛔蟲等。
3.水資源污染控制途徑
3.1加大水質的監測力度
加強水質監測能力中的實時監測是對水資源進行水質評價的重要保障,通過水質監測可以及時掌握水資源質量的動態,明確水資源受污染的程度,是關于水資源保護與污水處理工作的主要數據及重要支撐,從而正確認識到某一區域內水資源污染的現狀,同時還能夠提高突發性水污染出現時的應急能力。所以,在重視水資源的監測基礎上還要加強水質監測,不斷完善各地區、各省市監測站內的檢測儀器設備,尤其是要重點配置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儀器,為水質監測的能力提供足夠的硬件設施保障。
3.2加強科研力度,落實責任制
科研力度的加強以及加強水資源管理規范的落實都能為水污染處理的決策提供依據。科研力度的加強體現在對水污染處理技術科研的加強以及對當前區域內水資源污染的認識與調研要加強,要重視對區域內水資源現狀的認識,在了解區域內主要水污染源的基礎上進行重點監督與防治,同時對區域內產業布局與水污染做出正確的評價,不斷研究工業、農業、生活對水資源的污染以及防治措施。在管理制度方面,水污染防治部門要建立責任制,從而推動執法過程中的規范化,保證水資源保護中各項法規的落實。
3.3鼓勵公眾參與,強化監督機制
公眾在水污染防治中的參與性應當主要表現在水污染防治意識的加強,讓水污染防治成為一項應當遵守的社會道德,從而使公眾能夠在日常的生活和生產中重視到水資源的保護以及水污染行為的杜絕,這就要求相關部門要能夠對水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進行必要的宣傳,通過各類宣傳媒介的充分利用在社會中樹立水資源保護意識。另一方面,要重視發揮出公眾對水資源污染的監督作用,在社會水資源保護道德機制建立的基礎上實行獎勵制度,設置有效的舉報熱線電話以及公眾郵箱,通過社會調查或信訪等活動收集公眾反饋意見,從而及時的發現水資源污染問題。
4.結語
水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生命之源。近年來我國經濟建設迅速發展,在水資源短缺的前提下,又受到嚴重的污染,使水資源短缺的情況進一步惡化,已經影響到我國人民正常的社會生活。本文出于對這一現象的警示作用,希望相關部門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與治理,促進作為可再生資源的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不斷完善社會結構,保證我國人民的健康生活。
【參考文獻】
[1]李華田.水資源保護及面源污染水治理措施研究[J].科技傳播,2013(05).
[2]劉建君.保護水資源,建立節水防污型社會[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30).
[3]賈永芳.水資源利用及水環境污染防治對策[J].河北水利,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