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森林資源總體存在著分布不均的現象,近年來,由于無節制砍伐現象的存在,森林資源在逐年的減少,這對人類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本文簡要分析了我國森林資源保護的現狀,并進一步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森林資源;保護;現狀;策略
0.引言
森林資源是一定區域內生物資源的綜合這里以林木資源為主,還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動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環境因子等資源。沒有森林,水從地表的蒸發量將顯著增加,引起地表熱平衡和對流層內熱分布的變化,地面附近氣溫上升,降雨時空分布相應發生變化,由此會產生氣候異常。近年來,由于無節制砍伐現象的存在,森林資源在逐年的減少,這對人類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本文簡要分析了我國森林資源保護的現狀,并進一步提出相應的策略。
1.我國森林資源保護的現狀
1.1保護與開發存在矛盾
林改后,林地、林權流轉和租賃大多不經資產評估、面對面私下交易,出現部分廉價出讓林地林木現象。林權受讓方為盡快收回成本,在經營期不長或不經營的情況下,直接申報林木采伐,林地流轉經營后未能最大限度發揮資源培育增值效應。重要河流、水庫周邊林木部分被砍伐,導致水土流失。國省道沿線林相部分遭到破壞。
1.2管理體制不健全
隨著林權要素市場的全面開放,林業部門的服務職能設置及人員配備、以及各項服務措施與政策已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林業信息化建設滯后,缺乏統一的信息發布平臺。林區基礎設施建設缺乏資金,行動難以統一。鄉鎮森林資源管理機制銜接不暢,林區主要依靠鄉鎮和林業部門管理,村一級管理缺失,村鎮上下聯動不夠,源頭保護力度不大。林業基層站所少數工作人員存在執法不到位、不規范的問題。
1.3制度改革配套細則滯后
由于造林周期長,投入大,林農希望政府給予足夠的資金扶持和補助,但相關項目造林扶持資金十分有限,林農自籌資金、整合資金自發造林積極性有待提高。林業抵押貸款額度較低,且抵押物評估費用較高,不能滿足林權單位融資需求。林改后,國有山場中部分山場存在著所有權屬于國資辦、經營權屬于當地林農的情況。林農采伐申報必須先由國資辦申報至省林業廳增補限額,再經中介機構設計,才能辦理采伐手續,一定程度影響了林農管理國有山場的積極性。
1.4防火和病蟲害防治隊伍薄弱
當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都外出務工,森林防火的重擔主要落在鄉(鎮)村兩級干部身上。滅火的主力軍都是鄉(鎮)村兩級干部,森林火災發生時難以組織大量人員滅火。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上,山林到戶使得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難以做到步調一致,加上防治經費很大,人工藥物防治很難及時到位,導致林農防治病蟲害積極性不高,部分山場有病死樹情況。
1.5發展方式亟待轉型升級
我國森林資源分布不均,區域之間林業發展不均衡。林業產業分散,林業經濟產業鏈未形成。林業加工以家庭式、小作坊式企業為主,粗放型發展的現象普遍存在,木業資源利用率不高,加工發展缺乏龍頭企業帶動。
2.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的策略
2.1提高全民森保意識
提高全民的森林保護意識是實現森林保護工作的基礎,因此,國家有關的職能部門要在全國范圍內加大宣傳的力度,讓森林保護的相關法規如《森林法》等深入群眾,從法律的基礎上約束人們的行為。對于居住在山區的一些群眾應該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森林法規教育,提高他們的森林保護意識。
2.2 科學利用森林資源
對森林資源的科學合理采伐利用是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最有效途徑,因此,作為森林保護工作的最高職權部門——林業部,需要加大在全國范圍內森林開采的指導力度,制定森林開采的長遠計劃。改變一些森林資源豐富地區的單一經營模式,徹底轉變一些人的濫砍濫伐思想,把林業資源進行綜合的利用,提高其經濟價值。
2.3 提高森林責任意識
對林業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也是加強森林保護的有效對策。這需要森保人員不斷的認識到自己的責任,通過實踐和學習提高自己的行政執法能力。在群眾中普及護林主動性和自覺性的重要性,依靠全民的力量制止不適當的森林開采行為。同時林業管理人員還要加強限額砍伐管理工作,對于利用自己之為之便為濫砍濫伐提供便利的管理人員要加以懲罰。
2.4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是森林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之一。目前,我國的森林面積相對來說存在比較大的區域,但是由于保護工作工作不到位以及氣候的影響,森林極易出現火災,加上一些病蟲害的困擾,森林資源將面臨很大的威脅。 所以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做好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在實際的管理中,還要加強相關人員的森林防火意識,提高森林救火能力。
2.5研究森林經營技術
應對森林經營對象 (林種、樹種)的不同,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技術的系統研究,如造林、撫育、改造、更新等。開展能源林、經濟林和特種工業原料林三大商品林種主要樹種的集約化定向培育技術研究:針對國家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的技術需求,圍繞用材林培育,進行有效的監管。到目前為止,重點林區的森林管理體制一直沒有理順。現行的管理體制難以對重點國有林區森林資源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是造成森林資源過量消耗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深刻理解森林可持續經營的實質,建立和完善森林可持續經營的標準體系。
2.6合理依法征占林地
林地是林業生產的物質基礎,要像保護農耕地一樣保護林地。結合林權改革,進一步加強林權界定、發證工作,依法保護林權權益人的權利;按照 《森林法》和《占用征用林地審核審批管理規范》等有關規定,嚴格執行征占用林地審批制度,杜絕各種違法、違規侵占林地和亂砍林木的現象發生;同時,實現占補平衡、占一還一,確保林地資源總量平衡。
2.7調動林農生產積極性
當前,林權改革的對象是集體林,據統計現有集體林在林業總面積中比例較重。可見,林權改革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國家生態安全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因此,林權改革必須積極穩妥,為此要做好林權改革工作,積極宣傳林權改革的必要性及其現實意義,成立由林業部門、地方政府和林農參加的林權確認小組,開展林權地界確認、面積測算、發證等工作;在林權確認過程中,應充分尊重林權權益人的權利,讓他們參與林權改革的全過程,只有這樣林權改革才能貫徹執行,才能調動林權所有者從事林業的積極性。林權改革的目標之一是實現林權的自由流轉,森林資源管理應該為目標的實現提供技術準備,如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等。
3.結語
總而言之,我國的森林資源保護工作還處于初級的發展階段,林業部門應找出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加強對森林資源的管理,使我國的森林資源得到較好的保護和管理,從而提高森林資源質量。
【參考文獻】
[1]田蘇.淺議森林資源保護培育與開發利用[J].農業與技術,2015(4):81-82.
[2]杜國余.當前森林資源保護存在不足及如何改進[J].低碳世界,2015(3):32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