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保證造林的成活率與保存率,我們應始終樹立好質量第一與效益優先的基本理念,將工作的重點始終放在效益與質量上面,我們應堅持造林樹種與景觀資源有機結合、將商品用材林與生態公益林相結合,用科學的方法切實做好造林工作。本文主要探討了科學營林工作的重點。
【關鍵詞】營林工作;科學化;重點方向
0.引言
隨著國家對林業工作的日益重視,林業政策出現了重大調整,由單純的注重經濟效益,向更加注重發揮林業生態效益轉變。為發揮林業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更好推動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應堅持造林樹種與景觀資源有機結合、將商品用材林與生態公益林相結合,用科學的方法切實做好造林工作。本文著重探討一下科學營林工作的重點。
1.當前營林工作的困境
1.1樹種選擇不當
造林前期選擇了苗木培育難度小、當年造林成活高的樹種,但是忽略了有些樹種對水肥條件要求很高,在土層深厚、背風向陽、陰坡成活和生長很好,在土壤瘠薄、梁頂風口成活和生長就很差,即使成活生長也極差,當年春季栽植后成活率可達90%以上,越冬后保存率很低,保存下的幼苗在翌年遭受天旱,由于土壤瘠薄又再次枯干,導致植株死亡,嚴重影響了造林的效果。
1.2科技含量低
盲目追求造林數量,忽視了造林技術科技含量,受投資限制對于營養袋、保水劑、生根粉等林業科技技術應用少。
1.3撫育管理落后
由于物價和社會工資不斷升高,林場經濟比較困難,有限的投資無法滿足撫育的需要,造成雜草比苗高、壯,幼苗在小環境中競爭力低下,一部分幼苗在競爭過程中死亡。
2.科學營林工作的重點
2.1轉變采伐方式
大力推進林木主伐由皆伐轉為擇伐,科學調整林木采伐年限和采伐政策。對天然闊葉林、以闊葉樹為優勢樹種的天然針闊混交林,重點區位緩沖帶,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的人工商品林以及坡度30度以上的森林禁止皆伐,而對于坡度大于25度的一般人工用材林提倡實行擇伐。
2.2強化封山育林
對水土流失區的森林實行封禁,同時,最大限度的保護林下植被,并適當輔以必要的撫育、除萌、補植、套種等人工措施,利用自然更新和人工促進相結合的方法促進森林正向演替,恢復地帶性植被和物種多樣性,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穩定性。
2.3創新經營方法
對現有林分,尤其是殘次、低產低效天然林,要引入現代林業生態學理念,遵循森林生物群落演替規律,減少人為干預,發揮森林自身生態功能,采取補植、封育、定向培育、天然或人工促進天然萌芽更新等森林經營技術措施,引導和促進林地向異齡林,復層林、混交林方向發展,形成穩定的,復雜的,更高級的森林生物群落,降低森林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益,實現傳統經營方式向現代林業可持續森林經營方向的轉變。
2.4調整間伐政策
撫育間伐原本是營林性質,而非經營性質,撫育間伐材質量差,收益低,投入大,大多數林農不愿撫育間伐,重造輕管現象非常嚴重,因此,應調整撫育間伐政策,對撫育間伐材應取消限額管理,取消各種稅費,給予政策扶持,以此鼓勵林農加大投入適時進行中幼林撫育間伐,營造健康森林,提高林分抵抗自然災害能力。
2.5集約經營管理
目前對集約經營豐產林、幼培豐產林采取集約化管理措施的力度還不夠,對造林苗木采取集約經營措施僅僅是單純的施肥或修枝而已,雖然集約經營林的面積很多,但林木的生長未達到豐產林的標準。要想獲取最大的林木生長量,應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根據林木的長勢進行定期施肥、打藥和適時的撫育管護,直到林木收獲為止。要像農民種地那樣從播種到秋收進行不停的管護,尤其對短周期楊樹速生豐產林要想縮短其培育周期,必須采取長期集約經營管理的手段。以確保幼林健康穩定的生長,達到成林成材的目的。
2.6建設種苗基地
作為林木良種培育基地的種子園在林業發達國家已發展到第三代,而我省很多林業局的種子園建設才向第二代發展。從長遠利益觀點出發,森工企業不僅要擴大針葉種子園的規模,還急需建立闊葉種子園。我省現有母樹林結構不盡合理,應及時予以調整。根據現有的政策應加大闊葉樹母樹林的比重,為提高母樹林的質量,應對現有的母樹林的組成進行調整,并加強撫育管理。要加快對現有母樹林結構調整的速度,盡快發揮母樹林的作用,可以用現有基本符合母樹林條件的中齡林或近熟林逐步更替已老齡化的天然母樹林,有計劃地培育和發展珍貴針闊葉母樹林基地,既可以改善母樹林的結構,又可以增加經濟效益,達到林木良種化的目的。
2.7降低苗木成本
降低單位面積造林的苗木成本,通過合理降低造林苗木的投入量來實現;降低苗木單株成本,可以通過提高單位面積的成苗產量及縮短苗木的培育周期來實現。更新造林用苗,應打破僅靠苗圃培育人工苗木的局限,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天然苗,如:落葉松、紅松等,天然苗經過大自然的篩選,具有良好的遺傳及抗逆特性,可以就地就近進行移植,既符合其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又可以降低造林投入。
2.8引入市場競爭機制
實行競爭機制及多種經營機制,采取適當的承包形式或私人經營方式,搞活苗圃。為保證造林用苗,企業可以采取簽定回收合同的形式,制定相應獎懲措施,按苗木等級制定苗木單價,做到以質論價。為保證苗木質量及造林質量,降低育苗及造林成本,激活苗圃競爭機制,可將苗圃作為種苗市場,在保證造林質量的前提下,按造林設計要求,自由選擇其所需苗木。林場與經營者,簽訂供銷合同,在滿足合同用苗的前提下,可以自由銷售苗木產品。采取訂單育苗的形式,可以拓寬育苗市場。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應以科技為支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調整樹種林種結構和更新方式為重點,以提高造林綠化、育苗質量為目標,通過強化領導、完善制度、超前謀劃、典型引路、嚴格獎懲等措施和手段,保質保量完成營林科學化工作。
【參考文獻】
[1]程元久.探討森林經營的重要階段:營林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5.
[2]王儒江.淺談林業發展的現狀與舉措[J].科技創新導報,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