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下連續墻技術在施工中使用已久,也是地下工程建設施工中最常用的技術手段,在持之以久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在實踐中摸索并發現其中存在的技術隱患,并針對隱患采取有效措施。在長期的發展下,地下連續墻技術得到了巨大進步和發展,現階段這項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只需對常見問題提前做出有效應對措施即能保證地下連續墻的施工質量。本文闡述了鋼筋籠以及導管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并就解決措施進行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地下連續墻工程;鋼筋籠;導管;問題;分析
地下連續墻通過先鉆井再利用泥漿以及水下澆筑混凝土的方式進行施工,它適用于任何土層,在施工時這項技術具備很多優勢,如振動小不會造成噪聲污染,施工墻體剛度強、整體性能好等,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施工進行中注意對鋼筋籠和導管施工的處理工作。
1.地下連續墻工程鋼筋籠容易出現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
1.1鋼筋籠很難進入到槽孔中
在地下連續墻的施工建設中,需要將鋼筋籠準確的放入槽孔中才能繼續工程的后續工作,但是由于以下原因出現鋼筋籠被卡住的現象:一槽孔問題,由于槽孔的放置角度出現問題而產生槽孔傾斜或是槽壁不平整的現象,鋼筋籠在吊放時由于槽孔的傾斜而無法正常下放。二鋼筋籠的尺寸問題,在鋼筋籠的制作中制作人員設計不合理,未根據槽孔大小設計鋼筋籠尺寸,或是制作時沒有做好交流和配合工作導致鋼筋籠產生變形,從而導致鋼筋籠被卡住。三鋼筋籠的剛度問題,鋼筋籠的剛度達不到工程所需的剛度要求。在吊放過程中發生變形現象,因而無法通過槽孔。為解決以上現象的發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成孔施工時,將鉆機導板箱的角度調整好,這樣才能保證成孔的壁面平整,不出現凹凸不平的現象,在成孔時,要一般鉆孔一邊掃孔;其次,選擇鋼筋籠時,要根據自身工程自身要求來選擇,不宜過大,正常情況下,鋼筋籠的截面長度應該要比槽孔小,大約小11到12厘米即可,鋼筋籠在接長焊接的時候,兩人要同時進行,避免鋼筋籠出現彎曲的現象;最后,鋼筋籠的剛度一定要達到工程要求,為了使其剛度更加強,可以在豎向方向上對鋼筋進行拉筋加固處理,這樣鋼筋籠的剛度就會有所增加,在吊放的時候不會出現彎曲變形的現象。在鋼筋籠投放的過程中,如果是因為槽壁的問題,就需要修正槽壁,在進行吊放,不可以強行將鋼筋籠放入槽孔中;如果是因為鋼筋籠自身的問題就需要將其全部或者部分進行拆除,之后再綁扎起來,直到鋼筋籠自身符合要求為止。
1.2鋼筋籠尺寸不準確或者出現變形
如若鋼筋籠的尺寸較之工程需要出現差距,或是因為事故出現形狀改變,將會為之后的工作埋下安全隱患,從而影響到運輸和安裝的進行。鋼筋籠出現尺寸差異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制作過程中的問題,在制作過程中制作人員沒有嚴格遵守制作要求,在制作時未嚴格按照尺寸標準制作鋼筋籠,因此出現鋼筋籠尺寸大小不一的現象。二安裝過程中的問題,在安裝過程中安裝人員弄混安裝步驟,因而發生鋼筋籠尺寸差異,從而出現安全隱患。三吊放過程中的問題,吊放人員在明知鋼筋籠尺寸剛度都達不到要求的條件下仍未停止吊放,或針對狀況采取應對措施,導致吊放時因鋼筋籠剛度不夠出現變形現象。
為解決以上導致鋼筋籠出現變形現象的問題。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嚴格遵守尺寸標準,在制作過程中制作人員遵守制作要求利用卡尺控制好尺寸保證鋼筋籠尺寸滿足設計要求。二在發現鋼筋籠剛度不強或出現變形現象時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對其進行加固處理,避免其因剛度不夠而產生變形。三找到最合適的吊點位置,保持吊點均勻性,根據鋼筋籠的尺寸選用適宜的吊點數量,避免鋼筋籠變形現象的發生。
1.3鋼筋籠上浮
槽段澆筑混凝土時,鋼筋籠被托出槽孔外,出現上浮現象。產生原因。一是鋼筋籠重量太輕,槽底沉渣過多,被托浮起。二是下鋼筋籠后,沒有將鋼筋籠固定在槽壁導墻上,將鋼筋籠壓住。三是混凝土澆灌導管埋入深度過大或混凝土澆筑速度過慢,鋼筋籠被擠托起上浮。
采取的預防措施:一是做好清槽工作,使槽底沉渣厚度控制在允許范圍以內。二是在導墻上設置錨固點固定鋼筋籠,以阻止上浮。
2.地下連續墻工程導管常見的問題
2.1導管埋入混凝土槽段內拔不出
混凝土澆灌一定高度后,提升導管,已埋入混凝土內部分提不動,拔不出來。產生原因。一是混凝土澆灌間隔時間太長,沒有及時上下活動導管,致使導管與混凝土粘牢拔不出來。二是鋼筋籠上一些鋼筋未焊接牢固,吊放和澆灌混凝土時被碰撞散開,將導管卡住。三是導管在混凝土中的埋入深度過大,摩阻力太大。
為解決以上現象的發生,可通過以下方法:首先,在滿足澆灌工程的基礎上盡量減少混凝土澆灌的間隔時間,保持導管經常處于活動之中,避免導管因為混凝土的板結而無法脫離。其次在出現鋼筋籠散開問題時,采取有效措施,將散開鋼筋及時補焊牢固,最后,在將導管插入混凝土時將其安置在較淺的位置。
2.2導管掉塞
開始澆灌時,隔水塞已從導管下端口脫落,導致出現混凝土直接混入槽中泥漿內的現象。產生原因。一是清底時槽深與導管長度尺寸掌握不準。二是導管下到底后,槽口夾導管的夾板未夾牢,致使導管下端口距離槽底過高。
采取的預防措施:一是量測好槽深和導管長度尺寸,按要求掌握準下導管深度。二是導管下到底后用夾板夾牢,不使其距離槽底過高。施工過程中,如發現脫塞時,可先將導管卸開一定距離,再將吸泥器或反循環抽管下至原導管位置,將混有泥漿的混凝土抽出,然后將導管挪至原處重新澆筑。
2.3導管卡塞
為針對問題出現原因解決導管卡塞現象的發生,采取以下措施避免事故的發生:一施工人員嚴格按照尺寸要求制作隔水塞,尺寸不符合設計要求的及時更換。二在澆筑混凝土工作后,及時進行導管內的清理工作,避免泥漿堆積。三合理設計混凝土坍落度、易性和流動度,避免砂子夾在隔水塞和導管之間的現象發生。
3.結語
通過筆者在本文中對地下連續墻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的闡述,我們可以得知雖然經過多年來的技術發展,地下墻連接進步已經非常成熟,可是在建設過程中仍然需要對其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做好應對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尤其應該以鋼筋籠和導管可能出現的問題為重,一旦問題發生,將會嚴重影響到整體工程的建設時間以及工程質量,倡議相關人員增加對鋼筋籠及導管問題的重視程度。
【參考文獻】
[1]方佑祥.以地下連續墻作永久結構建造大型地下變電站[J].建筑施工,1988(02).
[2]凌昕哉.用地下連續墻加土錨對鄰近已建廠房進行安全防護[J].建筑施工,1989(05).
[3]金培祥,潘錫滿.地下連續墻成槽挖土對環境的影響與控制[J].上海建設科技,19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