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空氣預熱器發生低溫腐蝕的機理及影響因素的分析,總結出空氣預熱器在運行過程中出現低溫腐蝕的危害和預防措施。
【關鍵詞】空氣預熱器;低溫腐蝕;措施
為充分利用煙氣余熱,降低排煙溫度,提高鍋爐熱效率,鍋爐的尾部都加裝了空氣預熱器。但是作為鍋爐尾部的空氣預熱器,通常是含有水蒸汽和硫酸蒸汽的低溫煙氣區域,工作條件比較惡劣,容易出現低溫腐蝕和堵灰。造成煙氣通道堵塞,引風阻力增大,鍋爐正壓燃燒。腐蝕的結果會造成空氣預熱器管子泄漏損壞,造成嚴重漏風,引起燃燒工況惡化。冷空氣進入煙氣側,還會降低煙溫,加速低溫腐蝕及堵灰的速度,從而影響鍋爐安全運行。因此空預器的運行和維護對機組安全運行至關重要。
1.空氣預熱器低溫腐蝕原因
造成鍋爐尾部受熱面低溫腐蝕的原因有兩點:(1)煙氣中存在著三氧化硫;(2)受熱面的金屬壁溫低于煙氣中的酸露點溫度。
鍋爐燃料中或多或少的都含有硫。當燃用含硫量較多的燃料時,燃料中的硫份在燃燒后,大部分變成二氧化硫,在一定條件下其中的少部分進一步氧化成三氧化硫氣體。三氧化硫氣體與水蒸汽能結合成硫酸蒸汽,其凝結露點溫度高達120℃以上,露點溫度越高,煙氣含酸量愈大,腐蝕堵灰愈嚴重。當空氣預熱器管壁溫度低于所生成的硫酸露點時,硫酸就在管壁上凝結而產生腐蝕,叫做低溫腐蝕。金屬壁面被腐蝕的程度取決于硫酸凝結量的多少,濃度的大小和金屬壁面溫度的高低。硫酸象一層膠膜,一面粘在管壁上腐蝕,一面不斷粘著煙灰,形成多種硫酸鹽,并逐漸增厚,這就是低溫式結渣。
煤中含硫量的多少,影響鍋爐排煙溫度的選取。同時,鑒于對鍋爐排煙熱損失與防止尾部受熱面低溫腐蝕等因素的綜合考慮,目前,裝有空氣預熱器的鍋爐設計排煙溫度一般為160~190℃。事實上,由于某些單位使用蒸汽時負荷變化較大,或長期低負荷運行,引起操作不當,增加大量過??諝?;設備失修,不及時清灰等原因而造成排煙溫度長期低于140℃,即煙氣露點之下。
從整個爐體煙氣流程來講,空氣預熱器煙氣通道截面較小,阻力較大,因此增加了形成堵灰結渣的可能性。當松散性積灰在管內粘附時間過長時,就可能由松散轉為緊密性的積灰,因為有的積灰可能吸附煙氣中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蒸汽,使積灰生成硫酸鹽和亞硫酸鹽,由于這些鹽類的生成致使松散性積灰轉變為緊密性積灰。這些積灰與空氣預熱器內管壁作用生成硫酸鐵和亞硫酸鐵,就更增加了積灰結渣的牢固性。上述積灰性質的變化,首先發生在逆流式空氣預熱器冷端(進風口一側)的管內壁上,原因是此處低溫空氣與低溫煙氣的熱交換處,其管壁溫度較低,所以腐蝕和堵灰往往從管子冷端逐漸向熱端延伸,且多積聚在煙氣流速較低的四周死角。當鍋爐開爐停爐頻繁而積灰結渣又沒有得到及時清除時,腐蝕和積灰的速度必然加快。
2.預防空氣預熱器低溫腐蝕的措施
為防止空氣預熱器的低溫腐蝕堵灰,可從幾個方面采取措施:
(1)在燃料及燃燒產物方面可從燃料及煙氣中除硫,防止三氧化硫的產生,以降低煙氣的露點溫度。根本措施是從燃料及煙氣中除硫,從目前來看,技術尚不成熟,實際應用難度很大。只能對煤碳的含硫指標,嚴格化驗,嚴格把關,嚴格控制或根本不購入高硫份的煤炭,以減小對空預器腐蝕程度。在燃煤場應對不同煤種進行混合配煤工作,防止高硫燃料集中進入鍋爐。
(2)在鍋爐運行過程中,盡量降低過剩空氣量,減少煙氣中的過剩氧,能顯著降低三氧化硫的生成量,相應的煙氣露點溫度也降低了,這樣也就減少了低溫受熱面腐蝕的可能性。一般情況下燃燒室過??諝庀禂档呐R界量約為1.05,低于此數對降低低溫腐蝕有顯著作用。煙氣中SO2進一步氧化成SO3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爐膛火焰中心溫度越高,過量空氣越多,生成的SO3就會越多。因此,要求運行人員精心操作,合理配風,使燃燒狀態最佳,減少SO3的生成。
(3)采用提高低溫受熱面的壁面溫度或使壁面溫度避開煙氣嚴重腐蝕區域的辦法。適當提高排煙溫度提高鍋爐的排煙溫度,可以相應提高空氣預熱器的壁溫,對大多數燃料要求壁溫達到105℃,可避免或減輕腐蝕。如提高空氣預熱器進風溫度或提高省煤器入口水溫皆可。要減少或避免鍋爐低負荷或超負荷運行鍋爐低負荷 運行必然造成排煙溫度降低到煙氣露點以下,引起空氣預熱器管壁腐蝕。當鍋爐超負荷運行時,給煤量及排煙量均相應加大,預熱器難以適應煙塵排量驟增的要求,煙氣阻力增大,就會發生管內積灰堵塞現象。但提高排煙溫度雖可使腐蝕減輕,卻增加了排煙熱損失,使鍋爐經濟性降低?,F代機組都采取提高空預器入口空氣溫度的辦法來解決低溫腐蝕問題,即在送風機和一次風機出口與空預器之間安裝暖風器,利用汽輪機抽汽來加熱冷風,使空氣溫度升高30~50℃后,再送入空預器。這是一種較好的方法,但必須保證暖風器系統長期安全運行,控制系統調節可靠。應當注意的是暖風器一旦損壞只能在機組停運時間較長或大修工作中更換,因此,必須搞好運行和維護,決不能因設備缺陷而使暖風器長期解列,造成空預器低溫腐蝕。
(4)改變受熱面的布置方式如采用臥置管式空氣預熱器。臥置管式空氣預熱器,煙氣在管外沖刷,空氣在管內流動。臥式與立式相比較,在同樣的煙氣和空氣進口溫度下,一般可提高壁溫10~30℃。
(5)改變傳熱方式。在常見的空氣預熱器中,為了達到使用較少的受熱面積而得到較高的預熱空氣溫度,一般均采用逆流布置方式。為了防止空氣預熱器的低溫腐蝕,可將逆流傳熱改為順流傳熱方式或先順流后逆流傳熱方式。兩者均可以相應提高空氣預熱器低溫段的金屬壁溫。
(6)加強空氣預熱器的清灰工作 掌握積灰規律,定期除灰。既可增大煙氣流通面積,減少煙氣阻力,又相應減少受熱面的腐蝕。因為煙氣流過對流受熱面時,SO2會在某些催化劑(如鋼管表面的Fe2O3膜,受熱面管子上沉積物或燃油時可能出現V2O5等)的作用下生成SO3。
(7)裝設蒸汽吹灰和水清洗裝置,定期對空預器進行清掃,以保證蓄熱元件不積灰、堵灰,防止受到粘污而造成低溫腐蝕。
(8)利用防腐材料制作空氣預熱器。經常使用的空氣預熱器有用硼硅玻璃管制作的和用鑄鐵管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