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危險廢物不合理排放對環境造成了惡劣影響,文章詳細介紹了危險廢物的概念以及判定標準,客觀的分析對環境和人體造成的傷害。通過對問題的探討整理出提高防治工作效率的方法,分別是加強管理體制的完善、制定科學的測量標準、提高群眾環保意識,可幫助危險廢物的治理取得新進展。
【關鍵詞】危險廢物;環境管理;防治技術
1.危險廢物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和工廠生產過程中,會排放一部分廢棄垃圾,此類物體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但通常情況不具有毒害性質。排棄的物質由環保部門進行檢驗,可對動植物造成嚴重傷害的被定義為危險廢物。此類垃圾化學性質多數不穩定,容易氧化或與接觸物體發生不良的化學反應,這種污染一旦發生是很難逆轉的,長期排放到人類生活環境處會引起一些惡性疾病。近年來國家針對危險廢物制定了一些檢驗以及防治標準,但科技進步的同時工業生產中形成的廢物種類逐漸增多,為環保工作帶來了很多困難,在防治工作中效果也不明顯。在管理工作中仍然不能形成完善的體系,部分地區還存在著危險廢物劃分界限不明確的現象,致使資金投入增多但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2.危險廢物的危害
2.1污染環境
自然環境的容納量是有限的,將毒害物質排入其中后一些有利的分解菌類出現死亡情況,不能將其分解。逐漸增多的毒害物打破了自然平衡,其污染范圍包括空氣、水體、土壤,到達一定量后植物吸收的養分中包含這類物質,連帶被污染。因危險廢物污染造成的農作物死亡或含有毒素的現象近年來時有發生,為種植者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同時其他植物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死亡,大規模的污染一旦發生造成的破壞是無法彌補的,作用在土壤、淡水等寶貴資源中。
2.2損害人體健康
毒害廢物污染的最終結果是影響人類生活質量。無論是直接作用在生活環境周圍還是間接體現在生態環境中,都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近年來頻繁發生的飲用水污染事件給人們敲響了警鐘。生活中使用的自來水多來自地表,經過凈化消毒達到規定標準,常規狀態下只是含有一些雜質,過濾吸附后可被消除。但一些大型企業缺少對排放物的檢測與處理,導致水源受到污染,飲用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現象。空氣污染與土壤中含有危險元素超標,使人體組織出現病變,這種危害對體弱的嬰幼兒最為明顯,由于其自身抵抗力低,正在生長發育階段,因此吸收量相比于成人也要多。工業逐漸興起,同時土地資源短缺,一些大型工廠建設在距離群眾生活區域較近的空地上,運轉過程中的噪聲、廢棄、污水等無不威脅著人體健,同時也對環保工作帶來了影響。
3.危險廢物管理情況
危險廢物管理機構不健全,大多數縣級以上環保部門還沒有專門機構;法律法規執行不嚴格,法律意識淡薄。企業對危險廢物環境管理的認識不足,管理人員危險廢物專業知識缺乏;家底不清,數據不準,到底危險廢物有多少種、多少類、多少量,雖然做了申報登記工作,但還不全面;無《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經營危險廢物的現象時有發生;管理技術支持力量不夠,包括鑒別和評價技術機構和隊伍不健全、能力較弱;新的危險廢物問題逐步顯現,隨著新化學物質的產生和使用,一些新的危險廢物也會不斷產生。
4.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措施
4.1政府負責
4.1.1加強組織領導
組成環保專項負責領導團隊,主要負責危險廢物治理的監管。管理人員要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制定一些長期規劃,詳細標注各階段應該達到的防治水平。深入到基層開展環保教育宣傳,幫助企業明確各類廢物的處理標準,劃分出各管理者負責的區域,使環保工作有序進展。
4.1.2落實政策法規
加強現有的環保政策法規在基層工作中落實,加大宣傳力度。必須按照標準嚴格監管,并及時將定期檢驗的結果上傳至網站中,方便上級領導查閱。環保工作不能只局限于污染后的治理,要加強對源頭的政治,分期對已存在的不合理處理設備進行改造。制定出硬性標準,任何企業都不可放寬政策。
4.1.3依靠科技進步
針對危險廢物產生、貯存、利用、處置的實際情況,加大基礎性科學研究的投入,切實做好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和污染控制技術發展的總體規劃。不斷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實現危險廢物的規范、全面、高效的管理。完善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手段,不斷開發高附加值的新技術,提高綜合利用產品的質量;抓好一批危險廢物污染控制的示范工程,配套完善處理處置設施,降低運行成本,確保危險廢物污染控制規劃目標的實現。
4.2企業防治
4.2.1要加強環保設施建設
嚴格落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對新建項目要考慮其固體廢物的容量,并限制污染嚴重、廢物產生量大、毒性高的生產項目建設。對違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的企業,要按照《固廢法》和《環評法》的規定進行處罰。
4.2.2要加強企業環保人才隊伍建設
企業要高度重視環保人員的業務素質建設,積極參加上級環保部門組織的危險廢物管理知識培訓,切實提高環保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對企業環保人員要經常進行考核,不稱職的要堅決撤換,切實從源頭上做好防治危險廢物污染環境的技術人員的選用工作。
4.3社會監督
4.3.1公眾參與
公眾參與實行公開、平等、廣泛和便利的原則。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經批準后,項目的性質、采用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建設單位應當重新報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自批準之日起超過五年方決定開工建設,其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報原審批機關重新審核的建設項目,都要公開,充分征求公眾的意見,重點項目組織聽證。各級政府也應提供一個平臺,讓公眾在重大環境事務上享有充分的知情權;公眾參與應是依法的、建設性的,可以和政府形成良性互動。
4.3.2媒體監督
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應采取多種形式進行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要發揮廣播電臺、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的作用,對排污造成環境污染的,要公開進行暴光,依法進行處罰,政府責令停產整頓或關閉。要不斷提高公眾環境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完善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機制,鼓勵民間團體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決策和污染監督管理。應大力加強部門與行業協作,動員與利用全社會力量控制危險廢物污染,不斷改善環境質量。
4.3.3人大政協監督
要及時建議人大政協對企業落實固體廢物管理的法律法規情況進行執法檢查,對落實環保法律法規不到位的企業要加大處罰力度,并根據人大政協的執法檢查情況及時提出修改危險廢物環境管理方面的法規。
5.小結
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工作是國家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負責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來認識危險廢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本著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樹立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科學發展觀,實現企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把企業的發展與國家的環保大政方針政策結合起來,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結合起來,與自身的發展壯大結合起來,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參考文獻】
[1]陳海嵩.國家環境保護義務的溯源與展開[J].法學研究,2014(05).
[2]周曦.基于經濟責任的環境審計路徑選擇——淺析經濟責任審計中的環境保護責任審計[J].審計研究,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