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設工程管理就是把各種資源和科學技術“集成”應用于建設工程項目,以實現建設工程項目的期望目標。本文就建設工程管理現代化的實施途徑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建設工程;管理;現代化;實施途徑
1.建設工程管理現代化的必要性
1.1提高信息處理速度
利用信息網絡作為項目信息交流的載體,從而使信息交流速度可以大大加快,減輕了項目參與人日常管理工作的負擔,加快了項目管理系統中的信息反饋速度和系統的反應速度,人們能夠及時查詢工程進展情況的信息,進而能及時地發現問題,及時作出決策,提高了工作效率。它為各項目參與人提供完整、準確的歷史信息,方便瀏覽并支持這些信息在計算機上的粘貼和拷貝,使部門不同而內容上基本一致的項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極大提高,減少了傳統管理模式下大量的重復抄錄工作。
1.2利用公共管理平臺
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建設工程管理現代化使項目的透明度增加,人們能夠了解企業和項目的全貌。總目標容易貫徹,項目經理和上層領導容易發現問題。下層管理員和執行人員也更容易了解和領會上層的意圖,使得各方面協調更為容易。它在信息共享的環境下通過自動地完成某些常規的信息通知,減少了項目參與人之間需要人為信息交流的次數,并保證了信息的傳遞變得快捷、及時和通暢。
1.3適應管理增長需要
允許將每天的各種項目管理活動信息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并提供對各管理環節進行及時便利的督促與檢查,實行規范化管理,從而促進了各項目管理工作質量的提高。建設工程管理現代化使信息容量增加,信息的可靠性增強。例如項目管理職能人員可以從互聯網上直接查詢最新的工程招標信息、原材料市場行情。人們可以直接查詢和使用其他部門的信息,這樣不僅可以減少信息的加工和處理工作,而且在傳輸過程中信息不失真。
1.4有效利用信息資源
建設工程項目的全部信息以系統化、結構化的方式存儲起來,甚至對已積累的既往項目信息高效地進行分析,便于施工后的分析和數據復用,從而可以為項目管理提供定量的分析數據,進而支持項目的科學決策。因此,對建筑施工項目實行現代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用盡可能少的費用、盡可能快的速度來保證優良的工程質量,獲取項目最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1.5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建設工程管理現代化使項目風險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大為提升。由于現代市場經濟的特點,工程建設項目的風險越來越大。現代信息技術使人能夠對風險進行有效的、迅速的預測、分析、防范和控制。因為風險管理需要大量的信息,而且要迅速獲得這些信息,需要十分復雜的信息處理過程。現代信息技術給風險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手段和工具。
2.當前建設工程管理中的問題
2.1建設項目決策者缺乏決策的科學性
決策者在建設項目施工管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決定作用,科學的決策是建設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而當前的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現狀說明,這方面做得還是不夠。實踐中的“干了再說”,花錢買教訓的情況不在少數。建設項目決策人應從總體的大局出發,善于傾聽不同意見,通過歸納→假設→演繹得出自己的科學結論。據調查,不少企業的施工管理是粗放型的,投標時無可靠依據,施工管理中順其自然。
2.2缺乏整體規劃
建設項目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缺乏整體性和長遠性,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經濟的發展要依托于社會,以資源的過分消耗和環境的破壞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是不可取的。
2.3決策者對現代科技理解不深刻
決策者利用現代科技,片面追求所謂現代化,如許多中小城市也片面追高層建筑越多越好就是一例,管理者應正確看待科技,使用科技,使科技真正地成為管理的臂膀,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車輪。
3.建設工程管理現代化的實施途徑
3.1建立管理系統模式
根據系統論的觀點,將一個建設項目看作一個系統,按系統的等級特性可以將之分為六個階段,即六個子系統,它們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階段、設計階段、施工招標階段、施工階段、竣工后物業管理階段和殘值回收階段。根據系統分析,建設項目各階段內部有自己的最小成本值。同時,考慮到各階段在系統狀態下會相互影響,如設計階段的成果,即對施工階段有影響,也對可行性研究階段產生影響。同時,由于在系統的各個階段中,它們是作用相互先后的工序,共同存在于一個系統中,所以可以對它們進行優化,進而求出最佳成本。可持續發展是指在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不危害后代人的需求,以破壞較少、代價較小的發展來達到最終目標。建筑工程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在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無論在哪個階段都必須考慮到后一階段的實施。實際上它是建設項目經濟、環境和各階段協調的三位一體的發展。建筑工程項目可持續發展戰略是現代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標志。一個建設項目從它最初的可行性研究開始,就必須有全局的觀念、綜合考慮。在規劃每一階段計劃的過程中,必須留有相應的靈活性,以便在該階段實施過程中能有充分利用進一步獲得的市場信息做出更細更有效的決策;另一方面,在本階段事實過程中,還必須考慮到對下一個階段實施的影響,達到最佳綜合收益。
3.2適應科技趨勢變化
大規模協同合作的集團行為是市場經濟對企業經營活動提出的嶄新要求。伴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當前科技總體發展趨勢是綜合化、加速化、社會化。其具體表現為科技的種類相互滲透,科技發展無論在量上還是在質上都是在加速增長。科技內部的科技工作者之間的關系已經由單兵獨戰轉向需要大規模協同合作的集團行為。建設項目決策者要盡快適應和學會三個轉變。首先,建設項目決策者必須從專一型向通用型轉變,這是科技綜合發展的要求;第二,科技發展的加速化要求建設項目決策者要多掌握方法型知識,即從知識型學習走向智能型學習為重點;第三,科技發展社會化要求建設項目決策者必須從純粹科研型轉向社會型,利用科研與外部社會的相互影響,達到項目管理目標值的最佳實現。為了適應這一轉變的新要求,要提高建設項目決策者的素質,具體做法除了加強以學校教育為主的素質教育外,還要實行全員的終身崗位教育,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
3.3運用科學管理現代化
借助于先進的科學技術,實踐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要加強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并進行建設項目目標控制。進度、質量、投資三條主線對項目進行優化組合,科技先行提高決策水平。其次,要增加建設項目決策者的科技責任。一方面建設項目決策者要關注科技,但不能滿足于純技術來進行決策;另一方面,項目決策者需不斷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同時,必須始終站在專業、科技應用的前沿,廣泛應用、傳播新科技、提高綜合管理水平。另外,要大力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技。每一個項目都必須考慮到建設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中要創造有利于科技正面作用的社會環境,在物質方面給予支持,組織方面給予幫助,觀念方面獲得弘揚。
【參考文獻】
[1]石振武.建設項目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桑培東.建筑工程項目管理[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