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營林管理工作創新是林業生產的需要,營林管理是在尊重森林自我生長規律的前提下,調節森林生產環境,以此方式推進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文章從營林技術管理工作理念更新說起,介紹了營林管理工作體制的革新手段,主要探討了營林管理工作方式的創新嘗試,并結合桂中速生桉營林案例,闡述了營林管理工作創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營林技術;管理創新
1.當前營林技術管理創新現狀分析
1.1營林管理創新缺乏豐富的專業人才儲備
當前諸多高校開設園林管理等相關專業,為營林管理創新提供堅實的人才儲備。但是,由于營林管理專業工作內容單調、工作環境艱苦、就業方向少等限制,較少有學生主動填報此志愿,也不愿從事相關工作,這是當前營林管理創新缺乏動力與生命力的關鍵原因。
1.2營林管理工作人員缺乏工作創新的意識
當前營林管理工作依舊沿用傳統的工作理念與工作思路,工作人員也多是多年的老員工,再加上相關領導對現階段營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創新工作方式的必要性缺乏認識,因此,不愿投入更多的資金與人力推動營林管理的改革與創新,使營林管理工作長期缺乏創新土壤與平臺。
1.3營林管理工作未建立起完善的創新激勵體制
當前林業產業化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經營模式與管理方式體系不太成熟,激勵政策依然采取單一的獎勵措施,沒有與員工的真實需求相結合,無法激發員工積極參與工作創新的熱情。因此,推進營林管理創新與進步的相關工作長期處于停滯狀態。
2.現階段推進營林技術管理創新的方式與對策
營林是林業發展的基礎,只有通過營林才能實現林業的再生產。現代林業要求林業既要講經濟效益,還要注重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如何通過營林理念的更新、體制的革新和管理方式的創新來實現林業生產目標,是現代新林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2.1利用現代科技增大電子管理覆蓋率
營林管理的工作區域一般范圍廣、面積大,為有效節省人力、物力,同時加大對森林資源的監管,深入了解森林資源的成長狀況與恢復情況,保護森林資源不受非法分子的無端侵害,就必須完善營林管理電子系統。首先,可以引進電子監控技術,增加電子眼數量,在重點保護區域和安全事故多發區域重點監控。其次,安排專人全天候觀察監控,提高營林管理工作效率,增加營林工作的實際功能與價值。再次,在完善電子監控設備的同時,還要注重引進一系列高科技設備,諸如,植被疫病檢測設備等,為營林管理工作創新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持與設備支持。
2.2創新營林管理制度
營林管理是一個復雜的工作體系,包括林地與植物種類選擇、平整土地、培育樹種、栽種澆灌、后期看護等多項工作內容。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與生態破環危機,極大限制了整個營林管理工作的進度與發展。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要創新相關制度規定,實行“責任到人、責任到部門”的原則,細化工作范圍,讓部門工作人員專注于自己的工作創新與工作能力的提高,確保營林管理的每一個工作環節都順利進行。此外,一旦出現工作失誤,一定要根據部門工作內容,找到造成工作失誤的根源,并組織專業工作團隊針對管理失誤設計嚴謹、精確的補救措施,從根本上切斷產生類似失誤的誘因。通過此種方式提高營林創新管理的工作質量,推進管理制度的現代化、科學化、準確化發展目標的實現。
2.3創新營林管理人才開發與引進機制
創新需要人才,人才是創新的動力,營林技術的管理創新當然也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參與其中。為充實營林管理人才儲備,提高營林工作實力與工作質量,必須創新營林管理人才開發與引進機制。首先,要建立營林管理單位與高校的緊密聯系,邀請高校營林管理專業教師到營林管理單位舉辦培訓與學習講座,豐富工作人員專業知識儲備。其次,可以定期到高校開展招聘宣講會,展示營林工作的深遠意義,提高學生參與營林工作的熱情與經濟性,同時也將每一次進校園都當成普及生態保護與生態安全教育的寶貴機會,讓每一位高校學生從心底樹立保護環境與尊重生態安全的意識。最后,要利用寒暑假期為高校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親身體會營林管理工作,運用所學結合實際工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讓學生真正了解營林管理這份工作,為今后進入營林管理相關行業奠定基礎。
3.開展科學營林工作的新思路
3.1優化林業產品結構
科學營林工作要想實現健康發展,必須充分借助當前經濟快速發展的有利契機,不斷轉變和更新觀念,優化營林生產的產品結構,并在經濟、生態以及社會三方面利益相協調的基礎上,從整體上對林業的經濟結構進行調整,不斷優化。首先,在營林生產的種植方面,應不斷優化林木品種,通過深入的市場調研,以及借助國外林業生產方面的先進經驗,引進容易培植,成活率較高,且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并對森林綠化具有優勢作用的林木品種,不僅保證營林生產自身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且對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意義。其次,在營林生產的市場環節,應加大林木產品的開發力度,盡量實現產品的深加工,避免讓林木直接以低層次原料的方式進入市場。比如,當前包括日本等國家都從我國進口的一次性衛生筷,經過簡單加工便進入市場,極大浪費了林業資源,也不利于環境保護,在今后的發展中應盡量減少這種產品生產方式。再次,在營林生產的附加值開掘方面,應加快林業綠化并同步促進林業旅游業發展的步伐,通過林木品種的優化配置,并加之花卉園藝的同步培育,開發營林生產的旅游市場,既能對環境美化和保護產生積極意義,又能通過陶冶人的情操產生積極的社會意義。
3.2完善林業法律制度
首先,在法律法規建設方面,我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及其實施條例中,體現了實現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但整體而言,一則沒有其他相關的具體到科學營林工作的法律法規;再則我國現行的林業法律在完整性上還存在一定疏漏,一方面沒有將林業生態保護放到一定的高度加強重視,另一方面,在法律責任以及履行程序等方面還存在含糊之處,對于違背林業生態發展規律,亂砍濫伐林木或者僅為獲取眼前經濟利益,而違反科學營林發展思路的行為,還缺乏較完善的法律法規予以制約和規范。其次,還缺乏科學的林業生態評價機制,對如何通過正確審視營林生產可持續發展和林業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檢驗營林生產是否站到一定高度,從大局出發進行生產規劃,實現了其與林業生態雙方的可持續發展,還缺乏健全的評價機制。由此,也就無法正確衡定營林生產與林業生態通過良好的關系協調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點和方式,也就無法對二者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一定推動作用。
3.3加強營林隊伍建設
按照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原則,提高營林隊伍政治、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增強市場觀念,提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和法律意識,積極培育耕耘綠色做使者,建設生態當先鋒的職業理念,努力建立一支崇尚科學,尊重自然,珍愛生命,愛崗敬業營林隊伍。
4.結束語
總而言之,營林管理要始終堅持立足生態、服務生態、尊重生態的工作理念,創新管理方式與工作方式,推進管理制度的改革,注重專業人才的開發與培養,在數字網絡科技的輔助下,提高營林管理的現代化水平與專業化水平,從而實現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推進國家“五位一體”發展目標的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王海東.關于營林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幾點建議[J].才智,2011,07.
[2]宋慶豪.對營林技術中的管理創新工作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