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 各大企業間競爭日趨激烈, 企業風險尤其是財務風險不斷提高。企業的風險意識還沒有提到應有的高度, 企業內部防范財務風險的意識還是很淡薄, 內部控制力度也不足, 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主要對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內控管理;風險防范;有效措施
0.概述
內控管理是企業整個運營系統中的重要組成成分,是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的必要一環,內控管理是以企業整體發展方向為指導,在企業經營目標的作用下,對公司財務狀況、資本安全及會計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實性進行保護,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發展戰備。內控管理的主要內容是企業在進行結構調整、資本優化和制度改進的過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另外,還包括一些具體的評價方法和控制手段等。就具體工作細節而言,內控管理不僅是指最高管理層在方法和程序上對企業經營活動的控制、協調和指揮,而且包括針對單位經營活動的各種考核、控制和評價的規章制度,還包括對各種財務資料及會計信息等進行審核、分析和總結的程序。
企業的財務風險是指在資金運用的各個方面,包括資金籌備和回收、投資與利益分配、經營等,企業遇到的各種問題會影響財務目標的實現。財務風險不僅會威脅到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而且對企業的生存發展極為不利。經營管理不善是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的最主要原因,應對財務危機,提高抗風險能力,企業必須要對現有經營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并對企業生產、營銷環節中各種可能的風險進行提前防范。
1.企業在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存在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盡管企業的管理層對企業面臨的外在環境和財務風險都有著深刻的認識,但是,在落實企業的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的具體工作時,企業的具體舉措卻存在著不少問題和不足。總體而言,當前企業在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上的建設效率和質量都是不盡人意的。為了更好地展開企業的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工作,我們首先要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深刻、全面的認識。
1.1相關人員的管理觀念和風險意識嚴重不足
目前,我國企業過度的關注了外部市場,而忽略了企業的內部控制及治理,企業管理人員對于企業管理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僅僅將眼光局限于加強企業的經營管理和財務管理,忽視了科學的內部控制管理對于企業發展所產生的潛在效益。那么如何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意識呢?首先,企業應大力宣傳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提高內部控制制度在企業的影響力,使每個員工充分認識到實行內部控制的必要性,現實生活中很多企業只是在應付上級檢查時才采取臨時措施,種種錯誤的觀念、錯誤的認識以及錯誤的做法都嚴重制約了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積極作用的發揮。其次,只有計劃是不行的,落實到實處才是硬道理,為了落實控制制度,企業必須制定詳盡完善的后期工作檢查,提高內部控制制度的權威性,進行獎勵與懲罰,排除可能存在的制度建設障礙,真正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證企業各項控制工作的順利進行。
1.2制度建設不完善,執行流于“形式化”
從現實情況看來,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并不完善。一方面,企業整體的內部控制缺乏戰略性的視角,對風險的認識不足和對風險評估的誤差和失精,使得企業在制定發展規劃的過程中,往往將經濟效益的實現和經濟利益的成果作為主要的目標和方向,使得企業在沒有充分判斷和認識外部環境的時候,過于激進地組織生產經營活動,從而給企業帶來極大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另一方面,企業的內控制度執行不嚴的現象普遍存在,組織結構的不健全以及相關執行人員的不重視,使得內控管理的執行流于“形式化”,這也就直接導致企業的內部的晉升激勵機制和規章制度建設的不完善和不全面,導致企業內部控制和財務風險防范無法發揮其真正的效果和作用,給企業的長遠發展帶來不可彌補的傷害。
1.3監督與監管機制不完善,上級管理層內控管理意識和財務風險防范意識薄弱
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存在著制度建設不完善的、企業內部的監督與監管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具體說來,許多規章制度在初步建立后,企業并沒有對這些制度的實施情況和實施成效充分的分析和調查,使整個內控制度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都無法得到保障。而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由于上層管理人員的內控管理意識和成為風險防范意識十分薄弱,作為上級領導,他們在這些方面的欠缺,直接導致了企業在戰略制定和制度監管上的缺失和不足,進而使得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不斷加大。
1.4企業盲目擴張與籌資,財務風險進一步加大
企業因為日常的財務管理和財務規劃而承擔著不可避免的財務分析。企業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擴大生產規模,進行盲目的擴張和融資。然而,企業在融資之前卻缺乏深入、全面、客觀的調查和了解,使得企業無法對融資的成效做出嚴謹和精確的分析和預測,導致企業選擇不合理、不科學的籌資組合。使企業不僅不能增加競爭實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反而會因為盲目擴張而導致企業經營困難,使得企業的財務風險進一步加大,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戰略規劃帶來致命的沖擊和破壞。
2.企業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有效措施
2.1加強企業全體員工的內控管理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
由于管理人員風險意識淡薄而引發風險,是企業風險產生的一項主要原因。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外資本的引入,我國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越來越大。很多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在銷售產品時大量采用賒銷方式,致使企業的應收賬款迅速增加。同時,企業為了擴大銷路,賒銷時對客戶的信用調查不夠細致,甚至缺少信用調查,盲目賒銷,缺乏控制,造成應收賬款失控。上述行為的產生直接原因是由于企業管理者和財務等相關人員缺少風險意識所造成,風險意識的淡薄,直接使企業面對應收賬款長期無法收回或者形成大量壞賬、呆賬的局面,置身于收款風險之中。
2.2加強企業內部監督與監管,建立完善的內部監控系統
企業內部控制要具有“全面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制衡性原則、適應性原則、成本效益原則”。內部控制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及內部各職能部門共同參與并承擔相應的職職責。審計委員會成員必須具備相應的獨立性、良好的職業操守和專業勝任能力。企業要加強企業層面和業務層面控制.企業層面控制例如:組織架構、發展戰略、人力資源、社會責任等的控制;業務層面控制例如:資金活動控制、采購業務控制、資產管理控制、銷售業務控制、工程項目控制、合同管理控制等等。企業要加強內部控制機制一定要抓好控制的重點環節,做到重點突出、有的放矢。這些重點環節包括企業的投資活動、預算管理活動和企業對于資金的管理控制。首先,企業對于投資的管理要慎之又慎,投資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企業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長遠發展,對于投資環節的強化要重視投資細節的掌控,投資決策環節的步驟嚴謹和對于投資遠景的考察;然后,企業要重視預算管理,對于企業的年度資金收支預算和資本性支出預算要早做考慮,早著手,多準備,強調預算的有效執行,強化預算執行反饋機制,將預算執行考核做到實處,切實做到全面預算;最后,做好資金管理,資金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和命脈,保證資金鏈的穩定便是保障企業長期發展的有效良方。其實,筆者所說的三點是相互交叉在一起的,都是企業做好內部控制必須強調的地方,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三者在有些地方甚至是相互包含的關系,例如資金管理從廣義來看是包含投資資金的管理以及預算資金的管理,而預算管理中的資本性支出管理包含著部分的投資管理。另外,還要強調財務管理的嚴謹性、規范性,嚴格報銷審批流程,印章一定要分開管理,堅持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原則,強化財務票據的管理。在此基礎上,企業要做好人力資源的管理,對于業務能力較強的高素質人才企業要重點培養和提拔;在項目審批過程中,要做到審批程序嚴格高效,嚴格界定各層領導的審批權限,強調制度管理;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管理,保證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獨立性,對于內審中出現的問題要嚴肅對待。
2.3加強財務風險評估和預測,加強風險應對策略
企業通過風險分析,了解風險的重要性水平,針對不同風險級次,分別選擇應對策略。
2.3.1風險規避
風險規避是指某項業務或事項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大,并且風險發生的不利后果很嚴重,企業主動放棄或停止該活動,從而避免損失的一種最徹底的措施,企業在選擇風險規避策略時必須考慮以下因素:①風險規避是否影響企業的經營績效。②風險規避的成本和效益。③風險規避是否導致產生新的風險。
2.3.2風險降低
風險降低策略是風險應對策略中最為積極和常見的方法。①風險預防。風險預防是指在風險事故發生之前,采取消除風險因素的措施,降低風險發生概率、減輕潛在損失的目的。②風險抑制。風險抑制是指企業針對不愿完全規避又無法順利轉移的風險,采種控制技術和方法來減少風險事故發生后的不利影響和損失。通常于風險事故發生之前就已經設計完成,但這一策略是在風險事故后才能發揮作用。
2.3.3風險分擔
風險分擔是指企業為避免承擔風險損失,有意識地將可能產生損失的活動或與損失有關的財務后果轉移給其他方的一種風險應對策略,風險分擔常見的方法有業務分包、購買保險等。
2.3.4風險承受
風險承受是指企業不采取任何措施來干預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①企業對風險承受度之內的風險,在權衡成本效益之后無意采取進一步控制措施的,可以采用風險承受策略。②對于一些與企業發展戰略或主營業務密切相關的風險,如果采用其他風險應對策略的成本過高,企業將被迫采用風險承受的應對策略。
2.3.5風險應對策略的選擇和調整
企業應當根據自身所處的發展階段、業務拓展情況、整體風險承受度等實際情況,對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在權衡成本效益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應對策略,并根據業務開展情況及時調整風險應對策略。企業在選擇或調整風險應對策略時應當采用風險組合觀。風險組合觀要求企業在管理風險時應當著眼于企業整體層面,致力于將風險控制在總體風險承受度范圍之內。
3.結語
總而言之,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作為企業管理的兩大工具,加強企業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具有重大的價值和意義。實踐證明,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賴于風險防范的技術方法,而風險防范離開了內部控制作為手段支撐也將流于形式。我國的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將內部控制與風險防范融為一體。但是,實現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需要經過一個長久的階段,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在制度、監管機制、財務風險預測上加大建設和投入,管理層和職工的參與和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是我們不可忽略的一點。同時,在建設過程中,不斷提出新的方法、新的措施,推動企業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事業的新發展、新飛躍也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邱漪娜.淺談加強企業內控管理的意義[J].時代經貿,2013,(13).
[2]俞宏.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