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各項建設也在不斷推進,由此引發的水資源污染等一系列問題也同步凸顯。農村水資源出現的各類問題一方面制約了農村城鎮化建設,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對農村水資源利用環節呈現出的問題加以分析,在此基礎上,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研究農村水資源管理的改善策略。
【關鍵詞】農村水資源管理;問題;可持續發展;策略
伴隨農村城鎮化建設進程的日益深入,我國農村水資源面臨著水源短缺、水質污染、水源利用率低等一系列問題,給農村經濟及社會的持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在新時期,如何強化農村水資源管理,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成為我們需要著力解決的新課題。
1.農村水資源開發使用中凸顯出的主要問題
1.1生產建設與水資源之間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眾多周知,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在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上,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具體到農村,缺水現象更加突出。因為水資源短缺,導致每年農村約8000萬人口面臨飲水困難,在農業生產的灌溉用水上,更是造成每年約300億m3的水源短缺缺口,極大制約了我國農業生產。隨著我國人口基數的增多和城鎮化建設的深化,農村水資源形成的缺口將會變得更大。
1.2過度開采地下水
我國農村地區,隨著農業生產及生活用水逐步擴大,原有的地表水資源已經難以滿足農村用水需求,因此越來越多的農村地區將地下水作為新的開采對象,造成了農村地下水的過度開采[1]。現階段我國農村用于地下水開采的漏斗面積超過10萬k㎡,由此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直接影響到農村各項水利設施的使用,一方面增加了農村各項成本,另一方面也給農村用水安全構成了威脅。此外,由過度開采地下水所引發的各類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如水質惡化、水位沉降、耕地漬化等。
1.3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不高
農業用水占據我國總體用水量的70%,是名副其實的用水大戶,與龐大的用水量相比,農業用水的利用效率卻不足45%,反差較大。西北農村地區,水源匱乏嚴重,農業用水占比高達90%,但灌溉渠系在水源利用效率上更是低至40%,與國外農業用水效率相比,差距明顯。“土渠輸水,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較為粗放,既浪費了水資源,又不利于糧食產量提升。此外,在生活用水上,農村地區也存在水源浪費現象,水管不加緊擰,各種滴水、漏水、冒水現象屢見不鮮。
1.4農村水污染嚴重
造成農村水污染的原因,一是水源意識淡薄,導致水源使用過于隨意,二是排水設施匱乏,任由農村各類污水任意排放,給農村水源造成局部污染,并逐步擴大[2]。此外,隨著農村城鎮化建設而發展起來的農村企業,在有效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同時,因為不注重污水處理,將未作處理的工業廢水排入農村湖泊、河渠等水域,造成地表水體營養化及地下水質趨于惡化,進一步加深了農村水污染。農村水污染的日益嚴重,激化了生產與水源在供需方面的矛盾,給農村生產生活的用水安全形成威脅。
2.農村水資源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策略
探究我國農村水資源問題的原因,有水源不均、氣候環境變化及農村人口基數大等客觀因素,但從問題的表象中也滲透出我國水資源管理體制存在的深層問題。為促進農村水資源管理優化,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要著重從以下方面入手。
2.1強化農村水資源管理機構的統一性及聯動性
農村水資源管理中,存在各自為戰,條塊分割等現象,各個水資源管理部門沒有形成協調一致,部門聯動的管理局面,給農村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及后期水源治理造成阻礙,同時也是造成農村水源低效利用、污染加劇及不合理開采的體制痼疾。基于這一狀況,要打破原有的“多龍管水”的不利格局,統籌水資源管理部門,籌備建立統一的農村水資源管理機構,實現水源開發使用、配置治理及節約保護的一體化,建立農村供水、農村用水、農村排水、節約用水、水源保護及污水處理等水資源全程管理機制,從源頭上解決農村水資源出現的各類問題,保障農村水資源持續利用。
2.2促進農村用水的科學化、制度化
淺層微咸水是農業灌溉用水的主要類型,具備了開采較易、補給較快的優點,應對其加以有效利用。可采用深井與淺井相結合的方式,大力推廣咸淡混燒技術,資金投入少,經濟效益明顯。灌溉水井要實施水量計量辦法,著力探索農業水權在管理及分配環節的有效制度,培育壯大水權市場。提高農村居民水權意識,在水價制定和水量分配方面充分聽取農民意見,提高農民在農業灌溉用水方面的節水意識[3]。
2.3建立完善農村用水激勵機制
我國人口基數龐大,農村人口在數量上不斷增加,水資源短缺不僅僅局限于農村地區,我國各個地區都將面臨水源緊缺這一嚴峻挑戰。因此,合理充分利用現有水資源,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作為農村水資源管理來講,要首先使農村群眾明晰水源狀況,提高其節水意識。建立完善農村用水激勵機制,廣泛宣傳節水觀念,強化落實,采取一定的物質獎勵,促進農村居民節水觀念的全面普及[4]。在農業用水量的動態監測、農村水權轉讓、用水許可等方面建立常態化的制度,調動水源使用人員及水源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促進農村水源科學高效使用。
2.4提高水資源管理透明度及民主化
在廣大農村地區,在水資源的監督管理上,尚沒有成立統一的管理部門,而農村水利站等機構往往又疏于對農村水資源的管理。行政部門在水資源管理上缺乏專業性,管理環節難以保障信息的準確公正,農民群體也無法真正參與到水資源管理當中,透明度及公平性不足,由此引發的水資源糾紛層出不窮,使農村水資源管理困難重重。基于這一弊端,要極力推行農村水資源管理的透明化及民主化,建立農村居民與水源管理部門的溝通平臺,及時化解水源糾紛。
3.結語
農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是保障我國經濟建設穩步發展的基石,而水源又是維持農業生產正常運轉的命脈。針對農村水資源管理凸顯的問題,要從水資源管理源頭出發,健全管理體制,構建符合農村生產生活實際的水資源管理機制,促進我國農業安全生產及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東.農村安全飲水和水資源管理問題探討[J].中國電子商務,2013,(18):105.
[2]王欣榮.水資源管理中的水污染防治探討[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4,(6):58-59.
[3]聶會蘭,張彥文,潘增輝等.水資源管理:技術問題還是管理問題[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0,8(2):156-159.
[4]林劍婷,田貴良.農村水資源管理機制探討[J].中國科技資源導刊,2012,44(4):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