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高層建筑等現代工程也快速發展,但是由于工程量大使得其在施工質量上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基坑深度要達到一定的深度,另外對于其負荷能力也要有所提升,這對于基坑支護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其施工技術也應做出相應的更新。本文基坑支護中地下連續墻的施工技術做了淺要分析。
【關鍵詞】深基坑支護;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
1.泥漿護壁
在地下連續墻施工過程中,要用泥漿防止墻壁坍塌,這對于施工質量的保證有著重要的意義,泥漿的配合比的確定要首先對土質進行分析,根據分析數據進行泥漿的配合,本工程的泥漿性能指標(表2)及配合比(表3)設計為:
在施工中,對于循環泥漿要進行凈化處理,確保泥漿比重低于1.15,含沙量也要低于4%,并且還要向其加入純堿等物質,循環泥漿再次使用時要同新鮮泥漿配合使用,以確保泥漿效果。當循環泥漿多次使用后分離劣質泥漿,用罐車裝運外棄。
2.槽段開挖
根據地質環境對連續墻施工分槽段進行施工,一般標準槽段長為6m。在施工過程中對于成槽垂直度有著嚴格的要求,誤差低于3‰。因此抓斗入槽時要穩且慢,另外還要讓其自主滑落,在進行挖槽施工時要特別注意設備傾斜儀的狀態,保證其垂直,然后進行沉渣挖取時,要用泥漿清除底部難以挖取的土渣,保證基坑底部雜物全部清除干凈,在完成上述工作后要及時安裝鋼筋結構,一般不能超過4個小時、然后進行混凝土澆筑,其澆筑工作要在8小時內完成。
3.澆灌墻體混凝土
在清槽工作完成后,對于混凝土澆筑,在澆筑之前要對混凝土進行配制,按照流態混凝土要求進行配制,對于抗滲等級要求為p8,在完成配制后進行澆筑,在進行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要持續進行不能中斷,以防止出現接縫處密實質量出現偏差,為了確保澆筑速度一般要采用兩個管同時進行,并且要求其上升速度高于2m/h,為了避免出現裂縫,夾層等現象,要保持上升一直處在水平狀態,為了確保施工質量一般實際澆筑高度要略高于要求高度,因為在完成澆筑后要對柱體進行整體處理,將浮漿層鑿去,以保證柱體的強度,在完成澆筑工作以后,還應該進行防滲實驗。
4.頂拔鎖口管
一般要在進行頂拔鎖口管施工之前,要用混凝土澆筑試塊,以確定正式開始施工的時間,如果未進行此項實驗,施工時間要求在完成澆筑工作7小時之后進行頂拔鎖口管,如果混凝土經過特殊處理,那么施工時間還應該進行相應的延長,在施工中分段施工,完成一段后在進行下一個單元的施工,直至完成所有的連續墻。
5.降水施工方案
根據地質勘探報告及結構施工圖紙要求,本工程基坑降水采用坑內深井井點降水法進行降水操作,一般要在坑基施工前20天進行降水操作,主要是為了提高墻體抗壓防滲能力,經過一段時間后對主體強度進行測驗,在測驗結果合格后,可以進行坑基挖掘工作,并將降水裝置拆除,另外還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地表水滲入,這樣可以保證在施工過程中不會出現基坑積水現象,同時也杜絕了表水回流對基坑挖掘過程產生影響。
6.基坑土方開挖與支撐施工
6.1深基坑土方開挖
當完成降水和墻體加固以后,可以進行基坑挖掘工作,在進行操作時要按照豎向挖掘,快速挖掘和支撐的原則進行,為了在施工中減小變形,要加快挖掘速度,在垂直方向上采用-4層同步進行,在水平方向上采用向后退挖寬度在6米左右,在橫向方向上,采用分塊法來加快施工進度,一般每條土分為5塊,先挖取中間土塊,在向兩側對稱挖取,為了使連續墻盡量少的暴露,要在最后對緊挨地下連續墻的兩側進行操作。由于基坑內特殊的作業環境,為了避免操作失誤引起事故,要安排專業技術過硬操作人員進行施工,并有專人指揮作業。為了避免基低土被破壞,要在進行基低挖掘時采用人工操作。還要對棄土堆放的位置進行選取,保證其遠離基坑。
6.2鋼支撐施工
對于鋼支撐是與土方施工結合施工的,在進行挖掘工作之前,要進行鋼支撐操作,在挖取支撐位置后,應立即用2根支撐柱進行支撐,然后再進行下一個施工段挖掘。
根據坑基的寬度要求,對鋼結構進行組裝,在進行安裝鋼支撐時,多采用機械操作,然后通過人工操作使其精確安置在準確的位置,固定端直接頂到地下連續墻上預埋件上,活絡端搭在支撐件上。千斤頂安裝過程要迅速,對于鋼支撐的安裝要求是要保證兩端低于50mm的高度差,對于軸線偏差低于100mm,另外對于支撐面與支撐裝置的高度差一般在30mm左右,為了保持支撐裝置與支撐面的平行,要多次認真調整,并且對每一個連接點的連接情況進行詳細的檢查,這是為了減少支護裝置的安全隱患,當所有的檢查都符合標準后,再進行下一道工序,即進行對支撐裝置的預受力進行分析,并從小到大逐漸增加壓力,一般要先加設計承受壓力的50%,確定支護裝置未發生型變,再將預壓力增至設計值的75%,在確定符合標準后將壓力增至設定值,檢查合格后將千斤頂卸下。
7.基坑工程監測
為實現圍護結構的信息化施工,方便對施工質量監督,進行的監測主要有:(1)對于坑基內外進行整體的觀測;(2)觀察基坑周圍和臨時立柱是否發生沉降現象;(3)墻體和地下管線垂直和水平位移;(4)對于地下水位的監測;(5)觀察在設定的壓力之下墻體是否變形;(6)對支撐裝置的壓力測試;(7)水壓力大小;(8)重要建筑物沉降和傾斜度。當發現監測數據出現一下情況時要及時采取措施監測各數據的標準為:連續墻的墻體變形度要低于50mm支撐力最大偏差要在設計值的-80%以上,連續墻墻體墻頂,最大水平位移小于30mm。
1)對于坑基各監測點沉降最高不能高于10.9mm,并且其水平位移要低于12mm。
2)對于連續墻的要求是其變形度要小于28.46㎜ ,并且保證其不發生滲漏水和裂縫等現象,對于其所能承受最大壓力為1252kN,達到設計承受力要求的63.6%,地下連續墻作為整體建筑的支撐結構,對于整個工程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在進行施工時要嚴格要求。
3)在進行基坑施工質量監測時,要求基坑內不能能出現積水或者滲水現象,所以對于混凝土施工要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施工。
8.總結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城市人口急劇增加,而高層建筑的建設有助于解決問題,所以高層建筑的施工質量得到特別關注,而基坑作為其基礎結構,所以要格外重視其施工質量。在基坑挖掘中要保證其外壁的防水性,以防止出現基坑出現滲水現象,因為在進行挖掘工作時要求其在無水的情況下,由于工期工期較長,使得對于設備的養護也應該注意,基坑在長時間的使用中不發生變形,得宜于混凝土澆筑工作的質量保證,另外對于管線的保護工作也應該重視,因為管道破裂對于連續墻的影響極大,嚴重影響其使用年限。總之:在地下連續墻施工中要保障其剛度大,防水性能要好,施工質量才能夠達標,另外由于工程量大工期較長,所以在施工過程中要在保證施工質量與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加快施工進度,減小噪音污染。施工人員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為我國建筑工程的長遠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靳永軍,吳海洋,劉德成.高層建筑深基坑支護的施工質量控制[J].科技信息,2009,06.
[2]陸佰鑫.淺析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J].科技資訊,2011,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