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強身健體是體育本質的功能,體育活動也一直我國不斷倡導的健康運動。對于青少年來講,健康的體育訓練能夠幫助他們更好的成長。本文主要闡述了當前國外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的現狀,并提出了當前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改革的創新思路及其具體措施。
【關鍵詞】青少年體育訓練;競賽組織模式;改革;創新
0.前言
開展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是為了更好的發展體育文化,更好的發揮其“強身健體”的作用,更好的發揚體育精神。尤其在青少年時期開展必要的體育訓練尤為重要,它可以更好的塑造孩子的良好品質,鍛煉他們的體育精神。雖然我國在不斷的發展體育競技體制,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1]。
1.國外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
國外對于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模式美國采取的是學校制。不受國家政府的主導,而是以學校和教育為主。第一類是運動協會系統,該系統主要負責全國的中學、大學的競技運動,同時也是學校體育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是一種非營利性組織。第二類是非政府和私人組織系統。該種組織主要是私人組織的競技運動形式,最著名的要數基督教青年會。
歐洲國家采取的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是俱樂部制,是一種自發的組織,由體育的愛好者們自發組成的協會,最初只是組織簡單的娛樂項目,后來演變為專業的競技運動組織。俱樂部的會員可以從中享受俱樂部提供的各種服務,如運動場地、運動設施以及比賽等。歐洲國家的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不受政府的控制,是由學校或者俱樂部自發組織成運動協會,且規模龐大,構成了全國性的聯合會[2]。
2.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改革的創新思路
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還不夠成熟,并且絕大多數被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掌握,與國外相比,其發展程度并不理想。因此,應加強對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體制改革的理論研究,正確認識問題,并確定好改革的方向。
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確立的,近40年的發展歷程也并不理想,雖然國家相繼出臺了很多政策,提出來很多辦法,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很多歷史遺留問題亟待解決。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變革,也使得政府部門的很多職能進行改變,對個人的生活、工作、教育等的控制也逐漸減弱,人們可以更好的追求個人興趣愛好及其自身利益。因而,對于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的改革也要從以往的政府主導為主的模式轉變為培養社會興趣和利益為主導的模式。將業余體校納入普通學校系統規模,這樣不僅能夠解決業余體校長期積累的矛盾,同時也有利于劃清政府的職能范圍,真正放手,讓體育訓練更加“自由”的發展下去。隨著體育體制的深化改革,完善我國的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建立相關的協會組織也是整合社會力量、有效開展健康運動的重要手段[3]。
3.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改革的具體措施
3.1政府幫扶,發揮主體作用
改革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政府與各團體組織、學校等共同努力,政府要大力放手,自由發展團體活動,但同時也要進行良好的幫扶工作,發揮其主體作用。可以在各大城市設立試點,有政府出門與奧林匹克委員會以及各專項運動協會相協調,更好的開展體育訓練活動。在改革的過程中,政府還必須要發揮其主體作用,做好監督和管理的工作,引導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協會可以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前進。
3.2明確政府職能,準確定位各組織協會。
必須要以立法的形式來政府、明確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協會以及俱樂部三者的定位。政府在整個模式的改革中應盡量發揮其保護和扶持的職能,更好的保護其權益,幫助其良好的成長。在改革的過程中還要做好監督和管理的工作。俱樂部要以正軌的形式來組織體育活動,而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協會也要做好本職工作,更好的發展下去[4~5]。
3.3加強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協會的自身建設
完善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協會的自身建設是改革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的關鍵步伐,只有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才能更好的發展下去,具體要從以下五點來進行建設。
第一,要突出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協會的代表性,協會要不斷發展會員,壯大協會,各區域都要覆蓋協會會員,這樣才能更好的組織體育訓練活動。第二,要提高協會的管理效率,一個協會的發展必須要有一個規范有序的管理制度與之相輝映,因此,維護會員利益,促進自律性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內容。第三,保證信息的廣泛性,協會必須要時時掌握外界信息,保持高度的信息敏感度,準確、及時的掌握相關信息,同時保持與會員和同行的密切聯系[6]。第四,廣泛開展社會性活動,協會要以其社會性、民間性、互惠性、中介性與社會各方面建立聯系,做好溝通工作,架起社會各方面的橋梁,讓協會可以更加順利的開展活動。第五,保持協會服務的專業性,協會必須要提供高質量的專業服務,讓會員能夠得到專業的指導[7]。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的模式尚處于摸索階段,我國的改革道路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它的改革必須要建立在現實、時代精神以及社會發展深刻認識的基礎之上,同時還要處理好國家需要和個人發展的關系。改革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的改革任重道遠,需要政府、學校、以及各協會組織要共同努力,共同致力于改革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更好的發展青少年訓練和競賽組織協會,更好的開展我國體育教育活動,更好的培養出優秀的體育人才。
【參考文獻】
[1]吳聲洗,范振國,黃小華.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改革與創新對策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04:56-59.
[2]吳貽剛,陳先良,王健.論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和競賽組織模式改革與創新的指導思想及原則[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02:46-50.
[3]王云濤.對改革我國青少年體操訓練體制的思考[J].綏化學院學報,2011,05:146-147.
[4]劉景裕.我國青少年體育訓練與競賽社會化管理的理論基礎[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0,06:21-22+42.
[5]唐榮紅.論青奧會對我國青少年體育競賽制度的影響[J].運動,2012,24:7-8.
[6]王斌,吳保占,李霞.四川省青少年體育訓練體制改革與創新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2,12:23-25.
[7]黃璐.高校體育工作改革的校本化探索——河北聯合大學的案例[J].浙江體育科學,2011,0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