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森林資源有林地面積增加,區域森林覆蓋率提高,但林分平均郁閉度低,齡組結構不合理,中幼林所占比重大。本文深入討論了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理念及創新。
【關鍵詞】森林;可持續經營;理念;創新
0.引言
黨中央提出建設生態文明以來,林區群眾生態意識明顯增強,但由于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以木材生產為主的傳統經營思想還有著不同程度的殘留,成為阻礙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障礙。要實現森林資源的持續增長和質量的大幅提高,必須推動發展理念、經營目標、投入渠道的全面轉變,形成合力,共同推進,為林業可持續發展奠定體制和思想基礎。目前,我國森林資源有林地面積增加,區域森林覆蓋率提高,但林分平均郁閉度低,齡組結構不合理,中幼林所占比重大。本文深入討論了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理念及創新。
1.我國森林經營管理的問題
1.1缺少扶持政策
目前缺乏促進多功能森林經營的經費投入與科學經營技術相關的扶植政策,基層國營林場和個體森林經營者難于獲得必要的“技術-經濟”一體化的實際支持。森林經營單位生存壓力大,特別是國有林業企業,面臨著沉重的生存壓力,有限的資金難以直接應用到森林經營中;天然次生林經營嚴重滯后;大面積人工林也未能及時開展撫育經營活動。
1.2專業人才短缺
人才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當前各級林業管理部門,特別是基層林業單位面臨著嚴重的人才短缺和進人難的局面。一方面各級林業生產管理部門普遍缺乏技術管理人才,而另一方面各類高職高校大量畢業生難以進入林業行業。
1.3科技力量不足
在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林業行業標準、技術規程、技術指南、技術手冊、技術推廣等方面,森林經營工作總體上是立題少、技術研究不足。必要的森林經營數表,如生長過程表、立地指數表、材積表以及現有森林經營技術規程、指南、技術手冊等不完善、不配套,森林經營技術缺乏足夠的系統研究,成熟先進的技術應用推廣缺乏動力。
1.4森林病蟲害嚴重
由于森林經營不善,人工林樹種單一,撫育管理跟不上,每年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達1.1億畝,因森林病蟲害而減少林木生長量1700萬立方米。今年我國遭受雨雪冰凍災害,由于森林經營不善,森林損害慘重。最顯著特點是針葉林比闊葉林嚴重,人工林比天然林嚴重,純林比混交林嚴重,外來樹種比鄉土樹種嚴重,沒有撫育的森林比撫育的嚴重。
2.森林可持續經營的創新途徑
2.1開展森林采伐管理改革
當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正在全面推進,全國已確權到戶的林地達12.7億畝,占集體林地的50%。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使林業的生產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通過明晰產權,確立了林農在森林資源經營中的主體地位,“樹能不能砍、怎么砍”成了老百姓最為關心的問題,不解決好這一問題,“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的目標就難以實現。只有與時俱進地改革和完善管理方式,建立起與家庭承包經營相適應的森林采伐管理機制,真正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落實到位,才能讓廣大林農從林權制度改革中得到更多更大的實惠,進一步調動農民發展林業的積極性;才能有效激發廣大農民精心培育森林的熱情,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增加森林資源總量,實現農村生產力的又一次大發展、大解放。森林采伐作為加強森林科學經營的關鍵措施和協調森林三大效益的重要手段,在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中發揮著獨特作用。當前,我國林業正在實現由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的轉變,與此相適應,森林采伐管理必須由單純的限額指標管理轉向森林可持續經營、多功能發揮和多目標管理,由單純強化政府行政監管轉向保障經營者合法權益,構建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的制度保障。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森林采伐管理在林業分類經營中的弓I導作用,在發展林業生產力中的激勵作用,在林業體制和經營機制改革中的基礎作用。通過調整采伐管理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放活商品林,管好公益林,針對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森林以及不同經營主體的需求,采取不同的采伐管理政策和措施,協調森林資源保護與發展、經營與利用的關系,實現資源培育與林業產業的良性互動,最終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的目標。
2.2制定森林分類區劃方法
由國家林業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森林分類區劃標準與方法,各地按照區劃標準與方法盡快完成森林分類區劃工作,在將森林資源區劃為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基礎上,將公益林進一步區劃為國家重點公益林和地方重點公益林,將商品林進一步區劃為天然商品林和人工用材林。
2.3建立生態效益補償
建立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納入中央和地方財政預算,對公益林分別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給予相應的補貼;對集體及私人業主營造的林木被區劃為公益林的,由國家收購,不愿意被區劃為公益林的,當地林業主管部門應當與集體或私人業主簽訂禁伐、限伐協議并給予相應的補償;對于私人業主營造的商品林,其不愿意繼續經營又不能轉讓給他人的,也應當由國家予以收購并給予一定的補償;逐步建立生態公益林補償金繳納制度,要求生態公益林使用者、直接受益于生態公益林的供水、風景旅游、林地礦產開采、征占用生態公益林林地等經營單位或個人繳納生態公益林補償金。
2.4加強采伐限額監督
應當加強對公益林、天然商品林在伐區調查設計、伐后驗收、采伐更新等各個環節的監督檢查。其次,雖然對人工商品林的采伐限額予以放寬,主要由經營者按照森林經營方案確定,但是,人工商品林的采伐同樣事關生態環境和水土保持,因此,經營者應當嚴格按照森林經營方案的內容實施,林業主管部門則應當加強對森林經營方案實施的監督檢查。
2.5加大用材林基地建設
抓好落葉松短期輪伐型商品林建設,充分利用落葉松生長快、采伐利用周期短的特點,加大中幼齡林撫育力度,每年撫育面積3000公頃以上。在已區劃的商品林區內,選擇林分生產力低、目的樹種較少、立地條件好的林分,實施林分改造,伐除非目的樹種以及病腐木,補植紅松、水曲柳等珍貴鄉土樹種,培育大徑級用材林,向復層異齡林發展。實施良種名牌戰略,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栽培技術,選用優良種子,推廣大棚育苗、容器育苗等新技術,適當增加珍貴鄉土闊葉樹種比重以及適應市場需求的綠化樹種,建立引、選、育、繁并舉的林木良種繁育體系,形成規?;?、產業化、集團化經營格局,為生態建設和城市綠化提供品種齊全、數量充足、品質優良、適應性強的林木種苗與花卉。
2.6提高科技貢獻率
逐步建立以龍頭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校為依托、中介服務為紐帶、科技投入和政策法規為保障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大關鍵技術的攻關力度,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新產品。重點在森林培育、資源開發科技上下功夫,積極開展天然幼樹移植技術研究,加強人工樟子松母樹林、藍莓、五味子等重點試驗基地建設,努力打造科技示范園。
【參考文獻】
[1]韓素梅.可持續發展和森林可持續經營[J].遼寧林業科技,2001(3):25-26.
[2]徐慶福.論森林工程與森林可持續經營[J].森林工程,2006(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