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思想觀念日益呈現多樣化,對當前的人們進行傳統禮儀教育無論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還是對于全民綜合素質的提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中國傳統禮儀教育值得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與運行。本文探討了中國傳統禮儀教育的現代價值,從而為相關研究學者以及教育界同仁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進而全面提高我國人民的綜合素質水平。
【關鍵詞】中國 傳統禮儀 教育 現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6-0201-01
本文將中國傳統禮儀教育的基本理論進行了簡單概述,并且將我國傳統禮儀教育的現代價值進行了綜合闡述,希望實現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而更進一步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 簡述中國傳統禮儀教育的基本理論
1.禮儀的基本概念分析
禮儀是一種行為規范與準則,由于人們受到不同社會因素以及文化傳統的影響,如風俗習慣、時代潮流、宗教信仰、歷史傳統等,使人們在這些因素背景下其個體均存在著差異,然而禮儀是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及準則,使不同的人們通過這種行為規范及準則而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構建和諧的關系。另外,禮儀從交際的角度上來說,是一種交往藝術,是一種有利于建立和諧關系的方法;對于個人修養來說,禮儀是一種可以表現某人內在修養與素質的內在表現。
2.禮儀的內容分析
根據古典文學文獻資料記載,禮儀中的“禮”與“儀”是兩種概念且代表著不同的含義。“禮”是一種規則、制度,即人們常說的社會意識形態,而“儀”是“禮”的具體表現,其主要內容是儀式的規范行為。因此,不同的“禮”將會對應的產生不同的“儀”,它們二者之間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儀”可以通過人們的行為將其內在的精神表達出來,由此可看出,“儀”可以將“禮”形象化與具體化。另外,“禮”“儀”之間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通過將兩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即可實現“禮”“儀”的和諧發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禮儀的含義基本被細化,不再像傳統古典文學記載的那樣寬泛。在現代社會活動中,禮儀逐漸注重規范人們交際活動,使得人們之間能夠和諧相處,只有這樣人們的感情才能得以增進,社會的文明才可以得到進一步推動。由此可以看出,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相互遵循的規范標準以及程序,其需要人們的共同遵守才得以正常運行,是推動社會文明的一份重要力量。
3.我國傳統禮儀教育資源的分析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但就近代禮儀的發展來看,我國的禮儀發展由盛轉衰。雖然在五四運動中將封建落后的禮儀制度推翻了,但其中的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精華被保存了下來,其對當代的社會禮儀學習有很多的幫助與啟示,這是因為當代的禮儀教育與傳統的禮儀教育之間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系。在傳統禮儀教育中有很多著作與記載,其對當代的禮儀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與影響力,如《弟子規》《禮記·曲禮》《童蒙須知》等,這些均有著儒家思想且對我國文化、政治以及經濟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可將這些儒家思想著作投入到當代禮儀教育活動中,建立新型的禮儀教育理論。
二 我國傳統禮儀教育的現代價值
1.道德是傳統禮儀教育的基礎
在我國傳統禮儀教育活動中,人們通過學習相關禮儀理論而長期受到熏陶,并升華到道德的層面,而道德對人們的行為能夠做出正確、科學的判斷。由此可以看出,禮儀與道德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因此,我國傳統禮儀與道德文化是緊密聯系的,禮儀蘊含于人們生活中的任何事物,且蘊含于道德規范以及道德意識中。道德是人們通過禮儀活動而體現出來的,因此,禮儀既是一種行為活動,也是一種道德行為。
2.禮儀對人們的社會行為具有導向作用
禮儀的實質就是社會道德規范,它對人們的行為建立了相應的標準,并且對人們的行為指出了明確的方向。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在禮儀素質的大背景下,能夠對自身的行為進行相應的約束。
3.構建社會文明是傳統禮儀教育的目標
社會秩序中一直蘊含著禮儀,且秩序一直體現出和諧文明,可以說,和諧是社會秩序形成的最終狀態,而禮儀的秩序就是和諧。因此,為了能夠實現社會的安定與和諧,則可以發揮禮儀的作用,這是因為禮儀可以有效地調節社會結構,從而促進社會結構實現和諧與安定。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對中國傳統禮儀教育的基本理論,包括禮儀的基本概念、內容以及傳統禮儀教育資源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并且將我國傳統禮儀教育的現代價值進行了綜合闡述,從而為全面提高我國國民綜合素質水平,進一步實現社會安定與和諧的局面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孫國棟、吳家華.西方公平理論對和諧社會建設的借鑒作用[A].安徽省社會科學界第三屆學術年會哲學學會專場——“科學發展觀與安徽崛起”論壇論文集[C],2008
[2]吳安春.西方“德性論”哲學視野中的創造觀及其教育價值——兼論西方“德性論”哲學從傳統到現代的嬗變[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