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職業教育在我國的不斷發展,實訓教學開始越來越受到院校的重視。實訓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職業教育的特征,決定了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但是從目前看來,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之間仍舊存在著差距。本文將結合中職會計實訓教學的現狀,分析會計實訓教學中的不足點,探討新的會計實訓教學方式,希望能夠對中職會計實訓教學的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中職教育 實訓教學 就業導向 教學改革
職業教育應該以就業為導向,實時掌握社會和企業對于相關人才的技能和素質上的要求。傳統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缺乏動手實踐的能力,很可能讓學生畢業之后找不到工作,或者難以憑借所學的技術找到工作。學生畢業后能否順利就業是評估中職學校教學的效果,因此,在會計教學中,必須通過實訓教學來讓學生成為有經驗、有實踐能力的會計工作者。
一、中職會計實訓教學概述
中職畢業生在我國一直是低文化水平的代名詞,許多人對中職畢業生都帶有一定的偏見,認為中職畢業生沒有前途。但是,隨著近幾年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良好發展,中職畢業生也開始逐漸為人們所認可。而事實上,中職和高職畢業生一直都是我國制造業發展的推動力。中職畢業生想要在社會上立足,需要其自身有過硬的本領,這對他們職業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如今或許沒有一技之長也能夠找到工作,但是想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獲得令自己滿意的收入,則對于職業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了。用人單位越來越傾向于能夠與人良好交流,具備較強職業知識和素質的人才來幫助企業的發展。對用人單位來說,擁有過硬的職業素質和技能遠比學歷更重要。盡管中職教育已經被人們所接受,但是從現狀來看,社會在不斷進步,對中職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高職教育卻沒有跟隨時代的發展,導致了在中職畢業生就業的過程中會存在畢業生的技能與社會需求、企業崗位的要求不匹配,導致就業困難的情況發生。
中職畢業生想要在將來的競爭中擁有更大的競爭力,獲得自己心儀的職位,就必須加強職業能力。而實訓教學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連接認識與價值的中介,這是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念。實訓是將學生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的重要途徑,倘若學生的學習永遠停留在理論水平,沒有與解決職業問題的實踐結合起來,那這樣的學習是沒有價值的,純屬浪費時間,學生學習了也不會對就業有任何的幫助。西方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學習與工作相結合,能夠促進學生對于知識、技能的整合,最終達到輸出的目的。中職實訓教學是讓學生掌握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中職學校會計實訓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一)學校對于學生的培養目標不清晰
職業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培養某一方面的能力,最終幫助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但是大部分中職院校都沒有對學生的培養目標進行明確,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學生不知道職業目標尚且情有可原,學校不知道職業目標卻盲目設置教學項目,導致學生不能對自己進行合理的生涯規劃,不知道將來將具體從事哪個方向,學生沒有學習的目標,自然談不上擁有學習的動力,這樣的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適應時代的需求。
(二)傳統教學模式不利與教學的開展
無論在何種教學中,傳統教育都不利于學生各項技能的培養。學生學習的目的永遠是為了通過考試,而不是掌握能力。學生在模擬實訓室內完成教師事先安排的實訓案例,教師隨堂進行指導,教學方式的單一很容易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難免出現抗拒的情緒,抵觸實訓教學。
(三)實訓教學與崗位相脫離
在大多數中職院校中,學習會計的學生都是依據模擬的票據或者描述性的語言資料來進行操作。但是實際上并不存在利用描述性的資料來進行會計核算的情況,唯一用到的東西就是票據。學生實訓內容與實際相脫離,學生在教學中只能被動跟著教師的腳步亦步亦趨,自然談不上能力的提高。因而,有的學生在畢業之后仍舊不懂得如何做賬,查賬或者用賬就更不用談。
(四)實踐性教學師資隊伍匱乏
大多數從實訓性教學的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流動,缺乏實際的社會工作經驗,換句話說,教師所擁有的會計技能可能也并非是社會所需要的。教師難以同時從事多種職業是客觀事實,但是不能為此就停止對會計方面知識的了解,還是要不斷熟悉各種會計技能。有必要的時候可以聘請企業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進行講學。
三、中職會計實訓教學改革措施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教學的目標必須要確立,這一點毋庸置疑。因此,進行中職會計實訓教學時一定要明確教學目標是培養社會需要的會計人才。簡單概括就是培養學生做賬、查賬、用賬的能力,教會學生簡單的會計技能,為學生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礎。
(二)改革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不適合中職教學,中職教學不應該以應試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應試的成績固然是教學質量的反饋,但是更重要的是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教師不應該成為課堂的領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對學生起輔助作用。唯有將學生當做主體的課堂,學生才更愿意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與教師實現良好的互動,實現對于知識的深層次的了解。改革教學的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能夠更多地參與到實踐中,對于各種實踐技能也能掌握地更熟練。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中職畢業生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與教師的教學內容有一定的關系。師資隊伍長時間得不到更新,如果教師不注意新知識體系地建立,則教授的知識或者技能很可能已經不再適用于現代會計工作。因此師資隊伍一定要定時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向從事會計工作的相關人員請教,有條件的可以進行實際操作。
中職畢業生難以適應企業的需求是目前中職教育面臨的困境,因此,中職學校實訓教學不妨通過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改革教學模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來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學生的將來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許光.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會計實訓教學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2(44):237-239.
[2]張敏.加強中職會計實訓教學,適應人才市場需求[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3):151.
[3]林香山.淺談ERP沙盤模擬在會計實訓中的應用——以中職會計實訓教學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1(19):184-185.
[4]蘇燕琴.中職會計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教師,2013(29):93-94.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