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在不同年級的大學生中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輔導與就業指導進行分析,探討樹立學生正確目標與提高其綜合素質、指導其正確擇業及提出相關輔導策略的措施,從而構建職業生涯的規劃和心理輔導有機結合的就業指導機制等,使學生在心理上、知識水平上以及技能能力上做好就業的準備。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 心理輔導 就業指導
隨著當前我國的高校全方位擴大招生與大學生的就業制度進一步深化改革,自主擇業與多項選擇成為當前大學生主要的就業方式。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學畢業生在就業指導中也面臨著新考驗,大多數指導的內容只局限在就業形勢的分析與就業信息的收集以及怎樣應對面試、寫自薦書等,而這些指導對于大學畢業生來說可有可無,并無法充分發揮出指導的作用。因此,必須構建系統全面的就業指導相關體系,為完善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做充分準備。
一、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具有的現實意義
(一)可幫助大學生明確其目標,提高其綜合素質
若學校沒有開展相關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對大學生進行指導,他們就不能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及任務。由于大學生無法明確學習目標,因此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的培養與訓練具有很大的意義,它不僅對學生的職業發展有幫助,也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各種能力水平。
(二)可激發大學生在求職中發揮主動性及指向性
在傳統的職業教育理念中,學生只需要專心地學習,學成之后才會談論職業規劃,大多數的學生在高考前因有著巨大的壓力,所以對社會上的一些行業一般都一無所知,所以,學校開展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指導,可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就業單位的科學選擇能力,以此讓學生做出正確的職業判斷,對他們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經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實施
大學所開展的就業指導需要依據大學生的發展特點與個性進行,對此應該重視以下方面的培養。
(一)開設系統輔導課程、加強規劃能力
向大學生全面系統地講授相關的職業生涯知識,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合理的發展方向,進而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科學地進行規劃設計,并明確未來事業發展的方向與科學的事業藍圖。此外,教師應指導大學生走正確的道路來達成自己理想中的職業或是人生價值。學校應該多開展這方面的活動,如應聘場景的模擬活動等,以此加強學生在應聘時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應變能力。在大學生在畢業之際進行模擬轉變角色的各種心理教育,以盡快幫助大學生調整好心態,進而快速適應市場需求。
(二)開展科學的職業心理測試和心理訓練
學校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開展一些測試,如職業興趣的測驗、智力的測驗以及職業傾向能力的測驗等,以此指引大學生進一步了解自己及其工作能力。學校可以通過開展職業生涯心理測試來進一步挖掘他們的潛力以及創造能力等。這些能力主要包括:自我經營、自我激勵、充分利用時間、交際處事以及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等,只有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才能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
(三)在不同的時期實施不同的職業規劃任務
在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過程中,必須從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出發,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任務的不同與心理發展程度的差異,采取針對性的職業生涯指導。一年級大學生處于適應期,其對于自我的同一性需要重新定位,這個階段可引導大學生了解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與指導對未來發展所具備的重要性。二年級大學生基本已經適應大學生活,其處在探索職業生涯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應該側重培養其興趣,策劃其職業個性,確立其職業價值觀念等,從而指導其尋找正確的職業生涯的發展方向。在三年級后,大學生的職業目標開始變得清晰,可以為其職業目標的實現而做好針對性準備,優化其心理素質從而實現職業目標。
(四)大學生就業的心理偏差
高校應該采取一系列方法對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心理問題加以指導,讓學生能夠了解經濟發展的趨勢,以此確立就業方向,學會適合調節心態,增強自己的自信心,進而能夠沉著冷靜地面對就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并能做出明智、準確的抉擇。大學生在選擇就業單位時一般都會出現認知偏差、要求太高、急于求成、缺乏技術與經驗等問題。只有經過一定時期的實習或實踐之后,才能對自己進行正確評估,進而調整自我的發展方向,選擇適合的就業崗位。
三、調適大學生在就業中的心理問題
(一)了解自我,科學定位
首先,大學生應該依據自己具體情況來選擇適合的就業單位。其次,對于應聘的首選需要對其成功率進行考慮,并在應聘前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對自己評價需具客觀性與準確性,做出正確的抉擇,了解自己的相關能力以及特長,揚長避短,在應聘中充分發揚自的優勢,并克服障礙,這樣才能找到比較滿意的就業單位。
(二)及時調整好就業的期望值
大學生應該明白自己所喜歡的工作以及職業單位,還需要了解自己的工作能力,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工作。此外,大學生應該合理降低自己對就業單位的要求,調整一些不實際的就業方向,讓自己心里的就業定位以及就業要求能夠適應這個市場發展,應選用就業、擇業、創業的模式。
(三)樹立自信,克服膽怯
大學生不但要自信自強,與時俱進,而且應具有越挫越勇的斗志,能夠接受求職過程中的可能失敗。同時,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以及各種能力,這是樹立自信的前提。要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進而把自己推銷出去。勇敢面對失敗,找出并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將自己的不足盡量轉變為優點,這樣才能在成功應聘。
(四)適當拋開不良情緒
大學畢業生有著諸多的壓力,如就業與情感等。復雜的心情會做出沖動的選擇,甚至會產生一些不良的情緒。可以用以下方法進行減壓:轉化法:把自己的注意力向其他活動轉移;宣泄法:可以向親朋好友傾訴或者用運動的方式把自己的不滿宣泄出來;慰藉法:慰藉法是一種適當的心理保護體系,可以找一個自己比較容易接受的理由讓自己的內心得以安定,勇于接受現實與失敗,以此來解脫自我;松弛練習法:這一種方法可以進一步緩解或者是消除大學生的某些不良的情緒。
總而言之,在大學生的就業過程中,其所面臨的挑戰多種多樣。因此,學校應該做好就業指導的體系構建與完善工作,更好地指導學生,要求大學畢業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對自己充滿信心的同時做好充分的就業準備,從而找到符合自己理想要求的工作崗位。
參考文獻:
[1]李志峰,王秀芝.生涯輔導理念下高校就業指導體系構建研究[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14(01):33-36.
[2]王美瑣,李俊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心理健康問題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1,08(08):51-53.
[3]黃喜茹.職業生涯規劃理念下高校就業指導全程化模式的思考與探討[J].科技資訊,2011,07(17):12-14.
[4]林曉萍,王有智,李小雁.班級生涯心理輔導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對照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23(01):36-39.
[5]徐丹琪.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心理輔導淺析[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4(03):64-66.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