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中國正式邁入信息化時代,各行各業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與信息技術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密。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為了使學生在走出校門后,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和工作的需要。學校從初中開始設置信息技術課程,旨在教授學生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先進信息技術的能力。當今強調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正契合了這一時代主題。學生掌握了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就能通過互聯網進行自學,活到老學到老,得到終身教育。
然而,目前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學校沒有把這門課程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教師教學觀念和方法比較單一、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認為學習該課程沒有什么實際效用,加之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沒有上網沖浪、聊天有意思因此上課時不認真聽講,上機操作時總是趁機瀏覽視頻,聊QQ等,教師無奈,只能把網絡關閉。
針對上述情況,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師,要研究教學方式方法,在上好課程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運用所學,認識到學習的實效性。作為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要想教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筆者認為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當今時代倡導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相結合,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素質教育為終身教育提供基礎和條件,終身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和結果。因此,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摒棄原來應試教育的思想,進行素質教育的研究和實踐,發揮、發展學生的天性、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全體學生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這就是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的目的所在。
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組織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和實踐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發展,在發展中不斷創新。
二、采取分層教學的模式
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學習能力和掌握知識的速度有所不同,加之所處的環境和小學時所受教育程度不同,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學習中接受知識的過程必然存在較大差異。如果教師不能認識學生之間的這種差異,而是在教學中采取一刀切或是齊步走的模式,必然出現優等生無法得到更多知識的滿足;中等生學習起來剛剛好,但是無法進一步提高;后進生學習起來吃力,無法品嘗到成功的樂趣的現象,如此既無法使學生得到相應的發展,教學質量和效果也難以得到提高。因此,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師,要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知識的接受能力分層次教學。例如,把電腦基礎比較扎實的學生視為優等生,把電腦基礎一般的學生視為中等生,把電腦基礎比較差或是沒有電腦基礎的學生視為后進生,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跳一跳摘到“桃子”,既有所得,又培養出學習信息技術的長久興趣,在興趣的驅動下,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終身學習。
三、要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信息技術的理論枯燥乏味,即使教師水平再高,運用的方法再生動,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因此,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要理論結合上機操作,使學生邊聽不動手操作。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不會覺得過于枯燥,也避免了理論和上機操作分別進行占用本來就有限的課堂時間,在相同的課堂時間內,教學效率大大提高。在學生掌握書本上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拿出更多的時間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因為信息技術的更新日新月異、一日千里,書本上的東西很多是過時的,教師只能講授那些基本的知識,使學習具備入門的基礎,要想熟練掌握和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必須不斷更新知識系統,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困惑:在學校學到了很多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可是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卻不知從何入手,有時甚至覺得所學非所用。究其原因,實際問題涉及往往是多方面的知識,而學生在某一個時間段單純學習一個方面的知識,各方面知識之間是相互脫離的。此外,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窄,無法適應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因此,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教授學生操作基本軟件的基礎上,教給學生如何利用工具軟件加工處理信息,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如教授學生圖像處理、聲音文件制作、動畫制作、網頁制作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動手操作、應用的實際能力。
四、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理論聯系實踐,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最終目的是利用計算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例如,學生家庭對生活中平時的花銷進行記錄,可以運用Excel軟件,也可以運用專業的財務軟件,不但可以記錄日常的開支,還能進行匯總、分類等,對所有數據做到一目了然。又如,隨著數碼技術的發展,人們拍照對照片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在先天條件無法改變的情況下,通過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能夠使照片呈現更好的效果,就是人們通常說的PS;隨著自媒體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拍攝視頻,上傳視頻到網絡,如自家的萌寵、朋友同學聚會、社會新聞事件等,此時就要用到視頻編輯軟件對視頻進行編輯、處理。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因此,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理論結合實際,在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的基礎知識后,教授學生運用一定的工具軟件,如Word,Excel,Photoshop,Dreamweaver等,利用計算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軟件開發利用的速度可以用秒來計算,教師要想把所有的軟件運用都教給學生那是不可能的,只需選擇幾種有代表性的軟件進行講解,同類軟件都大同小異,學生在學會了一種軟件后,對同類的軟件就能夠舉一反三,掌握個八九不離十,稍加自學就完全能夠運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舉生活實例,對運用到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在布置課后作業時,也應聯系生活實際要求學生對除了數據、設計圖案圖像等。
總之,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在提升自身業務素質的基礎上,研究教學理論,完善社會實踐,勇于探索,大膽創新,為信息技術的普及作出應有的貢獻。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