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背景下下,要充分發揮高中歷史教育的教育管理資源優勢,做好對高中生的正面引導,讓他們在校園獨特的文化氛圍中健康成長。要逐步更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創新教育內容,讓教育方式方法更加符合高中生的特征和個性化發展的需要。面對新的形勢,文章從當代高中生面臨的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環境的新特點出發,針對當代高中生歷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關于如何將高中生歷史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雷鋒精神 融入 高中生歷史教育
歷史教育是高中進行學生管理,培養人才健康成長的重要學科。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內社會問題不時發生,作為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高中生,是發揚新時代意義的主力軍,其歷史價值觀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乎著21世紀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當前,隨著我們國家在經濟全球化方面的日益深入,新時代背景下高中生教學水平也在日益提升。因此,本文以弘揚歷史傳統的新時代意義為契機,探討當代高中生歷史教育的現狀及原因,并提出了可行的優化措施。
一、新形勢下開展好高中生歷史教育的必要性
(一)避免當前世界形勢的變換對高中生價值觀的影響
從國際政治環境方面看。隨著蘇聯解體、東歐巨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低潮時期,社會主義國家民眾在心理上形成了一定的陰影,也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主義前途產生了擔憂。由于當代高中生政治辨別力和敏銳度不夠,加上他們的歷史水平不高,容易在思想上產生動搖。從國際經濟環境方面看。在各種思想文化正面沖突下,一些意志不堅定的高中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受到嚴重沖擊,理想信念產生動搖,甚至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前途產生懷疑。
(二)避免當前我國發展形勢變化對高中生價值觀的影響
從國內政治環境方面看。由于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部分高中生不能正確看待一些歷史現象,容易以偏概全,看不到黨和國家在懲治腐敗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己取得的成效,對國家和社會逐漸失去信心,甚至產生了抵觸的情緒,影響了黨性原則和入黨動機。從國內經濟環境方面看。一些由經濟利益、物質利益引發的矛盾逐漸凸顯,使得部分高中生對國家和社會失去了信心,有的甚至對國家和社會出現了離心傾向。
二、新時代背景下開展好高中生歷史教育的原則
無論從上述分析的形勢,還是從高中歷史教學的各種問題來看,要做好高中歷史教學工作,就要充分了解學生高中歷史教學學習狀態。在具體的教育設計上,要充分體現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時代性和新穎性;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形成獨特的活動效果。這一過程,必須注重以下幾方面的原則:
(一)遵循系統化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有針對性的高中歷史教學專題進行教學,在專題的教學中也要體現出系統化,這個專題內部的課程教學板塊設計、課程的擴展等都要在一個體系下設計而成。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注重將每節課設置有高中生的趣味點,可以通過現代化的多媒體手段把高中歷史教學表現出來,增強學生對高中歷史教學的直觀性了解,提升歷史教育的趣味性和學生主動參與性。
(二)遵循理論化原則
高中歷史教學不能只是停留在簡單的說教,而應該是從教育教學中進行總結提煉,得到一些知識的升華,進而形成一定的理論。同時,教師要根據歷史教育的特性,在教育開展中,積極營造好的教學氛圍,優化歷史教育的組織,注重師生的情感和知識溝通,充分發揚民主,形成師生和諧融洽的活動氛圍。
(三)遵循深入性原則
高中歷史教學要結合學生的理解水平,不斷深入,引導學生在更高層面和更深入的層面去升華自己,對教育內容要多角度多層面理解,從深入的角度去挖掘出其中蘊涵的人文精神。課堂教學應該由封閉走向開放,課堂教學必須輻射到課堂外,教學內容和空間也要拓展到社會、網絡和現實生活中,在這一階段,教育課程就不能只是簡單的知識傳授,進而提升他們認識社會的能力。
三、新時代背景下開展好高中生歷史教育的路徑選擇
(一)進一步強化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組織體系
新時代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模式改革必須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必定會涉及對人文理念的定位問題,涉及對教育模式改革和重新建立等。要建立一個社會各方面和校園全方位合作管理的體系。要做好高中的高中歷史教學工作,它不僅需要高中教師自身做好相關的教育工作,而且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在此條件下,社會各方面力量要更加重視對這一特殊高中生群體的關注,要形成一個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把對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戰線由學校擴展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逐步建立一個以校園為核心,社會各方面力量為紐帶的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環節,營造一個全社會、全體人員共同關注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和諧氛圍。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要注重將高中生的情感關懷與精神面貌相統一
高中歷史教育工作者要增強與高中生的情感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心理狀態,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隨時掌握他們的情感狀態和精神狀態。一旦有問題要即使給予高中生情感上的輔導和安慰,耐心傾聽他們的訴求,并給予恰當的撫慰和引導,進而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要注意抓住歷史教育的感情表達方式,投入豐富的感情,通過自己的表達方式,激發學生的真摯情感,從而與習作的世界融為一體,形成感情上的共融。
(三)高中歷史教學中要注重將高中生傳統性教育與個性化教育相結合
要進一步創新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教育方法,深入了解其傳統的共性特征。同時也要尊重高中生的個性化特征,并結合各個高中生及個人生活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的高中歷史教學。在此條件下,高中歷史教學和全社會必須加大對這一環節的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關注力度,要使全社會形成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合力,共同為他們營造一個積極、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環境,把對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戰線由學校擴展到社會的方面方面,進一步提升中華傳統文化影響力和國家的國際地位。
總而言之,不論什么時代的歷史教育,它所反映的世界一定是一個全面、精彩的充滿意義的世界。正視歷史教育帶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更好地挖掘高中歷史教學的精髓,從中找到人生的真諦。
參考文獻:
[1]陳志剛.從建構主義視角談歷史教科書的編寫[J].歷史教學(中學版),2008(06).
[2]張蓮英.課堂教學實效例談[J].歷史教學(中學版),2007(02).
[3]李稚勇.論史料教學的價值——兼論中學歷史教學發展趨勢[J].課程.教材.教法,2006(09).
[4]陳渝.淺談歷史活動課的重要性——由初一歷史活動課的開展所想到的[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05).
[5]呂準能.新理念新探索新嘗試——人民版高中歷史教科書簡評[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5(Z1).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