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陣地,在教學中,想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一定要充分備課,創設融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數學 備課 教學質量 興趣 情境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課堂學習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學質量如何,主要取決于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與體會。
一、教師要做到充分備課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一定要備好課。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鉆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于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還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再根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制作好教學所必須的教具或課件、學生操作的學具等。單就每節課在上課之前對于課堂教學中教、學各個環節教師、教材、媒介、學生有個精細的設計,包括在反思中遺留問題的講解都應考慮在內。既對實現新課程改革三維目標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落實有一個先期的預設保證。
例如,在學習“任意角的三角函數”時,如何讓學生把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識遷移到學習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豐富的情境,如單調彈簧振子,圓上一點的運動,四季變化等實例,使學生感受周期現象的廣泛存在,認識周期現象的變化規律,體會三角函數是數形結合的產物,這是三角函數最本質的地方。教師也可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展示摩天輪旋轉及生成的圖像,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應用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
二、教師要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
學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是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教師要善待每一名學生,做他們關懷體貼、博學多才的朋友,做他們心靈智慧的雙重引路人。親其師而信其道,平等、尊重、傾聽、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學生,這是為師的底線和基本原則,而高素質、時代感強、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正逐漸成為學生欣賞崇拜的對象。在新課改背景下,學生從“學會”變為“會學”,教師從“講師”變為“導師”,課堂中新型的師生關系正逐步形成。
為了在課堂上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教師在課外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學生真正成為朋友。學術功底是根基,必須扎實牢靠并不斷更新。教學技巧是手段,必須生動活潑、直觀形象。師生互動是平臺,必須師生雙方融洽和諧、平等對話。
三、教師要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新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
因此,通過學生所了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如環境問題、治理垃圾問題、旅游問題等等),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講排列組合中兩個原理時,可以先提出一個問題,由學生競猜:有10封不同的信,隨意放進6個不同的郵筒寄出,有多少種不同的投遞方法?
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如課前預習,課堂上嘗試探索、自學等都是學生課堂高效率學習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學生大量的自主性學習面前,學生學習方法是否科學就突顯出來,因為學生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則對于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有好處,二則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會促進當下學生的學習,會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因此,教師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常用的學習方法,以使學生學習更有效。
1.課前預習的習慣。
2.課堂學習習慣,勤記、勤問、勤討論。
3.及時反饋的習慣。
4.課后鞏固的習慣。
五、教師要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
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還是運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知識由理解到掌握,進而能靈活運用,變為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思維才智,以求得最佳教學效果,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教師要滲透數學思想與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
例如,已知不等式ax2+ax+8<0的解集為4lt;xlt;6,求a的值,這道題是否可通過討論a的值解此不等式,再把結果與已知的解集吻合而得出呢?這樣做不僅繁瑣,且不易得出正確結果,但若聯想曾學過的題:“若不等式ax2+bx+2gt;0的解集為(4,6),求a+b的值。”便可很快掌握解題方法,即可把4、6理解為相應二次方程ax2+bx+2=0的二個根,則可由根與系數的關系得出a、b的方程,求出a、b的值,最后得a+b的值。于是,通過聯想與類比,此問題的解法簡便得多,并能鍛煉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再如,解方程中的降次與消元思想、換元的方法、三角代換中的參數思想與參數方法、立體幾何中求錐體體積的化歸思想與分割求積方法等等。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恰當地講解與滲透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讓學生在練中學、學中會、會中悟,比較系統地把握數學的思維方法,培養思維的科學性與深刻性,以不變應萬變,使一些問題迎刃而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數學能力也只有在數學思想方法不斷地運用中才能培養和提高。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要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必須樹立學生為主體的觀點,認真備課,改變教學策略,改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