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充分運用“師生合作”和“生生合作”這兩種課堂教學合作的形式,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培養其學習能力。
關鍵詞:合作式教學 師生合作 生生合作
近年來,高效課堂理念已深入人心,其模式多種多樣。這種模式的運作離不開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筆者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對合作式教學在高效課堂中的應用進行了初步探索。
一、師生合作中,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布魯納曾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的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只有學生參與到了教學活動中,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效率。而在教學中適當地運用競爭可以激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例如,在“豐富多樣的情緒” 一課中我將學生分成八組,采取你來比劃我來猜的游戲規則,猜出不同的情緒詞匯。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競爭比賽中體會到生活中豐富多彩的情緒。
(二)教師的引導作用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注意對學生的引導,又要把握好這個度,不能讓學生過度地依賴于教師的解答。
(三)多媒體的應用
計算機在教育上的應用,使得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材觀念與形式、課堂教學結構、以至教學思想與教學理論都發生了變革。多媒體由于具有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它能提供理想的教學環境,并將改變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要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進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學,多媒體的應用勢在必行。多媒體圖文聲像并茂能創設生動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課后的反饋
新課改前,許多教師上完課就直接走人,至于教得怎樣,學生理解了多少,有沒有或者能不能運用到實踐當中去,任課教師來說并不關注。而現在要想達到合作式教學,則要與學生及聽課教師多溝通,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實現教學相長。例如,在“追尋高雅生活情趣”一課中,在課程結束后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自己興趣愛好,制作小作品并在班上交流,以陶冶其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生生合作中,多種形式的互動合作更加有效
無論從合作的廣度還是合作的密度,生生合作遠遠優于師生合作,尤其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當中,生生合作的意義顯得更為重要。
然而,在現行教學中生生合作往往是不被重視,但它卻一直是制約教育成效的關鍵。心理學家約翰遜認為:“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關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對學生學習成績、社會化和發展的影響更強有力。”
(一)教師應該為學生的合作創設民主氣氛,構建師生和諧關系
這一點是生生互動的基礎。教學的實質就是師生平等對話,共同探究,教學相長。如果是一種不平等關系,學生處于“你教我學”的被動狀態。這既是對學生獨立人格的漠視,也無視了學生的內在需求。一種不和諧的師生關系,怎能孕育出形式多樣的生生合作形式呢?
(二)小品表演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程改革中的一次革命,新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對學習過程的親身參與和體驗,培養學生的能力。而小品表演就為學生能力的發展開拓出一條新的路徑。選擇恰當的表演題材和創設愉悅的表演情境和氛圍,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在小品表演中,要培養學生在勇于質疑的基礎上樹立“問題”意識。同時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同學們自已動手寫劇本,就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又如我親自點名擔任表演角色的四個學生,他們在平時都是比較膽小,不敢在同學們面前發言的,但是在表演時,他們都能較好地完成角色,踏出了勇敢的第一步。再如整個小品活動的過程,都是由學生去設計的。小品從演練到表演,學生之間彼此交流,增進了他們的團體合作精神。這遠比單獨講一節團結合作的課程要有效得多。
(三)辯論賽
教師可以通過組織一場辯論賽,提高學生闡述觀點的能力,培養果斷和分析性反應的能力,訓練批判性傾聽能力,培養寫作的熟練程度,促進成熟的判斷。例如,在講到“防范侵害,保護自己”可以以“當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家庭的侵害時,我們該不該拿起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為題,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辯論。在活動準備過程中,把全班學生分成兩大組和4個小組,各小組為大組準備材料,并選出3名作代表;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同時教師還給學生有自主學習的充足的時間。由于事先有充分準備,學生的辯論十分激烈,真正體會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樂趣。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會一下子調動起來。在激烈的辯論賽中既鍛煉了學生思維,又加深了對知識要點的把握。懂得了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利不受侵害。
(四)結合時代熱點的演講
我們所教的思想品德課時時代性較強的一門學科,教師就應該適時地組織一場結合時代熱點的演講。學生為了作好演講,得有提前準備。他們從圖書、報刊、電影、電視、網絡以及本地區的自然、人文、社會中搜集信息和資料。通過閱讀大量的健康有益的書籍,對他們的修養學識有較大的教育價值,能對他們起到凈化思想、陶冶情操、感化心靈、改善情感的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學生通過合作或獨立的把搜集到的材料進行歸納、整理。組織好語言,理清思路。并寫成文字,有的還請老師作指導。為了演講,有好些同學養成了作摘抄、寫隨筆、誦美文的好習慣。學生有了大量的語言儲備,又怎么能建造不好語言能力的大廈呢?
總之,隨著高效課堂理念的更加深入人心,我們應該與時俱進,積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打破傳統教學思維對自身的束縛,積極運用教學媒體,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技能,塑造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新角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有效高效的政治課堂才會日臻完善。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