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提高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性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的問題,本文從三個方面入手,按照時間順序提出了解決方法,備課要到位,授課要傾聽,課后要反思,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高效課堂 重視 備課 課上傾聽 課后反思
有人說過,如果在一堂小學數學課上,學生在掌握知識這條道路上,沒有邁出一小步,那么這節課對他來說將是一堂毫無意義的課。課堂無效將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敵人。追求課堂的最大效益,是我們每一個教師一直追求的目標。那么,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呢?
一、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重視備課環節
(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前一定要先認真研讀教材,然后確定教學目標,對所教授的內容進行詳細分析,此課程在本書中的重要位置是什么,在整個小學階段是起一個什么樣的作用,這些都要分析透徹,了然于胸。教師還要結合各班的學生實際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制定的時候,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不能過低,這樣學生學起來會沒有興趣;也不能過高,這樣學生學起來積極性會受到挫傷。
(二)小學數學教師教學環節的實施是實現教學過程的主要途徑
備好課是教學環節順利實施的必要前提,教師備課的時候一定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不是我怎樣教學生就學會了,而是學生怎樣學,才能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教師要關注班級里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基礎情況,學生的學習狀態,一環緊扣一環地進行學習過程的設計。教師要設計好本單元的教學難點怎么攻克,哪一部分學生會產生分歧,教師要怎樣平息學生的爭端等。
(三)小學數學教師要學會運用教材,而不是死教教材
用教材教是教會學生知識的手段,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用好教材,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而有效。教師要想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就一定要認真地鉆透教材,這樣才能根據學生的學情和需要來進行改進和再補充,從而使教材更好地服備于學生。另外,教師一定要注重對教材的再加工、再創造,使其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
二、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教學過程的有效性,提高效率
教學相長,這個詞就說明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過程。課程改革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共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定要重視教這個行為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單位時間內的課堂效率呢?
(一)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教師要學會創設學習情境
對于相對枯燥的小學數學學科而言,興趣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生活和具體的情境中出發,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情境中進行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方法的悟得。
教師的眼睛會說話,一定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情,結合相關教學內容,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
教師通過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讓學生產生新的動機,積極地投入到學數學、用數學、愛數學的活動中去。
(二)小學數學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而現代課堂中,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尊重每一個學生個體,與學生平等交流,深入到每一個學生的內心,從而與其建立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系。教師只有把學生放在首位,一切為學生著想,才能全身心地投入。
教師要秉承服務于學生的理念,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師是服務于學生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知識,學會運用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自己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與合作者。學生不是知識的容器,更不是教師的出氣筒,他們是單獨獨立的個體,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三)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中首先要做一個善于傾聽學生心聲的朋友
傳統教學中,教師總是滔滔不絕地講,要求學生毫不分心地跟著聽,培養學生的聽課習慣。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教師更應該有一雙善于傾聽的耳朵。教師要聽一聽學生的心聲,聽一聽學生對這個問題是怎么看的。在進行分組討論時,教師更要有一雙善于傾聽的耳朵,及時收集學生反映出來的各項信息。然后,對相關信息進行篩選與組合,不斷地去引導著學生的思路去發現、去思考,從而推進教學的全過程。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只有教師學會了傾聽,學生才會與教師產生互動,也才能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新知識,提高學習能力。
三、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教后的反思的寫作
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一位教授曾經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要一個教師能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一位名師。這也就充分說明了反思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在講授完一堂課之后,一定要對自己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對自己的教學觀念進行重新認知。隨著課程改革縱深發展,提高單位時間內的課堂效率越提越響,而如何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教學反思就顯得更為重要。那么,我們主要從哪些方面來進行教學反思呢?
(一)小學數學教師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
自己在教授過程中,亮點在什么地方面,這就是成功經驗的積累,學生聽得也很專注,課堂效果也很好,這樣的教學方法和經驗一定要記錄下來,從而繼續堅持。
(二)教師要探索對應方法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哪些地方講得不夠好,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還產生了較大的分歧,這就需要自己總結出來,探索應對方法。同一節課去不同的班上,效果就是迵然不同的,所以教師一定要下大力氣進行教學反思。
(三)教師在授課完畢后,更應該反思的是學生的“學”
這一堂課下來,學生究竟學會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困惑點沒有解決。學生在哪個環節表現積極,原因是什么;學生在哪個環節表現沉悶,原因又是什么等,只有這樣細細地反思,才能夠更清晰地認知到自己授課的不足方面,從而根本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要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授課效率,那就要從三大方面進行改進,一個是備課環節,要做充分,備好教材,備好學生。在授課環節,要學會傾聽,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教學反思環節,要客觀實際地回放一下課程,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成為教學領域的“大家”。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