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和進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既要看到教育事業已經取得的優勢,也應該看到其中存在的不足。所以,面對教育事業仍然存在的不足,我們應該繼續努力彌補。由此,筆者在本文主要是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這一問題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探究式 學習
一、在合理的氛圍下進行教學,寓教于樂
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如果有一個好的心情,那么做好一件事情的幾率就會大很多,那么,教學也不例外。無論是小學、初中、高中還是大學,一個好的教學氛圍,給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不拘束的上課環境,更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和思考。所以,合理的教學氛圍是十分重要的教學背景。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策略,對于教學有很多的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合理的教學氛圍下進行教學,懂得寓教于樂。而不是像傳統的教學那樣,不做任何的娛樂活動或者是在上課也沒有一點點活躍氣氛的行為,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感覺十分的壓抑,不自然。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策略要求的這一點,將能夠很好地幫助小學語文教學活躍氣氛,例如,小學語文課文中有一篇文章是《坐井觀天》,講的是一只沒有見識的青蛙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有開闊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不要總是沉浸在自己狹小的空間里不能自拔。在教授的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組織學生將這一課改編成話劇來上,這樣,學生的印象會更加深刻,對于教學也是極為有利的。
二、適當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分析
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不重視提問或者是引導學生自主分析,教師主要負責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圈點出教學重點和認知常識,讓學生在盲目的情況下牢牢記住這些重點和常識。到了每學期期末的時候,在期末考試的時候考查其記憶情況。這樣的小學語文教學和以往的八股文沒什么區別,是不科學也不合理的。
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策略中,要求教師改變以前這種陳舊的教學觀念,逐漸通過努力,讓學生自主學習,幫助他們自主地思考和解決問題。例如,同樣是在上《坐井觀天》這一課的時候,教師不再像以前一樣單純地教授。告訴學生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我們要明白什么道理。而是在教學之初,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自主討論,把他們認為的觀點提出來,進行班級討論。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自己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如果實在解決不了,教師再出來作適當的引導。這樣做。學生在課堂上無論是行為還是思維都會比以往活躍很多,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也會變得輕松許多,不用一節課40分鐘,從頭說到尾。
三、走出傳統教育的局限,擴展新的教學天地
在以往的傳統教育中,教學課堂始終局限在一個狹小的教室里,學生端端正正的坐在講臺下面接受教師的教育,而教師努力做好教學前期的備課準備,在上課的40分鐘里,努力地講授該堂課程的重點和難點。這樣的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收到的實際成效是微乎其微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策略中要求適當地加入一些輔助性的室外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更為直觀地學習。所以,筆者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和教訓,并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認為主要要做好的事情有以下幾點。
(一)將探索性教學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之中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以往教師總是把講授作為重要的上課環節,其實,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的是全面發展,即我們常說的:聽、說、讀、寫四項全面發展。但是傳統教學給予學生的只有閱讀和寫作,考試的時候主要是以閱讀和寫作為主,所以常常有教師對學生說,拿閱讀和寫作者得天下。確實,在以往的傳統應試教學中,學生想要取得理想的分數,就必須花大力氣在閱讀和寫作上。但是,小學語文也是一種語言的學習,一門語言并不僅僅是包括閱讀和寫作的,以往的教學完全忽視了剩下的兩項是不對的。許多小學生在表達能力上都很差,聽的能力也不是很強,就是因為這樣的偏激教學導致的。
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策略中,要求轉變這樣的教學模式,將聽說兩項也納入到教學之中。我們以小學經典課文《白楊》為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白楊》這篇文章的錄音版,播放給學生聽,專業的播音員在朗讀的時候滿腹的情緒,對于學生理解文章也是很有幫助的。然后,要求他們展開談論,看看“爸爸的三次沉思”究竟是什么,為什么要沉思等。
(二)適當延伸教學,做到綜合教學
小學的學習是很重要的,這些教學好壞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學生未來的學習情況,而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不僅可以傳播中國自己的優良文化,也可以用在日常交流之中,是一門有內涵也實用的學科。那么,作為一門這樣的學科,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自然不應該僅僅局限在狹小的書本里,我們應該放開視野,在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綜合學習,綜合了解這門滿腹內涵的學科。
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一些重要的思想傳達給學生,一些積極的正能量、積極的思維方式,通過課文很好地教授給學生。還是以上文提到過的《坐井觀天》為例,在教學的時候,教師不僅應該讓學生知道,這只青蛙的局限,同時也要告訴學生怎么做才是對的,怎么思考才是對的。在小學階段就樹立好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又或者是在學習《白楊》這一課的時候,學生不僅僅應該懂得白楊是一棵怎樣的樹,也應該明白白楊象征著什么樣的人,學生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應該把白楊作為榜樣。認真做好自己,成為一個像白楊一樣的人。
這種綜合教學是符合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要求的,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單單可以幫住小學生更好地掌握好語文知識,同時也能樹立更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于他們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很有好處。
參考文獻:
[1]馬小菲.邢臺市初中語文研究式教學現存問題與對策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4(3).
[2]張春年.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3(8).
[3]張戊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5(11).
[4]胡玉華.遷移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式學習[J].新課程:小學,2013(6).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