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不斷深化,我國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物理作為我國高中教學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基礎課程,在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導學案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具有立體性,是素質教育發展的產物,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及效率,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基于此,建立導學案為主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導學案概念入手,并對基于導學案,建立高中物理教學模式有效對策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為推動我國高中物理教學提供支持和幫助。
關鍵詞:導學案 高中物理 教學模式 對策
近年來,在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素質教育逐漸成為教育主流發展趨勢。新型教學方式和方法層出不窮,其中導學案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能夠促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在落實素質教育、提高教學有效方面占據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加強對高中物理導學案教學模式的研究具有指導意義。
一、導學案概述
導學案主要是指建立在教師個人備課基礎上,對教案進行可行性、有效性研究,將素質教育、新課程標準要求作為基礎而制定一種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探究及學習的學習策略和方案。導學案是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而開展的教學活動,具有立體式特點,通過建立喜歡學習——如何——自主學習模式,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末,讓學生在汲取物理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發揮著積極作用,為學生日后成長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而物理教學內容及學科特點,為導學案實施奠定了基礎,將二者有機結合,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能夠實現教學“學以致用”的目標。
導學案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遵循課時化原則,一般圍繞著一個課時內容展開教學活動,能夠構建高效課堂;問題化原則,通過問題的提出、討論及解答,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中,為自主學習奠定基礎。除此之外,還需要堅持方法化、層次化等原則,從而推動導學案發揮積極作用。
二、基于導學案,建立高中物理教學模式的有效對策
(一)重視課前預習,引出問題
導學案教學模式的首要環節就是課前預習,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預習,能夠促使學生明確課堂教學內容及目標,并在預習過程中,利用自身已掌握的知識解決能夠解決的問題,將難點標記好,并在課堂教學中,在教師指導下,答疑解惑。例如,在學習自由落體運動這一內容時,學生會疑惑物體下落與物體自身重量是否存在關系,就將課堂教學重點提出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進行實驗等驗證方法,幫助學生解答,誠然,課前預習是首要環節,也是重要環節,但是,預習時間要把握好,否則,會因為時間過長,影響學生興趣。通過良好的課前預習,不僅能夠促使導學案發揮基礎引導作用,還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開展課內討論,解決問題
學生在預習之后,便已經了解了一部分內容,教師在明確學生存在的疑惑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猜想和假設,值得教師注意的是,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并結合合作學習方法,結合學生特點,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對自己的疑惑進行假設和驗證,最終將問題解決。例如,仍然用自由落體運行這一內容進行舉例,學生提出問題的共性都會集中在一點上,即物體下落與質量有無關系,學生可以通過實驗,通過觀察同一高度金屬片與羽毛的下落速度,并得出物體下落與質量無關這一答案。在學生得出答案后,為了進一步完善教學,教師還需要進行精講,運用比較、分析等方式,幫助學生疏通思路,確保學生能夠形成條理化、系統化及網絡化知識結構,學生通過這一階段合作探究,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而且,由于高中物理實驗性較強,還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為探究等活動順利進行提供支持。
(三)重視課后鞏固,強化記憶
得出答案并非是教學的結束,課堂反饋作為評價教學效果的重中之重,是幫助學生鞏固和強化記憶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要預留一些時間,進行課堂反饋,可以引導學生總結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敘述的過程中,分清知識條理,從而夯實基礎知識。另外,針對課后練習部分,由于學生在知識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為了能夠實現均衡發展目標,教師要結合學生層次的不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目,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有所提高。
(四)完善教學評價,優化導學案
導學案作為素質教育實施的重要方法,傳統教學評價體系無法適應導學案教學模式需求。因此,教師要在原有教學評價體系上,調整并改變評價內容,將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也融入進去,進行靈活、全面評價,及時發現學生閃光點及不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此外,教師通過評價,還能夠了解自身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調整,從而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
根據上文所述,導學案作為一項有效教學模式,在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質量和效率等方面占據舉足輕重的位置。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導學案的分析和研究,并結合高中物理教學內容及特點,制定合理的導學案,并將其貫穿于教學每一個環節中,通過預習——討論——聯系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從而促進高中物理教學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燦輝.物理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和解決學生的疑慮[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18).
[2]阮越,韋立君.高中新課程背景下的生涯教育之內涵探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20).
[3]關燕云.新課程“導學案”的創新設計和運用[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1(10).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