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課堂要實效高效教學,需要讓學生對學習的知識產生興趣,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對知識進行理解,在他們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來對新知識進行分析、探究和理解,使新舊知識能夠建立一定的聯系,并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對新知識進行內化和吸收。教師要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自主解決數學問題,使他們的創新思維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發展。
一、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再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而是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數學思維的發展。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主動探究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探究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同時具備較高的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使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有效提高。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學習中,學生從對知識的死記硬背轉變成對知識進行理解并運用,讓他們感受到自主學習獲得的成就,并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探究,使教學效率有效提高。
二、創設輕松的課堂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往往一堂課下來,他們會感覺非常累,但是掌握的知識卻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學習信心,使他們不能高效地進行學習。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自主學習的地位,教師要給他們創設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探究,體會到獲得知識給他們帶來的樂趣,使學生喜歡上數學學科,并在探究過程中積極思考,使創新思維獲得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使他們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積極地和教師進行互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三、結合多媒體進行教學,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新課改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改變教學觀念,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使學生在新穎的方式下對高中數學知識產生興趣,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來進行數學教學,通過多媒體課件來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成直觀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深刻理解知識,使他們輕松有效地掌握知識的重難點,提高學習的興趣。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節省了教師書寫板書的時間,可以有效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度,對于在課堂上出現的突發事件,教師有更多的精力進行有效處理。多媒體具有很強的直觀性,教師通過設計課件來把知識展現在屏幕上,使學生接觸到豐富、生動的知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使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思維更加活躍。在進行知識歸納和總結時,多媒體也發揮了巨大的教學優勢,通過多媒體不僅能把本堂課學習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還可以和已經學過的知識建立聯系,使學生在直觀的學習中建立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四、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探究教材內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使知識能夠深入淺出地讓學生進行探究,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好的教學方法,但是不是每一種方法都適合教學,教師要根據教學的重難點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進行教學方法地選擇,使學生在每一堂課中都充滿興趣地進行知識探究。例如,在講解立體幾何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探究,提高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在教授立體幾何之前,要求學生每人用鉛絲做一個立方體的幾何模型,觀察其各條棱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各條棱與正方體對角線之間、各個側面的對角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度,能提高學生對立體幾何的空間想象力。在數學課堂上,教師用到的教學方法不只有一種,可能同時用到多種教學方法,只要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探究欲望,都是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五、設計開放性的教學課堂,激發學生思維的活躍性
在教學中,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可以給他們創設開放式的教學課堂,使學生在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探究中發展思維能力,使他們在積極思考中進行創新。
1.創設開放性的教學情境,挖掘學生的智慧潛力。基于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很多學生并不喜歡回答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打破障礙,以滿腔的熱情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教師要想方設創設教學情境,幽默的語言、設問的巧妙、問題的生活化以及現場再現等吸引學生,激活課堂氣氛。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從多個角度來進行積極思考,從多方面對問題進行分析,促進他們數學知識的增長和數學能力的提高。
2.設計開放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深刻性。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能自主地解決問題,而要真正掌握知識深層的東西,必須學會提問。如果一個學生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找不到疑點,提不出問題,說明他沒有深入理解教材。因為教材中的一些“隱性問題”不是一眼能看出來的,需要通過思考,仔細挖掘。以“求函數的值域”一節教學為例,按師生合作教學模式,教師定位在指導探究、組織討論、啟發思維、檢測矯正上,學生則定位在嘗試提出假設、觀察和探究、討論、交流、合作上,整節課緊緊圍繞“創設情境、指導探究、引導討論、啟發思維和解決問題”五個基本環節層層展開。
總之,要使高中數學教學高效進行,教師在靈活把握教學重難點的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使課堂教學“活”起來,激發學生的活躍思維。在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要不斷進行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專業教學素質,用教師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使他們能夠積極地進行探究,在不斷有所發現的過程中提高數學綜合素質,使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取得高效率。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