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課堂學習以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為特征,以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為評價標準,達到學生在課堂上“學會”“會學”“學樂”“創學”的目的。我在十幾年的高中教學中,碰過壁,嘗到過“做無用功”的苦惱,在此,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如何構建高中物理的高效課堂。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并且高效學習的先決條件。有效的課題導入又決定了整堂課的質量,教師在引入新課時就要注意吸引學生的目光,將他們的探索欲望激發出來。創設問題情境是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的常用方法,當他們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疑問,好奇心和求知欲便隨之而來。如,蘋果為什么落向地球?如果拋出的石塊速度足夠大,還會落向地球嗎?在光滑的平面上,一只螞蟻能推動一個很重的鐵塊嗎?在雪地上開車時為什么速度不能太大?如果太大會有哪些危險?有哪些方法可以辨別一根木棒哪頭是樹根?在此基礎上再不失時機地設法強化、鞏固學生的興趣。另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些有關的趣聞軼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萬有引力定律”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牛頓是如何發現萬有引力的:牛頓一天在蘋果樹下休息時,一個蘋果掉下來砸到了他的頭,這個現象引起了牛頓的思考,為什么蘋果掉下來的時候是落到地上,而不是向上飛?一個蘋果的掉落啟發了牛頓的思維,他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發現了萬有引力的存在,并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通過和學習內容緊密結合的物理學家的故事,能激發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創新思維,激發他們學習和探究物理知識的興趣。
二、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優化物理課堂教學
把學生分到小組。每小組人數大致為4—5人。按學習成績、男女比例、性格特點和實驗操作技能進行分組。我在《探究小車的加速度與質量及合外力的關系》的教學中,先讓學生猜想小車的加速度與其質量及合外力的關系,學生能想到:合力越大,加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為了尋找它們之間的定量關系,我引導學生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每個成員為了完成好自己在實驗中的角色,對于教師的指導都能積極參與,踴躍發言。實驗過程中由協調員分工,誰負責儀器操作,誰負責記錄,誰負責數據處理等任務,監督員督促本組成員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實驗過程,并能準確地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最后由小組長公布本組的實驗結果,以供全班交流。當學生看到各小組用不同的數據能歸納出同一個結論時,都非常興奮,成功的喜悅將是他們后繼學習的最大動力。
三、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氛圍,激發興趣
物理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理解難度大,教師可以通過結合學生的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創設教學情境,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情境教學要使情境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現網絡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要創造一個活潑的課堂,允許學生提出問題,發散思維,然后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究,創造一個良好師生交互的氛圍。例如,在“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一節課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聲音是如何傳播的,教師首先要在課前讓學生談談在自己生活中聽到的各種聲音類型,然后與學生共同進行探究實驗,從而得出結論。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增強學生記憶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也是實現物聯網與實驗教學結合的具體體現。
四、培養學生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保障學習的高效率。教師要培養學生以下習慣:(1)良好的預習習慣。通過預習,初步了解所學知識的基本內容、重難點,學習教材中描述物理問題、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2)上課邊聽邊想、層層深入理解問題的習慣。聽課時學生要注意體會教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及時梳理知識的脈絡,總結思想方法,記錄重點和難點。(3)課堂上開展探究、討論、交流和當堂應用、及時作業、及時復習的良好習慣。(4)學習物理概念、規律的正確方法和習慣。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學好物理的重要環節;明確相關物理規律的內涵和外延,掌握并理解它的幾種表達形式(文字表述、數學表達式、圖象表示),要反復體會物理概念和規律是怎樣在實驗或事實的基礎上抽象和概括出來的,理清前后知識的聯系,從整體上把握物理學的知識結構和一般思維方法。
五、讓學生體會成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一方面,讓學生通過物理實驗去觀察,從而去真正了解概念、掌握規律。其次,學生通過親手實驗,去感知。從而體會到學習物理知識既有用、又有趣,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渴望成功,體驗成功的喜悅,不僅僅是成人所喜歡的,對于求知欲很強的初中學生來說尤為明顯。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對本節課教師要演示的實驗,讓學生心里有底,當教師在實驗臺上做實驗的時候,學生的思維緊緊追隨教師的每一個步驟,當教師成功地做完一個實驗,學生從心里也已經完成。實驗課上,學生能通過自己的親手實踐,完成每一個實驗,洋溢在心中的成就感,就能更加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所以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更多體驗成功的機會,營造寬松的求知環境。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讓我們拋開形式化和功利化,在新課程理念指引下,不斷創新物理課堂教學機制,探求物理課堂教學之真諦。從教情和學情出發,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打造充滿活力的高效物理課堂。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