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課教學不僅僅是傳授技術知識,讓學生掌握相關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健康的信息意識和信息倫理道德。筆者就信息技術學科如何在課堂上結合科學知識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談談自己的體會與看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 中職 學生 德育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強,學生興趣高的科目。教師在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加強學生情感體驗的內容,從而對學生的品德思想進行教育。傳統的觀念往往認為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學校專職部門的職能,與學科教學關系不大。其實不然,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上有大量有助于青少年成長的有益信息,同時也充斥著大量不科學、不健康的信息,它們能給學生帶來極其消極的因素。因此,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中應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滲透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那么如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把德育滲透于中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之中,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呢?
一、以身作則,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良好的習慣可使人終身受益,而中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我們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機房上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愛護計算機設備,培養正確規范的操作,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應該認識到,在德育過程中,學生是建構其道德品質的主體,德育所要做的就是要創造具有道德影響力的德育環境,引導并促成教育對象道德的發展。
1.我們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引導學生樹立準時入座,愛護計算機設備,培養正確規范的操作,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信息技術內容廣泛,問題多樣,在教學實際中往往會有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情況和問題。在應對中,我們更要著重應對的技巧和方法,來正確引導我們的學生。
3.教師的良好素養,嫻熟、規范的演示,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文件管理”和“文件存盤”的教學就蘊涵著培養學生分門別類地管理文件、為文件取個好名字(便于識別)的好習慣的目標,教師要注意在教學中實現這個目標,如果教師隨便給文件取個名字之后,又隨便放在一個文件夾里,就會把壞習慣傳給學生,影響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因此,教師應十分注意每個教學內容、每個教學環節中自身的表率作用。
二、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現在的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普遍表現為學習上怕艱苦,自主學習能力低下,在學科教育中,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學科學生喜歡學、求知欲強的優勢,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各種各樣的主題,創設學習情境,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有意識開展讓學生自學、主動探索去獲取知識,讓他們享受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我們可以在課堂中提出一些與本節課內容有關的難題,讓學生組成小組一起攻破這些難題,在他們自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給予提示,讓學生聯系以前所學的知識,再結合自學本節的內容,使學生能順利攻破我們所設立的難題。這些任務可以是具體學科的任務,也可以是真實性的問題情景,使學生置身于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進行學習。通過一個或幾個任務,把相關的前后所學的知識和能力要求作為一個整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學習目標的學習。
這樣通過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學習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鍛煉了他們頑強的意志。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21世紀教育有“四大支柱”,其中之一就是“學會共同生活”。而共同生活則離不開交往,交往則應有協作精神,否則,人們就不能共同相處,不能“共同生活”。因此,重視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是新世紀教育工作者的又一使命。
現在的絕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缺乏與同伴相處的本領,直至到了上學的年齡,仍然少有與同學、同伴友好相處的能力。如果我們的教育不注重交往與協作精神的培養,他們長大成為獨立的社會人時,他們會因為缺乏協作精神而難與他人一起學習和工作。我們應注重采用以小組為單位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通過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來培養和訓練他們的為人處事能力,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通過小組活動,學習者相互間隨時解決學科學習上的問題,就可使學生意識到團體合作的好處,意識到合作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并可增強學習興趣。
實踐證明,小組合作能克服困難,隨時解決問題,個別學生的畏難厭學情緒也可以逐步消除;通過上課時同學相互間的交流,能使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四、激勵學生立志成才
傳統觀念認為,信息技術課的德育滲透與立志、理想的教育是難于掛鉤的,認為這純是技術教育課,立志與理想教育只是政治或文史類學科的任務。其實不然,信息技術課也能滲透立志教育。
1.教師可結合計算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知道我國計算機技術還很薄弱(用的操作系統是微軟公司的、芯片是美國的、許多軟件都是英文版的),讓學生看到差距,產生危機感。
2.向學生介紹我國和發達國家信息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的實況,提供我國購買軟件的(尤其是付給微軟的)信息。
3.通過學習使用國產軟件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鼓勵立志為國爭光。此外,還可根據教材結合時事,如計算機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作用等事實,使學生明白“落后就會挨打”的道理,從而增強掌握信息技術的自覺性。
總之,學科德育要自然而巧妙地引導,要使德育滲透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科教學為主,以學到知識、掌握過程和方法、培養情感價值觀為目的,讓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拓展自己的視野,開闊自己的胸懷。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科特長,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內涵和搜集德育素材,加強自身的修養,采取多種形式,抓住時機、有機滲透,使學生在無形中接受德育,培養良好的信息素養,最終成為符合信息社會發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