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需要與他們建立和諧的關系,幫他們消除學習恐懼,科學備課、上課,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傾注濃濃愛心,將他們轉化為合格學生,讓他們體會到成長與學習的快樂。
關鍵詞:學困生 轉化對策 提高成績
學困生和其他學生一樣,也需要教師的關愛,也需要我們教師花時間去幫助學困生,在教學中,我也經常遇到一些學困生,于是我在工作中也注意研究學困生的心理,研究轉化學困生的對策,研究提高學困生成績的辦法。
一、建立和諧關系,消除學習恐懼
創建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接一個班我首先會和班主任聊天,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征。得知李盼同學由于反應慢非常害怕學數學,成績總在10~30分間徘徊,而語文、英語名列全班前十,于是我把她叫到辦公室,一邊撫摸著她的頭,一邊對她說:“盼盼,你的衣服很漂亮?!彼椭^,兩只手不停地搓動,“媽媽很疼你吧?”她睜大眼睛看了半天,隨之點了點頭。“用你的小嘴告訴我,好嗎?”她又看了我一眼,說:“是的。”剛來時的恐懼明顯散去了很多。我繼續對她說:“盼盼今天你不要把我當成數學老師,當成你媽媽的好朋友,行嗎?”她遲疑了一下說:“好的?!薄覀兞闹闹?,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我發現,放下架子,與學生談心交朋友能激起他們對教師的愛,對學科的愛。其次,教學時我不偏愛極少數成績好的學生,而是和所有的學生一起玩,一起學,知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幫學生所忙。課堂上,想辦法使我們共同融入情境學習中去,使課堂成為和學生心靈交融、情感呼應的園地,使我成為學生的良朋知己。慢慢地,課堂教學氣氛活躍了,學生動起來了。
二、科學備課、上課,激發學習興趣
消除了恐懼后,要提高成績還需要在備課上下工夫,讓學生真正地愛上數學。
備課時我用心挖掘教材,研讀每一課時的教學內容,讀懂讀活教材。1.讀重點內容是什么,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講,需要配備幾個問題,還有問題的難易程度。2.讀學生已經知道了哪些相關知識,哪些問題獨立思考就能夠理解,哪些問題可以通過合作探究來獲得,哪些問題只需點撥和引導,如何設計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練習題,哪些知識需要拓展與延伸。3.讀每一個環節大概要用多長時間,語言怎樣組織才會使學生明白。4.讀哪些地方準備演示課件,哪些地方需要準備學具來讓學生觀察發現等。
上課我就集中精力,保證他們40分鐘都要動口、動手、動腦,尤其是讓學困生感受到每分每秒我都在關注他們,使他們的思想一點都不能懈怠。在課堂上細心觀察學生的表情,來知道學生是否都已明白,安排一些學生活動的環節,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課堂也不會覺得枯燥。教法上,隨機提問、隨堂練習等多種形式來調節過渡,活躍課堂氣氛,保持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并從中獲取學生學習情況的信息,進行必要的教學調整。練習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及時進行教學補救,讓學生了解自己有沒有達到學習要求。通過練習,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當堂練習以及課內展示,是我捕捉學生課堂理解信息的一個很好時機,能夠發現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思維途徑、符號及其數學語言的準確應用、計算的正確性等。這類練習一般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以便調節,并力爭于課內補償欠缺,糾正偏差。這樣不到一個月時間,他們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有了進步。高效利用課堂每一分鐘,成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
三、傾注濃濃愛心,轉化后進學生
有愛才會有教育,有愛才會有好孩子,“愛孩子”是教育的最好方式。備課、上課也不能大面積地提升成績,要提高成績,還需要傾注濃濃愛心轉化后進學生,讓他們和優秀學生一同體驗學習的快樂。學困生的轉化我是這樣做的。
(一)分層留置作業,提升學習興趣
所有的學困生并不是一開始就厭學,只是他們的基礎不好,日積月累造成他們的成績越來越差,對學習越來越沒信心。假如他們的作業和其他學生的一樣,就好比是“把桃子懸于同一高度”。結果,舉手可得者有,略費伸手之勞者有,跳一跳摘到者有,跳斷腿摘不到的也有。我留置作業實施分層的原則,即根據學習差異,分別提出不同層次的作業要求。優等生為拓展組。中等生是能力組;學困生是基礎組。不交作業的大多數是基礎組學生,我嚴格控制作業量,留給基礎組學生的作業精挑細選,不留超量作業,不留懲罰性作業。全國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先生說:“不求每一名學生一樣的進步,但求都要進步,每一名學生不是同步提高,但是都要提高,每一名學生不必相同的規格,但都要合格?!蔽簳壬诓贾米魑臅r,有個學生說500字太多,他就讓這個學生寫300字,有個學生說字不會寫,他就讓這個學生用拼音代替;學生說拼音不會寫,他就讓學生畫圈代替,結果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由此可見分層留置作業的魅力之所在。
(二)注重個別輔導,提高學習成績
學困生個別輔導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他們光靠課堂上輔導是不夠的,重點是課外輔導。在輔導之前我先和他們溝通,針對班級實際情況分兩步做:1.成立互幫互助小組。具體做法是從班級里挑選出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和學困生結對子,實行一對一幫扶,每星期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對學困生輔導十五分鐘,主要復習當天新學的知識和他們沒有掌握的已學知識,每次輔導時我都在場,給他們作指導并督促實施。2.自己輔導。對待這組學困生,我經常提醒自己不能看到不會的多了就心急、心煩、生氣,這樣不僅不利于輔導,還會導致學生逆反,不愿意學習。既然要輔導,首先要選定時間。其次是制定計劃。接下來是定內容。我在輔導的時候對知識進行分類,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地去解決,解決的問題多了,不會的問題就少了。轉化一個學困生,我們班里就多了一個合格生。
(三)投入無限耐心,促其不斷進步
轉化學困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教育轉化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反復的現象。除了用愛心去感化外,還需耐心地期待。馬旭同學,是一位聰明帥氣的小男孩。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使他對學習厭倦,把時間都用在玩鬧上,數學基礎非常薄弱。我讓他從口算題做起,剛開始堅持的還好,布置的題能夠完成,走的時候能對我說一聲老師再見,可沒過多久他卻不來了,問他為啥沒有來?他就找借口搪塞,我值周時才發現他去了網吧。到底怎樣才能讓他心甘情愿地學習呢?我想了很多方式。作為教師,不管在什么場合、什么時間,我們都不能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尤其是十二、三歲的孩子,個性張揚,很有叛逆性,容不得我有過激的言行,所以我和孩子的相處以愛為底蘊,以尊重為前提,反復地溝通疏導,最終使他轉化成為一名合格學生。
教育是一個緩慢的藝術過程,我們要努力尋找、探究更好的教育方法,關愛班中的學困生,讓每一個學生體會成長與學習的快樂。
本文為課題《學困生的心理分析及對策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4]GHB1093,作者為課題組負責人,主要方向為小學數學教學。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