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學校教職員工中的重要分子,他們的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工作的好壞,事關學校工作的大局,也是鑄就良好的班風和良好的校風的主要的基石。班主任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呢?我從自己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悟出了一些道理。
一、班主任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自己行動。班主任也不例外,但是由于職責所在,班主任必須善于調控好自己的情緒。這樣才不至于影響自己的工作。班主任面對的是全班的學生,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學生所受的家庭教育不一樣,興趣、愛好也不相同。班主任在學校里與學生接觸的最多,學生的言行舉止對班主任來說也會產生不小的影響。當今社會,教師的工作壓力也是非常大的,社會責任也越來越大,班主任應該能夠正確面對自己的來自學校、工作、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壓力。因此,班主任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樣才能處理好班級的事務,才能不至于感情用事。班主任在班級工作中應該做到積極樂觀,面對挫折與困難,保持樂觀的心態,以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穩定的心理素質。才能面對紛繁復雜的班級工作,進入班主任的角色當中,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處理好班級工作,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礎所在。
二、班主任要尊重每一個學生
現在的學生在家里不是“龍”就是“鳳”,受到父母以及長輩的溺愛,唯我獨尊的意識相當強烈,自尊心很強。渴望得到別人的稱贊和認可,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因此,班主任要掌握尊重學生的方式和方法。首先,班主任要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學生特別是初中學生,他們處在一個學生都會存在的‘“叛逆期”。情緒容易失控,并且愿意顯示自己的才能。班主任在做學生工作的時候,應當心平氣和,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切忌居高臨下,盛氣凌人。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學生才能感到教師對他尊重和理解。特別是學困生,他們渴望得到尊重,希望教師像對待優等生一樣對待他們,只有平等地對待他們。教師才有可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真實意圖與需求。其次,班主任要想真正尊重學生,必須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哪怕是極其微小的一點點進步,班主任也要及時地給予贊美和表揚,只有這樣才能樹立他們的信心,從而激發他們內在的潛能。再次,班主任對學生要有寬容之心。每個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每個學生都有一個獨特的內心世界。正如“黃沙如海沒有兩粒完全相同的沙子,綠葉如林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這就必須要求老師完全深入地了解學生。初中學生是未成年人,他們犯錯誤、有缺點也是正常的事情,班主任對他們要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循循善誘,對學生要有寬容之心,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對待學生。
三、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
學生的成長不可能一帆風順,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不可能整齊劃一,因此,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在對待學生的過程中要全面而且客觀。每個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獨立的個體,教師要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美國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加德納認為,支撐多元智能理論的是個體身上相對獨立存在著的、與特定的認知領域和知識領域相聯系的八種智能:語言智能、節奏智能、數理智能、空間智能、動覺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這些智能在每個人的身上表現也不一樣,這個人在這一領域發展較好,另一個人在那一個領域發展較好。所以,每個人在發展的過程中表現也不一樣,這就是學生之間的差異。陶行知先生說的,“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頓,在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教師要留心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看到他們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點滴的進步,教師也要及時地予以表揚和肯定。對學生的評價也盡量不要一次形成,因為學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教師及時的表揚和肯定,可以給學生以鼓勵,從而激發他們內在的前進的動力,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動態的眼光來看待學生的變化,對學生的評價要用階段性的評價,不要用固定的僵化的眼光來評價學生。建立起動態的、全面的考核評價學生的體系。
四、班主任要培育良好的班風
良好的環境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精神,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團隊精神。班主任要特別善于樹立和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養成“我為班級爭榮譽”的責任感。讓每個學生為班級的建設增光添彩,獻計獻策。對學生循循善誘,讓他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從而激發起全班學生蓬勃向上的朝氣和勇往直前的斗志。培育良好的班風,班委會的作用無疑是重要的,班委會是聯系學生和班主任的橋梁。班委會工作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班級所在的學生對班委會的認可度。班主任要挑選學生認可的班委成員,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班主任要不失時機地組織各種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班級活動,讓學生在愉快地學習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設計師,其作用至關重要,班級管理沒有固定的模式。班主任在練就內功的同時,還要積極探索,銳意創新,摸索出適宜新形勢、適合新情況的班級管理的新路子,以培養出更多的未來社會的建設者。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