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現與培養運動員是學校體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學生運動員的發展實際上就是選才的過程,如何直接或間接地將被選者運動才能的天賦因素測定出來,并根據測試結果分析、預測其未來的競技能力,離不開科學的選材方法。在選材的定向階段,應考慮各個運動單項選材的標準而不應一概而論,這樣才能將真正有潛力的運動員選拔出來。本文從學校課余運動訓練的角度出發,結合我國學校體育實際,對發現與培養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理論和方法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選材基礎 選材要求
一、學生運動員的基本特征與技術掌握規律
(一)學生運動員的基本特征
認識體育人才的基本體征,可以明確體育運動人才與非體育運動人才的區別,培養運動人才有章可循,使體育人才不被埋沒,讓他們發揮運動潛能,取得優異成績。運動員的基本特征可分為:運動性特征、競技性特征、全面性特征。
1.運動性是指學生運動員應具備從事體育運動員應具備從事體育運動的良好身體素質,較好的運動天賦和體育的基本能力,這就是在運動的基本特點上區別于普通學生。
2.競爭性是指從事運動的學生要具備良好的思想作風,有勝不驕敗不餒的上進精神,在運動訓練中有刻苦耐勞,用于戰勝一切困難的意志品質,有良好的運動心理素質。
3.全面性是指德、育、體全面發展和體育運動方面的全面要求。學生運動員首要任務是學習和積累各種知識,提高體育技藝,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同時勇于在運動實踐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新的技術和訓練方法。
(二)學生運動員技術掌握規律
學生運動員獲得體育知識和提高運動能力,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體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有利于科學地指導學生提高運動能力。而運動能力的提高又能深化對體育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求知欲望。
1.體育知識與運動能力不斷補充階段。這一階段是學生體育知識和運動能力從初級到中級的不斷補充過程。在初期學生與運動員對體育知識的認識還處在萌芽狀態很抽象,其運動能力同樣處于在低級水平。隨著體育知識的不斷積累,對體育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就有了進一步認識。因此,加強對體育知識的傳授,并將體育知識運用于實踐,是運動員提高運動能力的保障。
2.體育知識與運動能力的不斷完善階段。這一階段是體育知識與運動能力均保持相對穩定的階段。學生運動員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體育知識,并且有了一定的運動能力。但是,體育知識與運動能力之間的聯系有時會因為受到內外環境變化中不利因素的干擾而影響其穩定性。由于學生運動員的身心發育尚不完善,有時過大的訓練強度會使他產生生理上的不適應,這時就會出現體育知識的遺忘和運動能力的下降。這種現象是暫時的,經過合理的休息又會恢復到原有水平。
3.體育知識與運動能力不斷鞏固與提高階段。學生運動員掌握了一定的體育知識和具備了一定的運動能力,就為后期的再提高奠定了基礎。在體育知識和運動能力的再提高階段,應在教育內容上盡可能深一點,知識面更寬一點,以強化體育知識的理解運用,不斷鞏固和提升運動員的運動能力。
二、選拔學生運動員的基礎
(一)身體基礎
學生運動員的身體基礎是從事體育運動員的物質條件。身體基礎包括:體型、生理機能和運動素質。
1.體型是人體的體表形狀特征,四肢長度、體長、體圍、體重都屬體型。國內外大量研究資料和體育實踐都證明,優異的運動成績與運動員的體型特征關系密切。在青少年投擲運動員的選材上,一般體型要求為:體格高大、壯實,肩寬胸闊腰圓,指尖距長于身高,臂粗臀厚脂多,主要關節靈活,下肢肌群發達。
2.生理機能是指人體各器官的生理生化機能水平。從身體機能指標就可以了解人體器官的發展狀況和潛力。如心率、血壓和肺活量。是了解心肺功能發展程度的常用指標。
3.身體素質是人體在運動時表現出來的技能能力。身體素質一般包括:速度、力量、靈敏、柔韌和耐力。身體素質的好壞同身體形態和身體機能的發育水平有直接的關系。如速度素質與神經系統反應快慢和先天肌肉的組成成分有關;耐力素質與心肺功能和能量代謝有關;柔韌素質與關節的活動度,肌肉和韌帶的彈性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的協調作用有關;靈敏素質取決于個體對時空感的感覺能力。因此,身體素質是運動能力的基礎,是青少年運動員選才的重要依據。
(二)心理基礎
運動員的心理基礎包括:個性心理特征和運動心理過程兩個方面。在運動訓練緊張的條件下,決定學生運動員行為特點的重要個性心理特征是動機,對訓練和比賽的興趣程度,個人的性格特點和氣質等。如投擲運動員的神經類型以安靜型為宜,旋轉定向準確,時空感強,情緒穩定。
三、學生運動員的選拔方法
要及時發現和準確地選拔學生運動員,就必須掌握其方法通常采用的選才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目測法
是指教師根據已有經驗,通過眼睛來目測的方法。在學校中這種方法是最常用的。它一般多用于運動員的初期選拔。對具有一定基礎的學生的外形特征和一般體育能力進行了解,對其建立初步認識。
(二)測量法
它是通過儀器和手段對學生的身體形態、機能和身體素質進行測量的方法。測量法能準確地測量出人的身高、四肢長、坐高、血壓、脈搏、速度、彈跳和力量等身體基本情況,從而根據學生身體狀況決定培養的目的和方向。
(三)調查法
同時通過直接或間接的詢問、交談等方式對學生進行選拔的方法。通過詢問了解學生的身體體質狀況、興趣愛好、文化學習水平和家庭條件等。
(四)訓練觀察法
它是通過運動訓練對學生運動能力進行觀測的方法。學生是否合適從事體育訓練、能否成才,只有通過訓練觀察其表現來做判斷。
四、青少年投擲運動員選材的基本要求
投擲組項目選材的基本要求:
1.選材年齡:男生為14-16歲,女生為13-15歲。身材體型:身材高大粗壯,胸闊腰粗,肩寬臂長,手大,骨盆窄。
2.運動素質:速度力量是基礎,爆發力是關鍵,全身協調是重點。
3.生理機能:骨骼肌肉發達,神經過程靈活,磷酸元代謝高,前庭吸氣功能好,屏氣呼吸力量足。
4.心理品質:神經類型以穩定形為主,靈活性為輔。注意力集中,記憶力較強空間定向準,節奏感靈敏。
5.技能表現:旋轉動作連貫,自然、平穩,出手動作省力,下肢支撐穩定。
五、結論
1.從小發現體育人才,進行系統訓練和培養,使之成為優秀運動員,這是學校體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發現運動人才不僅是學校體育運動對人才的需要,也是社會體育發展過程中國家對體育人才的需要。
2.選才在青少年鐵餅運動員的培養過程中占重要地位,選才需要從形態、機能、素質、技術、心理和發育程度等多方面綜合考慮。
3.只有運用科學的選才方法進行人才的選拔,才能保證運動員在今后的訓練和競賽中創造出優異的運動成績。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