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生活環境,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將數學知識用于生活的意識和能力。
一、教學中利用生活實際問題引入新知
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把教學歸樸于實踐,歸樸于生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愿望。
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時,我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個“鐘表店”,形式各異的鐘表琳瑯滿目,然后組織學生參觀這個鐘表店,要求學生在參觀時,可以看看鐘表的形狀,也可以把知道的鐘表知識和其他小朋友交流,還可以說說喜歡的鐘有什么特點。學生興高采烈地參觀著、交流著,就像平常逛街一樣輕松自然。參觀后,學生興致高昂,一只只小手舉得高高的,爭先恐后地說著對鐘表的了解。他們都愿意把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大家分享。在學生交流完畢后,我不失時機地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鐘表。”在“參觀鐘表店”這樣一個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引入新課,學生感覺親切自然,消除了學生對數學的陌生感與畏懼感,喚起了學生數學學習的熱情。
二、教學中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我們要把學生引入生活實際中來,讓他們通過觀察和實踐來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概括、比較、分析和綜合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以后,我布置學生作業:量一量自己家客廳的長和寬,假設準備在客廳的地面上鋪邊長為60厘米的正方形地磚,問至少要買多少塊地磚?學生都非常感興趣。他們討論的熱點首先是客廳地面的面積是多少?再把客廳地面面積和地磚面積統一,最后計算要用多少塊地磚?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又如,在教學“角的認識”時,當學生初步了解了角的特點后,我讓學生在教室里找一找角,再根據自己的印象,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學習小數時,通過多媒體展示商場情景,了解各類商品的價格,觀察商品的標簽,了解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學習實際測量時,讓學生拿著測量工具在教室中測量兩點之間的距離,并組織學生利用步測方法來計算講臺面積。數學只有在生活中得以應用,才能體現它的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僅僅是教會學生解題,解答數學教材中的經過簡單化或數學化了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數學的思考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數學的價值,在學習了“圓的認識”后,我設計了“玩丟沙包”的教學活動。讓參加的8名同學,分別站在已畫好的長方形的四個頂點和各邊的中點來向中間的小籃投沙包。正當游戲要開始的時候,學生提出了強烈的抗議,認為教師這樣安排不公平,并要求改為圍成圓圈來投才公平。我說:“那為什么圍成圓圈才公平呢?”學生們說:“只有這樣,每個人到小籃的距離才是相等的,才公平。”這樣的設計很好地鞏固了“同一個圓中所有的半徑都相等”的知識,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的再現,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是非常有用的。
又如,在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后,我設計了一個“爭做優秀設計師”的學習活動:我家搬進了新樓房,現在要裝修。客廳長4米,寬3米,高2.9米,門、窗面積是6平方米,準備在地面上鋪地磚,房頂和墻面貼墻紙,請你來做一個設計師,為我家客廳設計一份裝修方案,并根據提供的材料,預算一下裝修好這個客廳大約要多少錢?誰的裝修方案既合理又科學,誰就是優秀設計師。學生在教師富有激情的鼓勵啟發下,興趣盎然,積極性高漲,他們爭先恐后地設計著、計算著,數學學習和生活實踐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絲毫沒有被動地接受,只有積極地自主參與。
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中有生活,讓生活中的數學成為我們的資源,利用這豐富的資源,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興趣得到充分的提高,讓學生獲得數學知識王國大門的鑰匙,去研究和探索數學的無限樂趣。
三、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應用,課堂學習的東西畢竟只是一種模擬的情境,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體驗,我們可以進行一些實踐活動,為學生創造一些“用”數學的機會。
例如,在學習了“100以內加減法”后設計這樣的實踐活動:你在商店看到標明價格的商品,如果你有50元錢,可以買哪幾種商品?在買東西找錢過程中,你是如何計算該找回多少錢?你還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一年級學了“認識鐘表”后,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看電視、幾點睡覺等等。這樣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到生活中去尋找數學知識的興趣,體驗到數學應用的價值。在學習了“立體圖形的認識”后,請學生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他們有哪些特征?在二年級學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后,讓學生調查和計算自己一家三口的年齡總和。在學習了“表內乘法”后,計算一下媽媽買了桃子5千克,每千克4元,共付多少元?
總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讓數學教學聯系實際,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做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促使學生能夠主動聯系生活實際,在實際背景中應用數學,提高學生利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促進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滿倉.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2).
[2]林秀娟.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中的應用[J].福建陶研,2013(4).
[3]汪小琴.淺談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11).
[4]東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探析[J].考試周刊,2014(30).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