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信息技術學科探索如何激發學生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最應解決的是如何改進課堂教學,提煉精講,發揮各種教學方式的優勢,促進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掌握學習信息技術的真正方法和拓展手段。
關鍵詞:信息技術 高效課堂 精講多練 自主探究
鄧小平曾指出“計算機應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從小接觸、學習計算機已成了全社會的共識。現在的信息技術課從小學就開設。不過隨著學生課業負擔的加重,加之社會、家庭對信息技術尚有片面認識,高中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有許多需要拓展研究的空間。那么,除了向“45分鐘”要效率,要質量,我覺得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創新的精神是重點,精練講授的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自主思考去解決問題,才是真正教會了學生自主學習信息技術的方法。
一、精講教材,引導學生自主查找信息
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但是如果將課本的知識點逐一列出后再一個個講解,一來課堂時間不夠,二來學生不能立刻把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無法達到課堂高效。我覺得可以先突出一兩個要點,引導學生自主去解決相關問題,查找有關知識內容,這樣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講“計算機病毒”這一節時,一般順序是先講病毒的原理,再講病毒的特征,最后講如何防治,一節課教師講得很多,學生卻可能聽得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試一試提煉教材的方法。先用一個事例引發學生思考,如果你是某網絡公司的CEO,最近每到周五下午六點,全公司計算機就會黑屏、重啟,到周一又恢復,使得大量數據丟失或被更改,怎么回事?怎么辦?學生會立刻有人反應:“這個公司的網管沒做好!”又有人議論:“被商業競爭對手黑客侵入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追查到底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氛圍熱烈。下一步,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利用互聯網,分小組,各自查詢一些計算機病毒的中毒表現,最近幾年流行過的計算機病毒都是什么名字,怎么破壞,擴展到計算機病毒是怎么研制出來的,怎么擴散的,特點是什么。學生自己查找、自己討論整理。內容是學生自己最想知道的,印象深刻。第三步,有了基本的了解,現在大家一起想對策。問題出在哪?怎么辦?提出相對的解決方案:升級殺毒軟件,更新病毒庫,安裝硬件防火墻。這樣一節課教師只講一小部分難點,絕大部分都是學生自己去動手查找,自主解決,自主探究解決,養成自主探究創新的學習習慣。
二、精講步驟,鼓勵學生大膽探究實踐
我覺得,高中生是具備一定的自我探究能力的,在一些操作過程中,教師只要先簡單說一下過程,告訴學生哪個軟件可以實現,怎么打開一些應用的窗口,接下來把制作的過程和步驟交給學生去完成,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可以互相借鑒,做到自主探究,舉一反三,從實現自主探究創新的目的,往往學生會給教師不少的驚喜。
例如,在高一的編程信息加工一節,編程的講授,如果將編程的各種算法、步驟,各種語言使用的規則一步步講到位,再去上機實踐,深奧難懂,效果很差。所以,我嘗試少講步驟的方法。先簡單介紹了算法,什么是程序等,然后就給了學生一段小程序,讓學生用VB實現兩個數相加的界面和程序。我沒有詳細講步驟,只給了學生一個完好的界面,然后簡單介紹了VB可以做到這個效果的幾個窗口,程序語句寫在電子屏上,學生有點難以置信的同時,半信半疑動手做。很快,有一部分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做出了效果,點擊“計算”按鈕可以自動算出結果了。做出的學生很自豪,其他學生特別羨慕,紛紛詢問,接著越來越多的學生實現了計算效果。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學生都覺得編程就這樣自己一步步做出來了,沒那么神秘和艱澀,動手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接著我就拋出稍難一點的程序設計,要是計算圓周長呢?計算圓面積呢?1加到100呢?學生動手修改以后,發現剛才的沒有變量的簡單程序語句已經不適用了,于是紛紛詢問我該寫什么語句能實現。我很欣喜,因為學生觸摸到了核心,知道了不同的執行結果在于執行不同的編程語句。于是我就趁機引導他們,探索變量,三種語句結構的應用,幾節課下來,學生已經能像模像樣地編寫出一段能真正運行的VB語句了,更有極少數學生能舉一反三,自己研究怎么編程打印圖形,實現字體顏色變換,人機交互等,給我不少驚喜。學生很自豪地覺得自己成了“小小編程高手”。
三、精講功能,放手學生自主擴展探究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打造高效課堂必須觀念先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這個素養其實體現在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各方面。我覺得,每節課得到的實踐結果,只是學生信息技術學習中的某塊學習內容提煉的一小點。而整個信息技術的學習,是由無數個小點聯系組合起來的。我們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利用每節課學的小點,自主探究未知的領域。
比如,在教使用Lash時,先對窗口各部分名稱大致介紹,學生迫不及待地想畫時,我就放手讓學生親自在畫圖區畫一畫,去發現它們的用法、作用。但是到這里還只是Flash學習的開始,因為Flash的最大功能是實現動畫效果。我設計只先講兩個小球相遇再分開的運動動畫效果,精煉地講Flash運動起來需要用到的幾個基本功能。然后讓學生自己思考實現,小球變成正方形再變成三角形的形狀變化,這里有些新的功能,需要學生在第一個例子的基礎上自己去探索發現。第三個例子就是三個不同的形狀先變成文字,再旋轉縮放,這里又有幾個功能是前面兩個例子都沒用到的,這樣教會學生,在學習探索過程中,不斷發現運用新的功能,不斷拓展自己的探究空間。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又富有個性的發展為基本目標的基礎教育課程。高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具有操作性、綜合性、創造性、人文性和開放性的特點。我覺得教師應該提供多樣化的自主探索空間,鼓勵不同意見和多樣化的問題解決方法,才能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發展的適應能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陳麗賓.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方法初探(廣東華僑中學).
[2]李小融.多元化學校教育評價,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