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點燃和塑造學生靈魂與思想的課程,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能更有效地發揮德育功能。高中政治的根本指向是以人為本,在政治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呈現一個真實的世界,使學生可以獲得走進社會,面對挑戰,規劃人生的真本領,真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高中政治走進學生的心靈。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 點燃和塑造 靈魂 思想的課程
魯迅有言“一碗酸辣湯,耳聞口講的,總不如親自呷一口的明白”。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點燃和塑造學生靈魂與思想的課程,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能更有效地發揮德育功能。高中政治思想的根本指向是以人為本,在政治思想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呈現一個真實的世界,使學生可以獲得走進社會,面對挑戰,規劃人生的真本領,真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高中政治走進學生的心靈。
一、教學貼近生活,利用學生周圍資源,用生活教育學生
在《經濟生活》第三課“多彩的消費”的教學中,就當前部分學生熱衷于購買蘋果6的現象,讓學生根據教材的理論知識去分析這種消費的弊端,學生很快得出高中生使用蘋果手機是基于攀比心理使然,是盲目消費的認識,很自然地引入適度消費、理性消費的學科理論支撐。聯系目前北京等大中城市出現霧霾,高中生如何身體力行,減少排污進行討論,學生聯系個體生活實際,紛紛表示今后多選擇綠色出行,購物使用布袋紙袋且重復使用,“保護環境,綠色消費”觀念悄然植入學生心田。
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把理論觀點寓于生活洪流,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體驗到思想政治課的真實性與現實性,教學內容上注重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化抽象為具體,思想政治學科生動性與思想政治課高度思想性和教育性達到完美結合。思想政治教師以近而實的生活體驗來揭示抽象的政治原理,實現生活邏輯與理論邏輯的有機聯系。歌德曾說:“相信生活,它給人的教益比任何一本書都好。”思想政治已成為學生生活的指路燈,照亮學生的心靈。
二、教學凸顯時代氣息,運用理論剖析現象,實現學生社會價值
高中思想政治課具有鮮明時代性,在常規的課程教學中優化使用時政資源,能夠彰顯思想政治課的時代精神氣息,令教材“死”的理論與社會“活”的事實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夠運用理論辨析現象,學以致用。
在《政治生活》第四課“我國政府受人民的監督”的教學時,聯系近些年來,國內連續發生的重特大煤炭安全生產事故,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一批相關政府官員因此被行政問責,讓學生明白為何發生安全事故后要對政府官員進行行政問責,學生認識到為人民服務是政府的宗旨,對人民負責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政府職能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負有維護煤炭安全生產的職責,實施行政問責,有利于糾正各種不負責任的現象,提高責任意識。在此認識基礎上,鼓勵學生結合煤炭安全生產提出建設責任政府的建議,學生們紛紛建言,如進一步完善煤炭安全生產相關規章制度,明確政府職責,強化對企業安全生產監督,強化對政府部門的監督考評。學生們已然提前步入社會角色,履行了公民的職責。
關注社會,以學生關注的重大時政為主題構建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例如在《經濟生活》第五課“企業和勞動者”的教學時,我制作了一個“大學生就業現狀”的課件,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大學生就業取向與用人部門的矛盾,了解到大學生就業難還因其自身錯誤的就業觀。教育學生應從現在起樹立正確就業觀念,即自主擇業觀、職業平等觀。關注熱點,反映現實矛盾,使思想政治課堂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思想政治教育更能面向未來,與時俱進。
思想政治是學生正確價值取向的源頭活水,滋潤著學生的心靈。
三、教學注重實踐體驗,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根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遵循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在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緊緊圍繞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有計劃地推進實踐活動。
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撰寫政治小論文。在《經濟生活》第七課“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的教學前,布置學生做個社會調查,統計身邊的親朋友鄰的年均收入,從而區分分配中的公平與平均,撰寫對此認識的小論文。學生通過實踐明白了分配中的公平如理解為人人平均,結果會獎懶罰勤,既不利于提高效率,又損害了實現社會公平的物質基礎。如果忽視公平,分配不公,效率的提高也會失去良好環境,甚至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言:“凡在理論上必須爭論的一切,那么干脆用現實生活實踐來解決。”
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在《文化生活》第四課“傳統文化的繼承”的教學后,在課外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教育活動,確定活動主題“青春踐行,優良傳統”,具體活動“中華傳統文化”宣講,“開心學國學”,“中華傳統文化”主題征文,“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旗下講話,“弘揚傳統文化,感悟國學經典”——中華經典誦讀比賽,“國學知識競賽”在活動的漸進中,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以家國情懷完善高中生的道德品質,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養。
通過開展課外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政治覺悟,增強社會責任感。因此,我在實際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學情,給學生“留白”,踐行陶行知先生倡導的教學做合一,引導學生到更廣闊的社會課堂,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學中做”,“做中學”。
偉大的中國夢的實現,寄望于我們年輕一代。在思想政治教學中,重要視實踐,樹立學生創新意識,為未來勾畫美好的藍圖,讓希望的種子植入學生的心靈。
愛因斯坦講過,能培養獨創性和喚起對知識愉悅的,是教師的最大本領。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生動性、時代性、實踐性、開放性,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更應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充分利用學生實際生活資源和時政資源,達到情與理的完美交融。走進心靈的教育會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實現學習內容的自我感知,實現現實困惑的自我探究。讓高中思想政治走進學生的心靈,定會發揮思想政治教學獨有的德育功效,在教育的花園里,散發其永恒的芳香。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