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行的課堂教學多為大課堂教學,有著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面對學生參差不齊的英語成績,怎樣才能利用有限的資源條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呢?這就要求教師課前分層次備課,設計能夠滿足不同層次需求的教案;課堂上分層次講解、提問、操練和檢查;課后分層次布置、檢查和批改作業,從而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原來的基礎上學有所得。
關鍵詞:英語 分層次教學
現行的大課堂教學嚴重影響了英語教學效果。所以作為教師就要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堂時間和課堂內容,合理安排活動到每一個學生,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我采用了一種科學的教學法——分層次教學。
一、分層次備課,兼顧每個學生
備課是保證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首要環節。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差異,我制定了高、中、低三層次的教學目標和相應的教學要求,以及教學內容。比如,在備Go for it八年級(下)Unit7的閱讀Reading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的時候我就分了幾層。
首先,準備這一課的基本知識以及基本技能讓所有的學生學習并掌握。
然后,備一個這課的“總案”。就是按照大綱備一份包括這一課重、難點,按照一般步驟的總案,要求大部分的學生讀懂這篇閱讀材料,并掌握里面一些詞組及表達的意思和運用,能回答關于文章的一些問題。
最后再每一個步驟備詳案,有的放矢多備一些個別學生參與的活動。
例如,在開始復習課前學的單詞時我采用了三個層序。第一,我口頭說出一些單詞的意思,聽力能力、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盡快猜出單詞。第二,在大屏幕上打出我口述的內容,讓那些沒聽明白的學生看精確些。最后再打出答案。在口述過程中我也并沒有完全置低層次的學生于不顧。我同時準備了一些比較簡單的,一聽就懂的解釋和簡單的單詞,讓低層次的學生在這一活動中找到一些成就感,從而有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
在閱讀這篇文章后再準備話題“Everyone has his own habit.I f your habit disturbs others,what should you do?”給表達能力較高的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又給這篇閱讀上升了一個思想高度。
這樣的備課既能抓住大多數中等程度的學生,又顧及了個別差生和特長生,給他們獲得成功的機會。
二、分層次上課,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教學是一切的中心。在課堂上我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動起來:眼動、腦動、口動、手動。作為講授者,我既要保證我講授的內容為大部分學生所理解、所掌握,又要照顧接受慢、基礎弱的學生,還要讓那些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有激情。所以分層次必須貫徹到上課的每一環節,即講解內容分層次、提問分層次、練習分層次以及檢查分層次。
還是拿Go for it八年級(下)Unit7的閱讀Reading來說。在開始復習生詞時,好學生根據我的口述即可快速說出生詞,而一般學生則要根據大屏幕所顯示的才能看懂我口述的內容,然后才能猜出單詞。而我的要求更進一步,就是學生始終不能放下筆,隨時練習寫下所看所聽的內容以確保精確。
在閱讀這一環節,總的要求學生通讀全文,掌握大意。然后回答關于文章的問題。總結性、概括性的問題由優等生來回答,然后檢查其他學生是否理解問題及答案,讓他們找出答案的出處及意思,以幫助反應慢的學生。這是對文章的第一層次的處理。
對文章第二層的處理是對每一部分詳細的講解。這時要求學生細讀每一部分或每一段,再回答里面的一些細節問題(中低層次的學生回答),同時教師講解一些語言點(詞、詞組以及一些句子)。簡單的、或關于復習詞匯的問題由中低層次的學生來回答。有時也要找優等生回答,隨時檢查敦促他們不能忘了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講解新詞匯的用法時可以讓部分學生造句,也可以讓他們翻譯一些句子。其他學生要認真聽該學生所說的句子并找出錯誤。我再重復一些好的句子或一些經典的句子讓他們記錄下來或猜意思,而不是一味地讓他們記。
這樣一堂課下來,好、中、差學生都會感到有所收獲,差生不會覺得被忽略,優等生不會感到吃不飽。
三、分層次布置作業,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課后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通過課后作業可以檢查學生課堂掌握情況,也可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對不同的學生也應該布置不同的作業。我對一般的學生要求復習課堂所學內容,再加上二十分鐘左右的書面作業,差一點的學生適當減量。而優等生因為自學能力較強,他們則要在完成同樣作業量的基礎上補充閱讀量,記住閱讀中遇到的生詞以及上課時所補充的難詞,難句。
四、檢查、批改分層次
要保證學生作業的質量,檢查非常重要。前一天布置的口頭作業第二天一定要檢查。當然一般的學生只能抽查,對一些習慣不好的學生每天必查,但多數放在課外。而對于優等生則隔一段時間檢查、敦促。另外,批改也不一樣對待。優等生的作業只要劃下就行,他們自己會自行訂正而且知道怎樣訂正。一般學生常犯的錯誤課堂集體訂正,個別學生課后當面訂正。太差的、不認真的學生要求重做。
分層次教學是結合我國國情的具體實際的教學模式,其他任何教學方法只有和分層教學法相結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所以我們要充分理解并在實踐中完善、發展分層教學法,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貢獻我國的教育事業。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