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地發揮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而要提高學生探究時的主動性,教師首先要從學生的興趣點作為教學設計的依據,把數學知識通過有效的方式引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從內心產生想要探究的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傳統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考慮學生的情感需求,直接進行知識灌輸,學生學習都死記硬背和模仿,缺乏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知識的系統化和結構化較差,在解決實際問題時不能正確迅速地找到需要的知識,經常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在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要以人為本,注重在學習中發展學生的情感需求,讓他們能夠感覺在學習中獲得的樂趣,激發他們積極探究知識的欲望,使課堂教學在學生的主動參與過程中有效進行。
一、利用問題來激發學生思維,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能讓他們積極地對知識進行探究,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和整理,使數學知識構建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使學生的思維更深刻。
1.通過問題把新舊知識進行聯系。在學習新知識時,如果所學知識和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有密切聯系,教師可以通過在問題的引導下讓學生進行主動探究新知識,提高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在學習和探究過程中使新舊知識建立聯系,促進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
2.利用有趣的問題導入進行新知識的教學。在教學和舊知識關聯度不大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感到課堂學習新奇有趣,引導他們主動進行新知識的探究,使課堂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3.對學習的內容進行練習鞏固。在讓學生進行知識的練習和鞏固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通過解決一個問題,使學生具有舉一反三的能力,讓他們掌握知識的本質,并能熟練運用知識。例如,在解答完一道問題后,教師可以讓讓學生通過以下問題進行思考:你在解題時用到的知識點有哪些?還有哪些知識沒有理解?還能用其他方法進行解題嗎?等問題。通過讓學生進行思考分析,使他們能對已有的知識進行分類整理,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
二、加強實踐和理論的教學,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高中生在思考問題時,他們的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數學綜合素質,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要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需要把教材中的內容和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運用數學知識。
(一)結合教材中的問題進行知識的有效運用。在高中數學教材中,每一章節知識的序言中都有一個生活化的問題來引入新知識。在探究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就是讓學生運用知識的過程。通過讓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分析問題,來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他們探究知識的興趣。
(二)在教學抽象的數學概念時引入具體問題。高中數學教材中有很多比較抽象的概念,如果直接讓學生進行探究,他們會在理解上遇到很多困難,給學習提高難度,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生活化問題來讓學生對新的概念和知識進行感知,進而深入探究,最終深刻理解和掌握這些內容,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學校教育中也引入了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可以讓抽象的知識直觀化,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多媒體教學資源豐富,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掌握更多的知識,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深刻。例如,教師可以用動畫的形式來演示三角函數中圖象的變換過程或體現立體幾何中的點線面的關系。數學推理的嚴密性可以通過多媒體很好地體現,教師可以用Powerpoint將每一步推理過程預設動作,通過教師與計算機的互動,一步一步地將推理過程在幻燈片中演示出來,這不僅能很好地體現推理的全過程,而且為每一步推理過程的講解留出了時間和空間,實現了現代教學中用最少的時間去獲得最高的效益,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使他們對數學課堂產生了興趣,對他們數學能力的提高和數學思維的發展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四、對課后練習進行優化,促進學生對知識進行鞏固
在數學課堂教學結束之后,為了讓學生對學習的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教師還要給他們布置課后作業,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例如,在學習完一個知識點后,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布置教材中的課后習題,還要對學習的知識進行優化整理,布置開放性的作業,把他們的興趣延伸到課堂外,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和學習內容相關的知識,提高他們的數學綜合素質。在布置作業進行鞏固時,教師要遵循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的原則,以鞏固、應用學習過的數學知識、適當提高數學能力、啟發學生思考為出發點,而非一味地重復、模仿教師解題步驟,避免大量的題海戰術帶給學生的疲倦感。例如,實行分層式作業布置法,第一層次為知識的直接運用與基礎練習,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這部分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第二層次為變式題或簡單的綜合題,重在技能訓練,提高速度;第三層次為綜合題或探討性問題,重在提高綜合能力。這三個層次的練習題不追求數量,重在變化,在變化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擺脫傳統的教學方式,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新穎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產生積極主動的探究欲望。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使他們通過自主學習,數學思維獲得發展,對知識有更深地理解,并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使數學知識體系不斷完善,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