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中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當前,世界許多知名的高中都將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作為高中發展戰略之一,課堂教學效率越來越受到各高中的重視。我認為,從當前我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發展的現狀來看,如何在規模日趨擴大的同時,保持教育質量的提升、保持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發展面臨的一個大挑戰。這一挑戰關乎到國家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整體質量的提升,關乎到一個高中的生存和發展。構建以生為本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模式有利于高中提升創新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 高中數學 課堂教學效率
從當前我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發展的現狀來看,如何在規模日趨擴大的同時,保持教育質量的提升,保持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發展面臨的一個大挑戰。這一挑戰關乎到國家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整體質量的提升,關乎到一個高中的生存和發展。
一、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存在的問題
隨著當今高中教育大眾化、國際化趨勢日益加深,從近些年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發展的情況來看,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還存在嚴重的問題。
(一)存在過分看重設施條件建設而忽視學生數學能力培養的傾向
在當前一些教育評價體系的設計中,由于政府主管部門的主導,評價相關組織者既是組織中的裁判員,也是組織中的運動員。這一身份,導致評價過程中出現評估結果造假現象層出不窮。在評價內容的設定上,評估組織者在評估過程中可能更容易看到的是高中的基礎設施、科研設備、教學條件等外在的條件建設,而對高中在教育教學條件上的軟實力沒有充分的考量和評價,某種程度上,存在過分看重定量評價而忽視定性評價的傾向,這也造成評估導向的日趨“物質化”。
(二)存在一定程度上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無目標化
目前,大多數高中缺乏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專職教師,即使一些高中有專職的課堂教學效率方面的教師,其專業能力和水平也是十分有限的。加之,近年來,高中在進教師、補充新鮮血液方面資源不多,教師水平一直停留在一個較低的水平線上。很多專業好的教師,因循守舊,不愿意花大力氣開設課堂教學效率課程。同時,由于高中建設資金有限,加之政府在此方面的投入不足。高中不可能將并不充足的資金大量投入到課堂教學效率建設之中。另外,一些高中在課堂教學工作方面沒有正規的系統的管理規章制度,課堂教學工作在高中的發展規劃中幾乎沒有體現。這些微觀的管理制度的缺陷,導致高中宏觀層面對課堂教學工作沒有目標,給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帶來嚴重阻力和消極影響。
二、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具體措施
根據國內外一流人才培養的實踐經驗可以看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是培養和鍛煉學生知行合一的有效方式之一。
(一)要建立有利于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課堂教學課程體系,加大教學和科研結合力度
數學課程的設置是一個高中人才培養的關鍵,也是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關鍵。從數學課程方面來看,一是應該在高中的數學課程設置上進一步拓寬數學課程專業的口徑。要建立寬口徑、重能力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科學合理的分配和布局選修數學課程、必修數學課程的比例,合理布局基礎理論數學課程、專業數學課程、專業基礎數學課程等,進一步加強高中生培養數學課程的設置的靈活性和針對性。二是應該積極圍繞國家和區域社會發展以及科技進步的戰略要求,在知識體系的更新上,在學生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的補充上要做到及時和準確,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與時俱進的、具有強烈時代性的數學課程教學內容。三是要打破固有的各數學課程專業之間的建設壁壘,通過開展跨數學課程環境下的人才培養,提升學生各方面的專業知識素養,通過交叉數學課程環境的營造,啟發誘導學生,在思考專業領域問題時,利用更加廣闊的思維使學生的課堂教學效率和創新能力得到逐步培養。
(二)推動管理過程的科學化與制度化,做好以生為本的高中數學教學質量評價的考核工作
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評價系統而且復雜,關系到高中管理過程中的方方面面。以生為本的高中數學教學質量評價的終極目的是要建立一個評估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優劣的建設標準,從而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然而,由于評價者是社會中的人,受到評價者在價值取向、個人喜好、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在評價考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由于個人思維的定勢而造成的對評價考核的影響。因此,在推進以生為本的高中數學教學質量評價的過程中,要形成制度化、科學化的評價管理體系,相關的評價機構應該獨立于被評價高中之外。
(三)構建以生為本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構建以生為本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其最終目的不只是要通過評價看出誰優誰劣,而是要通過評價查找到高中在教育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指引高中走向正確的發展軌道上來。合理科學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將會全方位收集和處理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相關信息,通過相關信息的分析處理,形成一個診斷意見,促進高中辦學質量的提升,最終實現學生培養質量的飛躍,為社會提供優秀的人才資源,這是一個良性的由評價到提升的系統循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以生為本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是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前提,其最終的落腳點也是要促進學生質量、學校質量的整體提升。
黨的十八大報告曾明確提出,要加快經濟建設轉型,通過創新驅動促進并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戰略。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要實現國家這一宏大的發展戰略,創新技能培養是關鍵。而在這一環節中,高中作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鎮,作用非同小可。要站在學校發展和國家社會發展的全局和高度來謀劃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學校的課程建設、人才培養、課程教研、師資隊伍建設、國際交流等方面都始終要圍繞創新型人才的課堂教學效率培養來展開。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則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更重視學生的學習行為和課堂教學效率水平,旨在著眼于未來,通過培養優秀的學生來獲得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因此,建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升體系,將是高中建設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鈕兆嶺.關于新課程背景下教研組活動的思考[J].數學教育學報,2014(1).
[2]徐章韜,梅全雄.論基于課堂教學的數學探究性學習[J].數學教育學報,2013(6).
[3]鄭毓信.數學教育研究者的專業成長[J].數學教育學報,2013(5).
[4]胡典順,王靜,徐漢文.新課改背景下數學學習方式轉變的調查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3(5).
[5]張碩,王瀟.關于高中數學習題課教學的調查與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3(3).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