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一直是小學教學改革的熱點,也是改革的難點。那么,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呢?首先要有充分的課前準備,在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前提下設計教案和課前預習;要抓好課堂主陣地,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先進技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關鍵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
“效率”是指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獲。衡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主要看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收獲了多少知識和技能。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就指出:“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這種以“少教”達到“多學”的愿望,是歷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標。這種目標的追求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教學效率。那么,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呢?如何在40分鐘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呢?作為一名小學的語文教師,我有一些這樣的建議。
一、課前的充分準備是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俗話說:“凡事預測立,不預則廢。”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首先要在課前下大工夫,深入研究教材和了解學生,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有效地進行預習。
(一)要重視文本,吃透教材
于永正老師曾經說過:“我備課沒什么訣竅,就是那么翻來覆去地誦讀、默想,當讀出自己的理解、情感,當讀出了文章的妙處,當讀出了自己的驚喜,我便敢走進課堂。”因此,我們在課前要深入鉆研教材,從多角度進行研讀,挖掘內涵,再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樣才能引導學生與文本展開交流,才能輔導、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如果教師自己都對教材沒有吃透,就很難做到以教材為基礎,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二)要重視學生,了解需求
備課時,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化身,站在學生角色地位上,用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法去洞察學生的學習心理,理解他們的情感、愿望,設計最佳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去閱讀課文。教師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認知特點、知識儲備和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等。只有對每個學生的情況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因材施教。
(三)要重視教案,精心設計
教師在了解學生、研讀教材的基礎上,還要研究課后習題,同時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 揣摩學生學習課文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之后,再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在自己的教學方案中充分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學會學習,讓即將實施的課堂教學充滿激情與智慧,充滿情感的交流與心靈的溝通。
二、抓好課堂主陣地是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教師在課堂中要樹立服務意識,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利用多種方法、技術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從而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獲得知識的舞臺,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要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濃厚、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因此,課堂教學一開始就要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整節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促進自主學習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而教師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因此,課堂上,教師不能隨心所欲,學生也不能無所顧忌,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課堂調控的能力。適時調整課堂的起伏、快慢、收放、疏密、動靜的變化,為了減少時間的損耗,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到:課前做好準備;準時上課;提煉和濃縮教學語言;精簡板書;提高提問技巧。當今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普遍縮減,使得教學比以往更加困難。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高度參與教學,我從以下途徑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教師應提前制定好教學計劃,讓學生能夠自己主動地獲取知識。如同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把它比作一扇門,讓學生自己走進去,動腦、動手、動口、尋求真知。教師起提示或引導作用,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這樣就好比是一潭死水活起來。
(三)要營造和諧氣氛
優化教學氣氛,注重教學信息的多面交流和互動,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建立朋友式的師生關系,更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傳統的教育觀念是,教師恪守師道尊嚴,高高在上,什么問題自己一人說了算,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敢發言,對教師敬而遠之。久而久之,師生感情沒有機會溝通,日漸疏遠。如今,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從“高高在上的”的講臺上走下來,放下身段,精心組織教學活動,與學生一起參與討論問題、發表意見的學習過程,并相互交流獲得知識的學習體驗,創設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與學生交朋友,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四)要靈活教學方法
語文是以培養學生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能力為主要內容的基礎課,在學生的心中比較抽象模糊,難以理解和運用,在傳統的小學課堂上,大多數語文師只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來完成所有的教學。這樣單一的教學方式,如果在運用同樣的教學設計,同樣的學習方法,那就會更覺得單調,學習興趣難以激發。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還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手段。
課堂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最好手段。語文課的工具性特點決定了這一門學科靠死記硬背是學不好的。教法單一、教學程式化、死氣沉悶的課堂教學只會使學生感到枯燥,抹殺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若改變教法,使之豐富多彩,富于變化,不斷創新,就會給學生以新鮮感,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在教學中采用競賽、表演、辯論、采訪、小組游戲等方式來進行教學,使課堂生動有趣,不僅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有益補充,更是激起了學生對于語文這一學科的熱愛。
(五)要利用現代技術
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差,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常受興趣和情緒支配。單憑教師的講解或者學生的想象,很難對某個字產生深刻的印象。在識字教學中,如運用多媒體的聲像效果,創造富有童趣的識字情境,能迅速激起學生主動識字的熱情。課件與識字巧妙的結合,不僅從趣味性角度使學生在自主練習中認讀,識記生字,而且學生通過自主操作,字、詞、句、文以不同的情景、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反復和學生“會面”而自然獲得,不知不覺中,生字就掌握了。學習的空間是自主的,學習的形式是有趣的,學生學在其中,練在其中,樂在其中。
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豐富有效的教學情境,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保持,而且大大地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語文學科與現代教育手段有機結合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的有效途徑。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策略。只要我們能靈活運用,在課堂教學實踐當中就能打開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使語文教學這門藝術在實施過程中大放異彩。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