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教師要想保證英語課堂吸引學生,就必須采取一定的手段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用各種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和較高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趣味性 創設情境 動起來
一直以來,為了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和較高的教學質量,英語教師都在竭盡全力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而在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中,趣味性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教師講課如果生動有趣,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所吸引,很自然就會集中到教師所講的內容上來,同時他們也會對所學的知識感到輕松愉快,這樣課堂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師在講課中忽略課堂教學的趣味,沒有靈活性,只是照著課本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不顧學生的感受,使用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方法,那么,就算他擁有非常淵博的知識,或者是他講得多么滔滔不絕,學生也會聽得昏昏欲睡。長久以往,就會對英語這門學科失去興趣,產生厭煩的心理。所以,增加英語教學的趣味性,使英語課堂充滿樂趣至關重要。下面筆者就自己的教學經驗談一談如何讓英語課堂充滿樂趣。
一、 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
現代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是通過學生的體驗參與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可以通過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激發創新意識。這里所說的“動”就是讓學生調動身體的各個感覺器官,眼、耳、口、手、腦等協同合作隨著教師的教學并用。這種“動”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課堂中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首先,在進行課前準備時就讓學生動起來,可以采取學生齊唱英語歌,播放英語動畫等方式營造一下英語氣氛,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講臺前。我還記得在一次省級的優質課大賽中,由于比賽比較激烈,所以教師和學生都很緊張,每節課都很沉悶,當然學習的效果也不太理想。但有一位教師的做法給評委和在座的聽課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課前兩分鐘播放了《兔子舞》的英文歌曲,同時教學生隨著音樂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剛開始學生還有些羞澀,但很快,孩子們的天性在音樂中展露出來,學生開心地隨著音樂舞蹈,之后陌生的師生關系變得融洽自然,當然那節課也因此變得輕松愉快,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可見課前讓學生動起來可以發揮多么大的作用。當然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本節課所要講的內容讓學生自制一些本節課所需要的教具、學具。這樣做既可以達到讓學生提前預習的目的,還可以讓學生感覺新鮮,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也就為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其次,創設英語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英語語境操練中動起來,在英語課上學生是學習和活動的主體。所以,創設真實可信的英語情境讓學生參與其中,就會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形成和英語知識的掌握有很大幫助,而且親身體驗所獲得的知識的記憶效果會更好。還記得七年級下學期在講問路指路這節課時,我把全班學生按座位分成幾個小組,分別代表不同的地點,讓學生用英語從起點出發,按照給定路線,邊走邊講解,直至目的地。這種讓學生參與進來的教學方法活躍了課堂氣氛。在這種真實情境的英語操練當中,學生學習熱情高漲,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由此所產生的學習效果也非常的明顯。另外,教師要注意適當引導學生在練習中動起來。教師可以利用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將所學的英語語言知識轉化成語言技能,從而達到利用英語做事,利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如小組內改變一些小短句,分角色扮演一些小故事。在表演中學生既鍛煉了英語口語,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二、 編一些有趣的口訣來幫助記憶
英語語法的一些規則、詞的用法,發音規則等,常常讓學生感到迷惑。教師根據這些情況來編一些朗朗上口的口訣來幫助學生記憶,使枯燥的語法變得生動有趣。如對七年級學生講授be的用法時,教給學生小口訣:我用am,你用are,is 用在他、她、它,復數人稱全用are。再如講基數詞變序數詞規律時,讓學生記住口訣:基變序,有規律;詞尾加上th;1、2、3特殊記,8去t,9減e,f要把ve替,整十變成序數詞,將y變ie,再加th,若想表示幾十幾,只變個位就可以。通過這些口訣,學生很輕松地就記住了這些枯燥的語法,降低了學習難度,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如果教師在講授英語音標、單詞和短語時做一些創新,同時發揮一下幽默,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我的同事當中有一位非常喜歡唱歌的英語教師,他在進行音標教學時就突發奇想,如果把英標變成歌曲是不是就能讓學生記住這些枯燥的音標呢?于是,他就嘗試著用當時比較流行的《好漢歌》的曲調改編了48個國際音標。這首音標歌朗朗上口,還風趣幽默,立刻吸引了學生,幾乎每個學生都很快記住了這些音標的發音,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在講授單詞時可以讓學生了解這個詞的來源,講一些與這個詞相關的小故事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的印象。如在講授sandwich這個單詞時,告訴學生這個詞實際上是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發明了夾肉的面包,人們把這種面包叫Sandwich。在講授news這個單詞時,告訴學生這個詞的漢語意思是消息。因為消息都是來源于四面八方的,所以news是north,east,west,south這四個表示方向詞的首字母的組合。經過這樣形象生動的講解,學生對這些詞的記憶會加深。教師還可以利用對比來講解單詞。
三、在英語教學中重視對英語諺語和風俗習慣的講解
英語的諺語和中國的諺語一樣,是人民智慧的結晶,小道理中往往蘊藏著大智慧。在英語教學中重視對英語諺語的講解可以使課堂更加具有趣味性,同時也能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情感價值觀的教育。如在講到friendship時可舉出下列諺語,“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再如講七年級It’s raining一課時,穿插了諺語Afer the storm,came a calm(風雨之后見彩虹)。講授problems時告訴學生:Nothing is impossible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對學生進行這樣的情感價值觀教育,往往讓學生更深層地感知所學知識。另外可以在課堂上就所講的內容增加一些必要的風俗習慣講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聽力,又可以增長學生的見識、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四、 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豐富課堂,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走入了課堂,生動直觀的畫面,活潑有趣的動漫,優美動聽的音樂,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記得在教授九年級第四單元What would you do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I want to go to Guilin,很自然地引出了本節課將要討論的話題time and money,在歡快的音樂聲中自然也就對我所提出的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25 hours in a day?這一問題產生極大地興趣,本節課重點語法的引入自然貼切,學生討論積極,課堂氣氛熱烈,產生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再有可以把較為簡單的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設計成需要一步步完成的闖關游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不同難度的闖關內容,這樣不僅達到了分層教學的目的,也能使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從而也能大大的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各種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讓英語學習充滿樂趣,長期堅持一定會在教與學的領域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