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我國,當前還有不少國家也在發力反腐。在反腐斗爭中,這些國家的不少經驗值得中國借鑒。
綜觀外國這些反腐經驗,它們可以分為三類:依靠制度體系使公職人員“不能腐”;確立懲戒措施讓公職人員“不敢腐”;利用教育和待遇保障使公職人員“不想腐”。

如何推動“不能腐”
依靠制度體系,盡力降低腐敗發生的機會,這是許多國家確保公職人員“不能腐”的主要措施。
首先,確立合理的公共權力劃分制度,避免權力過度集中帶來的弊端。
國外一些反腐專家認為,如果將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相互分離,將大大降低腐敗發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挪威大大小小400多個城市,市里一切重大事項如預算和決算等的決策權,屬于通過選舉產生的市政理事會,以市長為首的市政廳只有執行市政理事會決策的權力,并向市政理事會報告執行情況。此外,市里的公共工程和政府采購有一套專門的透明機制,市長根本不可能插手。
其次,構建反腐的立體網絡,推動反腐在多層次、各領域展開。
在全國層面通過立法反腐,是許多國家的做法。英國出臺了公共機構行為法、反賄賂法,德國有反腐敗法,越南有預防和反對腐敗法。這些法律對腐敗行為進行了嚴格界定。
除通過法律反腐外,一些國家還在其他層面推出反腐舉措。
在英國,議會反腐是反腐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議會下院設立了十多個與政府部委對口的專門委員會,負責對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此外還通過質詢、投票、調查、辯論等手段對公共機構、政黨、議員和其他官員進行全方位監督。
英國各政府部門和公共機構大多也有內設的審計和投訴部門,成為政府內部反腐的重要渠道。例如,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設有審計委員會和反欺詐服務處,以此確保腐敗行為無處可逃。
第三,確保反腐機構的權威性,以打造運轉高效的反腐平臺。
印度尼西亞設有肅貪委,有權對涉嫌腐敗的高官展開調查;新加坡設有貪污調查局,可以對公共或私人領域的腐敗行為展開調查;美國則設立了特別檢察官制度,賦予其特別調查權和上訴權;阿根廷反腐敗辦公室主要負責對“政府管轄的聯邦機構和附屬組織以及有國家參與的公司、團體和所有其他公共和私營機構”進行反腐檢察工作。
如何推動“不敢腐”
確保政府運作和公共資金使用的透明化,強化輿論監督是一些國家促進公職人員“不敢腐”的主要途徑。
實行政務信息公開。英國建立了較完備的信息公開制度。包括政府部門、地方政府、公共服務機構、公立學校和警察系統在內的公共機構,有義務公布有關自身職權和活動的信息;社會公眾也有權向這些公共機構索取和查詢特定信息。
此外,還有一些國家要求政府部門的采購合同和國企簽訂的公共工程合同都必須在政府網上“亮相”。
觀察人士指出,政務信息公開使得公共資源的調配始終處在社會大眾的監督之下,公職人員履職時自然不敢掉以輕心。
建立可供查詢的罪犯數據庫。馬來西亞政府設有“貪污罪犯數據庫”,將因涉及貪污案件而被定罪者的照片、身份和案情等信息上載并公開。目前,這個數據庫已有將近800名貪污罪犯的信息。
馬來西亞反貪污委員會官員林錦新對新華社記者說,“貪污罪犯數據庫”的建立首先會對其他人產生震懾作用,因為個人信息被公布在這樣一個平臺是很大的恥辱。其次,外國機構和私人企業等都可以參考該數據庫,這將使曾有腐敗行為的人在以后的出國、就業等方面受到很大影響,從而提高了涉腐成本。
加強輿論監督,使腐敗行為難逃媒體法眼。在巴西,媒體經常揭出官員的腐敗丑聞,此外,由于互聯網提供的便利,普通百姓也加入了揭批腐敗現象的行列,形成了相當大的社會震懾力量。越南也借力媒體,主動開通了一些基于互聯網的貪腐信息舉報以及信息交換平臺。
在法國,一些網站和報紙經常刊登政界和商界的調查報道,讓法國政商界人物心驚膽戰。
觀察人士指出,媒體曝光帶來的輿論風暴會嚴重沖擊當事公職人員的聲譽,對試圖涉腐的人員是一種威懾。
加強國際合作,將反腐觸角延伸到海外。越南于2009年簽署了國際反腐敗公約,并從2007年起,每年召開兩次反腐敗國際對話會。印尼則設立了專門機構,方便海外機構和人員向國內肅貪委舉報。不少國家還赴海外追蹤和緝拿涉腐人員。
國外如何推動“不想腐”
在防止腐敗方面,制度和輿論的束縛是外在的,而內心對廉潔的堅守才是鐵律。因此,許多國家特別重視教育對反腐的作用,同時確保公職人員擁有適當待遇,目的就是讓公職人員“不想腐”。
馬來西亞近年來不斷加強對公眾和政府官員的廉政教育。該國反貪污委員會下轄有反貪污學院,負責對反貪污委員會和其他政府部門官員進行打擊腐敗和崇尚廉潔的教育,同時還組織開展反貪污領域的國際交流培訓和對私人企業領域的反貪污教育等。該委員會近來走進小學,開展了“我是除貪小英雄”的運動,讓孩子們從小就在心中種下廉潔的種子。
印尼也高度重視反腐宣傳活動。今年,印尼肅貪委在國際反腐敗日到來之際,舉辦了2014年反腐節。另外,肅貪委在電視、網絡、機場、重要政府機關大規模投放反貪廣告。此外,印尼在全國的小學、初中和高中開設反腐課程,將反腐意識傳給下一代。
給公職人員適當福利待遇,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是一些國家防腐的有效措施。
新加坡給予公務員與市場水平匹配的薪水,但同時嚴格約束非法行為,也就是說,一方面以明確的法律和嚴格的執法打擊腐敗,增加犯罪成本;另一方面也減少腐敗誘因。阿聯酋的清廉指數位于世界前列,這與其公職人員收入較高不無關系。
(據新華社,原題為《中國反腐能從世界借鑒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