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進行座談時的講話中指出:黨員干部掌握著權力,不可避免“各種誘惑、算計都沖著你來,各種討好、捧殺都對著你去,往往會成為‘圍獵’的對象”。
俘虜公權力是“圍獵”的真正目的
當下干部被“圍獵”的問題比較突出。應該說,這種現象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建國初期,一些非法之徒千方百計地拉攏、收買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為其牟取私利服務。作為新中國第一大案的主角,劉青山、張子善就是在不法奸商張文義等人的“圍獵”下,一步步從革命功臣墮落為歷史罪人的。然而,從黨的十八大以來所披露的腐敗案件看,當下干部被“圍獵”的現象,相對于建國初期更加嚴重。被“圍獵”的干部,無論是在總體數量上,還是在行政級別上,都遠超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任何時期。僅就已查處的?。ú浚┘壖耙陨霞墑e黨員干部而言,幾乎是每個涉貪高官的落馬都與被“圍獵”有關。
實踐中,干部被“圍獵”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直接被“獵殺”。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作為“獵人”的不法之徒與作為“獵物”的干部之間。在影響方式上,直接被“獵殺”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快速被“獵殺”,即“獵人”與“獵物”雙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獵物”樂于被“獵殺”;一種是緩慢被“獵殺”,即“獵物”對“獵人”之投其所好,盡管本初意愿可能不強烈,但卻來者不拒,久而久之就順之自然,深陷其中,類似于“溫水煮青蛙”。二是間接被“獵殺”。這種情況主要表現為不法之徒知悉“獵物”的警惕性比較高或不便直接下手,于是首先對其親屬、子女、朋友和秘書等關系親近的人進行“獵殺”,這些人就范后,再借此從外圍迫使黨員干部“繳械”。
萬事皆有因,為什么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黨員干部被“圍獵”?其實道理很簡單,那就是因為黨員干部的手中掌握著大大小小的公權力。作為維系社會秩序的必需品,公權力是個人見人愛的好東西,其奧妙就在于它具有可交換性,能夠為持有者帶來利益。事實上,干部被“圍獵”這一社會現象,歸根結底體現的是權與利的糾纏。如果沒有公權力作為媒介,黨員干部不會成為他人“圍獵”的對象,俘虜公權力才是“圍獵”的真正目的。
是否會淪為“獵物”關鍵取決于自身
應該說,當下干部隊伍的整體和主流是好的,墮為“獵物”的人只是少數。但為什么就是這些黨員干部在被“圍獵”中落入腐敗陷阱?客觀地講,這確實既有社會環境的原因,也有干部自身的因素。從社會環境看,相對于以往計劃經濟時代,“不可否認的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交換原則必然會滲透到黨內生活中來,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上各種各樣的誘惑纏繞著黨員、干部,‘溫水煮青蛙’現象就會產生,一些人不知不覺就被人家請君入甕了”;還有的與一些不良的社會習俗和潛規則相關,“特別是那張巨大的人情關系網,既有形又無形,把很多干部群眾都網在里面”,而被迫成為“獵物”。
但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在事物的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實際上,黨員干部是否會墮落為“獵物”,關鍵取決于自身:一是“本”正不正;二是“行”散不散。信念是本,作風是行;本正而行聚,本不正則行必散。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共產黨人的本。黨員干部沒有這些,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會出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在我們黨員、干部隊伍中,信仰缺失是一個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問題”。對于黨員干部而言,信仰缺失的結果帶來作風不正,享樂思想膨脹,“追求物質享受,情趣低俗,玩物喪志,沉湎花天酒地,熱衷燈紅酒綠,縱情聲色犬馬”;搞奢靡之風,“住房不厭其大其多,車子不厭其豪華,菜肴不厭其精美,穿戴講究名牌,對超出規定的生活待遇安之若素,還總嫌不夠”“要求超規格接待,住高檔酒店,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釀,觥籌交錯之后還要‘意思意思’”“作風不檢點,甚至道德敗壞、生活放蕩,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等等,不一而足。事實表明,任何黨員干部如果本不正、行亦散,那么墮落為“獵物”就是遲早的事。
在行為作風上務必注意:一是情趣須健康。黨員干部要遠離俗套,“自覺追求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久久為功,庸俗的東西就近不了身”,情趣健康則心境高雅、正氣充盈、百毒不侵。二是交往要有道。黨員干部既不要搞小山頭、小圈子、小團伙,又要“堅決遠離各種‘小圈子’‘小兄弟’,堅決杜絕低俗的投桃報李的行為”,特別是在面對紛繁的物質利益時,“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劃出公私分明的界限”,警惕落入扭曲的關系網和人情陷阱。三是行事有底線。黨員干部要守住做人、處事、用權的底線,“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時刻注意自身的形象,干干凈凈地做人、踏踏實實地做事”,而決不要淪為他人謀私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