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共泰州市委組織部公布了一批領導干部任前公示。其中,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程建設質量管理處現任處長秦金平,擬任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總工程師。就在前一天,有網友通過照片形式將秦金平財產公示發至網絡稱,其名下有4處房產,共計5000多平方米。10月30日,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據調查有3處是其父公司未售出的房產,1處是別人抵押給其父的房產,近三年陸續以其名義辦下房產證。秦金平現任職務與其父親的房地產開發公司沒有直接監管關系,雙方在業務上不存在交集。此外,秦金平擬任的總工程師崗位要求與其父親贈予巨額房產沒有沖突。
對此,輿論曾經提出質疑,秦金平其父親是泰州市下轄的姜堰區地產商人。一邊是身為住建局官員的兒子,一邊是從事房地產業的父親,無論是行業重疊還是業務從屬,都引人遐想。更有人從秦金平的履歷得知,其過去就長期在姜堰區住建局任職,是否存在利用自己的職務便利、權力資源為其父提供便利的行為,更是值得關注。
那么,我們可以說,在任前公示之后,秦金平是否能繼續擔任所擬任的職務,存在不同可能性,關鍵在于泰州市組織部門對群眾意見的調查認定。如果組織調查認為,秦金平的房產來源正當,其本人也不存在利用權力為父親謀利的問題,他依然可以擔任擬任的職務;反過來,如果組織部門對群眾意見進行調查,確實發現了其利用權力為父親謀利或提供便利的問題,也就可能取消這一任職。于是,我們希望,無論秦金平最終是否任職,原公示部門都應該向公眾作出解釋:繼續任職的理由是什么,中止任職的原因又是什么,這才能為整個任前公示畫上圓滿的句號,也是對群眾意見的最圓滿回應。
中組部在2001年1月發出的《關于推行黨政領導干部任前公示制的意見》提出,公示程序分為四個步驟:其中的第三步就是“調查核實群眾反映的問題,并向署名或當面反映問題的群眾反饋調查核實結果”。這就是說,對于任前公示后群眾反映的問題,調查核實情況是需要向提出意見的群眾反饋的。當然,2001年沒有網絡,因此不可能出現群眾通過網絡提出問題的情況,那么,當今天有了網絡,群眾在網上提出了意見,而且很快成為輿論和媒體關注的熱點,有關部門公開回應調查核實情況,就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了。所以,對于千萬資產的官員秦金平任前公示后的任用情況及其原因,就需要向公眾作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