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環境污染嚴重,又是一個人均擁有水資源貧乏的國家,環境保護、水污染防治、依據當地水資源及經濟情況合理進行污廢水利用已成當務之急。建設中水系統,不但可以節約用水,并且可以一定程度防止水體污染。在人們對于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觀念的影響下,為了能夠緩解我國水資源缺乏的局面,在建筑給排水工程中需要做好相關的節水工作,合理的設計中水系統,從而保證建筑物能夠真正的達到節水的目的。
關鍵詞:給排水;中水系統;措施
1.建筑中水系統的定義
將生活污水(建筑物的冷卻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等)作為水源,經過適當經物理、化學方法的工藝處理后作雜用水,其水質指標間于上水和下水之間,稱為中水,相應的技術稱為中水技術。經處理后的中水可用于廁所沖洗便器、綠化、洗車、園林灌溉、道路保潔、城市噴泉、空調冷卻及水景等供水系統。對于淡水資源缺乏,城市供水嚴重不足的缺水地區,采用中水技術既能節約水源,又能使污水無害化,是防治水污染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目前及將來長時間內重點推廣的新技術、新工藝。
2.發展建筑中水技術在建筑給排水中的優越性
中水開發與回用技術近期得到了迅速發展,在美國、日本、印度、英國等國家(尤以日本為突出)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些國家均以本國度、區域的特點確定出適合其國情國力的中水回用技術,使中水回用技術越來越臻于完善。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發展和工業的發展,用水量正在急劇增加,大量污廢水的排放嚴重污染了環境和水源,造成水源日益不足、水質日益惡化,擔心水源的開發工程用相當的艱巨。還有近年來,經濟的杠桿在水源的保護中逐漸發揮作用,由于自來水水費和排污費不斷上調,中水的運行成本已經普遍低于所繳納的自來水水費和排污費之和,在使用中水的經濟方面已變現的越來越明顯的優越性。加之中水技術的發展越來越成熟,設備越來越先進,這樣處理后的水質能夠滿足國家規定的標準。
我國的中水技術發展和應用是從改革開放時開始的我國,這一技術已受到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重視并對建筑中水回用做了大量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在全國許多城市如深圳、北京、青島、天津、太原等開展了中水工程的運行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受到了相當好的收益,如北京的國貿大廈是我國較早通過中說運行管理驗收的單位,自1990中水投入使用以來,每日中水超過500立方米用于沖廁所,多年來不需補充自來水,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北方交通大學的中水設施收集學校浴室的洗浴排水,經處理后用于校園綠化,操場噴灑除塵,起到改善環境、凈化空氣的良好作用。
3.中水技術要注意的問題
中水處理流程應根據中水原水的水質、水量及回用對水質的要求進行選擇。進行方案比較時還應考慮場地狀況、環境要求、投資條件、缺水背景、管理水平等因素,經過綜合經濟技術比較確定。由于目前中水處理范圍多為小區和單獨建筑物分散設置類型,在流程選擇上不宜過于復雜,宜按下列要求進行:(1)盡量選用定型成套的綜合處理設備。這樣可以做到簡化設計,布置緊湊、節省占地、使用可靠、減少投資。(2)對于中小型規模的中水處理站,不可能配置較多的運行操作人員。為了便于管理和維護,在處理工藝的選擇上,宜采用既可靠又簡便的流程,以減少運行人員。(3)中水處理設施一般設在人員較為集中的生活區(如居住小區、建筑物內部),在設置地點的選擇上要考慮臭味、噪聲等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故一般中水處理站多設在地下室、自成獨立的建筑物或采用地埋式處理設備。(4)中水處理工程的投資效益是普遍關注的問題。目前使用不夠廣泛的主要原因除了節水意識較差以外,主要是初期投資和處理成本較高。因此,原水水源選擇,可以根據回用要求,盡量選擇優質雜排水或雜排水,以便簡化流程減少一次投資,降低處理成本。另外還要考慮處理后的回用水能夠充分利用以避免無效投資。百度上找到的,看能否有幫助。
4.建筑中水處理技術
4.1為了將污水處理成符合中水水質標準的水,一般要進行三個階段的處理:
(1)預處理該階段主要有格柵和調節池兩個處理單元,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中的固體雜質和均勻水質。
(2)主處理該階段是中水回用處理的關鍵,主要作用是去除污水的溶解性有機物。
(3)后處理該階段主要以消毒處理為主,對出水進行深度處理。保證出水達到中水水標準。主處理的方法
4.2按目前已被采用的方法大致可分為三類:
(1)生物處理法利用水中微生物的吸附、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包括好氧和厭氧微生物處理,一般以好氧處理較多。
(2)物理化學處理法以混凝沉淀(氣浮)技術及活性炭吸附相結合為基本方式,與傳統的二級處理相比,提高了水質,但運行費用較高。
(3)膜處理采用超濾(微濾)或反滲透膜處理,其優點是SS去除率很高,占地面積與傳統的二級處理相比,減少了很多。但目前對此工藝在實際應用上還存有一定爭議
5.建筑中水系統的選擇、回用、水量平衡及處理工藝
5.1中水系統的選擇分三種情況考慮
(1)有市政中水管網,有市政排水管網:小區內排水采用污廢合流(雨水系統單獨考慮),排水經化糞池簡單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中水系統水源為市政中水。
(2)無市政中水管網,有市政排水管網:小區內排水采用污廢分流。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廢水經小區廢水管網收集至小區中水處理站,處理達到回用。中水系統原水為小區回收的雜排水。
(3)無市政管網,小區內排水采用污廢合流。排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經小區污水管網收集至小區污水處理站,處理達到回用標準后回用。中水系統原水為小區內回收的排水。
5.2中水回用范圍
合理設計中水回用系統,需要根據小區內用水情況,結合中水供應量,合理確定中水的回用范圍。
5.3水量平衡
因原水和中水用水每小時都不是均勻的,而處理設備需在均勻水量符合的條件下運行,水量平衡措施就成了控制資源和能源浪費的關鍵。
(1)儲存調節:原水調節池應按中水原水量及處理量的逐時變化曲線求得,中水池-存池應按處理量及中水用水量的逐時變化曲線求算。原水變化曲線及中水用水曲線可根據排水建筑的性質-使用情況參照同地區類似建筑的資料擬定。
(2)運行調節:利用信號控制處理設備自動運行,并合理調整運行班次,可有效的調節水量平衡。
5.4處理工藝
工藝流程:生活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毛發收集器-----mbr反應器-----自吸泵------中水水箱-----回用水泵----消毒系統。(如圖下所示)
6.結語
在遵循生態規律、經濟規律、社會發展規律等的前提下,在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范圍內,在完善的法律體系框架內,以政府為主導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管理、經濟、宣傳教育及科技的手段和措施,統一管理,科學配置,不僅能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用水供需矛盾,解決高峰期缺水問題。還能減少污水排放量,保護環境,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建立節水型的社會。
參考文獻:
[1]李宏武.建筑給排水中節水技術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08,4:77-78.
[2]趙明.淺談建筑給排水中節水技術及中水系統設計[J],2011,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