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561500
摘要:為安全、優質、快速完成在建的劉家莊隧道,在現場測試和室內試驗、計算基礎上,優化施工方案,提出大斷面隧道穿越偏壓富煤軟巖施工應對措施,以期為劉家莊隧道以及類似工程安全、快速及高質量完成提供指導和借鑒。
關鍵詞:富煤軟巖;鐵路客專;影響分析;安全、快速施工
1概述
我國是一個多山國家,發展鐵路交通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隧道的建設問題。隧道現場監控量測,是從個體到群體解決隧道與地下工程力學、設計、施工問題的一種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徑。
因各條隧道的地質條件不同,隨著斷面增大,其圍巖穩定性變化加大。若圍巖比較軟弱,則巖體整體強度低,自穩能力差,隧道開挖后自穩時間僅為幾個小時,甚至沒有自穩時間,易出現冒落破壞,形成安全事故。因此,在大斷面隧道穿越富煤軟巖施工中經常出現不均勻受力(存在應變梯度)、荷載(應力)多次重復作用、邊界受有約束、達到相同應力值的途徑不同等復雜的受力狀態問題。為安全、優質、快速完成該隧洞的施工,課題依托在建的劉家莊隧道,在現場測試和室內試驗、計算基礎上,優化施工方案,提出大斷面隧道穿越偏壓富煤軟巖施工應對措施,以期為劉家莊隧道安全、快速及高質量完成工程提供指導。
2穿越富煤軟巖偏壓古滑體地層大斷面鐵路客專隧道開挖后變形特點
根據施工多個循環的跟蹤觀察、數據收集、結果分析。基本確定該隧道開挖變形經歷了緩慢變形階段、變形加速階段、緩慢變形階段及變形逐步穩定階段。隧道初期支護變形的特點表現為拱頂沉降量相對較小而周邊收斂變形相對較大。由于偏壓線路右側相對線路左側收斂值大。上臺階開挖后拱頂沉降變形約在7 d逐步趨于穩定。中、下臺階及仰拱開挖后發生明顯3次變形,變形速率明顯增大;初期支護噴射混凝土產生裂縫,且局部發生脫落。
3穿越富煤偏壓地層大斷面客專隧道施工各項參數對隧道安全和穩定的影響分析
3.1數值模型參數及相關假定
由于實際施工中是采用三臺階仰拱法施工,故數據模擬分析也以三臺階仰拱法為例。
數值模擬中作如下假定:①介質均為各向同性的連續均勻介質,忽略節理、層理與剪切帶等地質軟弱面造成的介質不連續情況;②不考慮地下水對隧道造成的影響;③模型按照彈性來考慮;④初期支護中的鋼架和網片等可按照剛度等效原則等效到初期支護中來模擬,計算采取殼單元來模擬初期支護與臨時支護。初始地應力包括初始自重應力和構造應力。然而目前構造應力的影響很難被預計,故在分析中略去這一因素,直接用自重應力場來代表初始應力場。根據圣維南原理,對于山嶺隧道,數值計算中的圍巖尺寸一般取隧洞開挖斷面的3~5倍的洞徑(或洞跨),模型邊界沿模型x方向取50m,沿負x方向也取50m,沿負y方向取40m,沿y方向取60m,沿負z方向取為60m,整個隧道模型建成后大小為100m*100m*60m,隧道開挖軸線方向2m一個網格,模擬施工中的步距。
3.2三臺階仰拱法施工模擬步驟
滬昆客專劉家莊隧道出口三臺階仰拱法施工各分部情況主要施工模擬步驟如下:(1)建立三維實體模型,施加重力加速度和邊界條件,求解,得到初始應力場;(2)開挖上臺階土體,縱向開挖至2m處,及時施作初期支護,求解;(3)上臺階土體繼續開挖以及繼續及時施做初期支護,開挖步距為2m,開挖一步,求解一步,當上臺階開挖至4m時,同時開挖中臺階土體至2m處,及時施作初期支護,求解;(4)上、中臺階同時開挖以及同時及時施做初期支護,開挖步距為2m,開挖一步,求解一步,當中臺階開挖至6m時,同時開挖下臺階土體至2m處,及時施做初期支護,求解;(5)上、中、下臺階同時開挖以及同時及時施做初期支護,開挖步距為2m,開挖一步,求解一步,當下臺階開挖至12m時,同時開挖底部仰拱部分土體至2m處,及時施做初期支護,求解;(6)各分部同時向前開挖,開挖步距為2m,開挖后及時施作初期支護,求解,開挖一步,求解一步。
3.3圍巖累計沉降位移場分析
當隧道采用三臺階仰拱法穿越研究斷面時,隧道施工中各分部穿越研究斷面所形成的研究模型中研究斷面上的圍巖累計沉降位移:(1)上臺階穿越研究斷面后,研究斷面上拱部上側附近圍巖出現了較大的累計沉降位移,最大沉降點出現在拱頂。上臺階底部全部向上隆起,最大隆起點出現在上臺階底部中點。這是因為研究斷面上上臺階分部突然被開挖,圍巖向隧道內移動,應力釋放,導致出現了較大的沉降位移與較大的上隆位移。(2)中臺階穿越研究斷面后,研究斷面上拱部上側附近圍巖出現了更大的累計沉降位移,最大沉降點任在拱頂出現。中臺階底部出現了更大的圍巖隆起,隆起現象更加嚴重。(3)下臺階穿越研究斷面后,研究斷面上拱部上側附近圍巖大規模大位移沉降現象得到緩解,但拱頂附近沉降任在繼續增加。下臺階底部圍巖大規模大位移隆起現象也得到緩解。中臺階邊墻附近圍巖累計沉降位移較小。(4)底部仰拱穿越研究斷面后,研究斷面上的初期支護得以封閉成環,拱部附近圍巖沉降已基本上得到控制,仰拱底部圍巖上隆也基本上得到了控制,沒有再產生過大的異常變形。這說明初期支護封閉成環后,整個結構已基本上趨于穩定。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當隧道采用三臺階仰拱法穿越研究斷面時,各分部分別穿越研究斷面對研究斷面圍巖造成的影響很大,這種影響的變化也很大,該施工方案雖然對斷面劃分較少,但各分部支護不能立即成環,各分部穿越研究斷面所引起的研究斷面上累計沉降區域較大,圍巖上隆區域也較大。
4穿越富煤軟巖偏壓古滑體地層大斷面鐵路客專隧道施工力學效應特征
4.1 隧道圍巖應力場分析
當隧道采用三臺階仰拱法施工時,研究模型中研究斷面上圍巖最大主應力圖可知:(1)當上臺階穿越研究斷面后,研究斷面上圍巖中上臺階底部靠近左右拱腳處出現了較小的應力集中,且為拉應力,最大值為1.13MPa,三臺階底部出現方形拉應力區,應力值都很小,隧道附近圍巖除此處拉應力區外,其余皆為壓應力區。原因在于,研究斷面上上臺階部分被開挖,造成了相當大的臨空面,拱頂附近圍巖在豎向壓力作用下向隧道內移動,迫使拱腳分別向隧道兩側圍巖內移動,使得上臺階底部出現拉應力區,尤以底部靠近拱腳處為最大。(2)當中臺階穿越研究斷面后,研究斷面上圍巖中中臺階底部出現了弓形拉應力區,中臺階底部靠近拱腳附近出現了拉應力集中,最大值為0.597MPa,比上臺階穿越研究斷面后產生的最大拉應力值小了47%,但拉應力區域有所增大。中臺階拱腳處出現了較大的壓應力集中,最大壓應力值為0.92MPa。(3)當下臺階穿越研究斷面后,研究斷面上圍巖中下臺階底部雖出現了拉應力區,但比起中臺階穿越研究斷面產生的圍巖拉應力區,不僅區域變小,最大拉應力值也小了10.5%。中臺階拱腳處有較大的壓應力區域,但比起中臺階穿越研究斷面產生的中臺階拱腳處圍巖壓應力區域要小很多。(4)當底部穿越研究斷面后,研究斷面上隧道附近圍巖中均出現了壓應力區域,拱頂上側附近圍巖與仰拱下側附近圍巖中出現了較小的壓應力區域,隧道左右邊墻附近圍巖中出現了較大的壓應力區域,從整體上看,隧道附近圍巖中并無出現應力集中現象。
4.2 初期支護結構應力分析
當隧道采用三臺階仰拱法施工完畢后,初期支護結構的最大與最小主應力:當隧道采用三臺階仰拱法完成施工后,針對最大主應力場進行分析,初期支護拱頂外測大部分區域受壓,只在洞口處出現小范圍的拉應力區,最大壓應力值為0.465MPa。初期支護結構拱頂內測區域全部受拉,洞口處部分區域發生拉應力集中,其最大值為24.6MPa,此區域在施工中要特別注意,及時加強此區域的初期支護,必要時要加一些臨時支護來確保此區域的初期支護不被拉裂。
參考文獻:
【1】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煤礦安全規程【S】.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
【2】鐵路瓦斯隧道技術規范.(TB10120-2002/J160-2002)【S】.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2
【3】關寶樹.隧道工程設計要點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9號.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定【S】.2009
【5】關寶樹.隧道施工安全的評價方法.【J】.隧道及地下工程.19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