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河市愛輝區望峰機械化防火站;2.黑河市愛輝區林業局森防站
摘要:黑河市城區綠化整體規劃,充分利用已建和續建公司的綠地,同時做好小區及庭院、公路兩側及立體空間的綠化,調動社會資金,加強綠化工程的監督管理,發揮政府的行政協調促進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提高城區綠化的整體效果。
關鍵詞:綠地;規劃;實施;對策
黑河市城市綠化以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按照黑河市政府整體規劃,城市綠化與黑龍江、市內廣場及道路緊密結合,形成獨特的綠地景觀,“城在綠中,綠在城中”的格局基本成型。為更好地建設生態園林城市,實行整體規劃建綠,改造增綠,點上鋪綠,線上延綠,面上插綠的辦法,提出如下對策:
1.續建公園綠地的建議
1.1 以重點綠化工程帶動城市綠化,有重點、有計劃地抓好龍江公園、大黑河島生態植物園等后續建設,切實達到“城在綠中”的目的。
1.2 已建公園的護綠
清理已建成的王肅公園和龍濱公園內及其綠地中與其整體格局不相符的私搭亂建,以及廣告牌、廣告標語等,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亂控和亂占綠化用地,例如對王肅公園的清理等。
1.3 小區、院區的補綠
認真做好居民區和單位院內及門前的綠化,開展園林單位、園林式小區的創建活動,重點補植、增植苗木,提高面上的綠化水平。
1.4 街頭綠地擴綠
結合老城區改造、“城中村”的改造、拆建及河道整治等,新建設小綠地、小游園,以提高綠地覆蓋率。
1.5 租用閑地造綠
對近期暫不建設或閑置地塊采取租賃辦法進行綠地建設,
1.6 臺面及立體墻面建綠
推廣垂直建綠、實施垂直綠化,利用屋頂、陽臺、墻面等綠化載體,提高城市整體綠化水平。
2.對城區道路綠化的建議
2.1 道路綠化規劃原則
2.1.1 根據不同的道路規格確定綠化類型。40米以上的道路要設置隔離綠化帶,8米以上的人行道應該增設街頭花壇,較小的次干道選用冠幅較小的矮小樹種為宜。
2.1.2 要提高道路綠化環境效益。道路綠化是道路景觀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樹種的配置要以產生最佳的街景效果為標準。如云棚作行道樹、小葉丁香作隔離帶,喬灌結合,高矮協調,絢麗無比。
2.1.3 要有利于提高環境質量。綠化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環境,故宜選擇搞污染能力強、滯塵性強的一些樹種,切忌有毛和有毒的樹種。
2.1.4要合理組織交通。通過綠化帶的隔離引導交通。綠島、綠帶植物配置既要美觀,又不要阻礙視線,體量也不宜過大。
2.1.5要遠期和近期相結合。植物配置要近期效果大于長期效果,因此要適量配置近期效果明顯的速生樹種。
2.1.6 要“適地適樹”和“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的發揮樹種的生物特性,達到理想的綠化效果,慎防勞民傷財。
2.2 道路植物配置原則
2.2.1 要以鄉土樹種為主,體現地方特色,滿足城市道路綠化骨干樹種與景觀多樣性和植物生態平衡性相協調。
2.2.2 要喬灌木結合,常綠與落葉相結合,針葉與闊葉合理搭配。構成上、中、下三層結構,產生賞心悅目的的最佳綠化效果。
2.3 對綠化資金投入與管理的對策
資金短缺是制約城市綠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城市綠化步伐,提高綠化質量,必須采取多條腿走路的方針,引入市場機制,動員全社會參與,以減輕地方財政投資的壓力。
2.3.1 堅持政府投入為主。城市綠化是公益性事業,其建設管理投入應以政府為主。綠化資金主要來自城市維護建設費,同時可在土地出讓金收入中按比例安排一定比例的綠化建設資金。
2.3.2 發動全社會積極參與。一是按照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搞好義務綠化,機關企事業單位按規劃要求搞好各自的庭院和廠區綠地;二是開展樹木的認養、冠名和義務植樹等活動;三是加強部門間的合作,加強與林業、農業、水利和國土等部門的聯系,共同搞好大環境的綠化建設。
2.3.3 健全市場化運作機制,要把通過規劃公共綠地項目推向市場,實行種植、養護的招標,節省綠化建設投資和綠化管理費用。
2.3.4 實行“綠線”管理制度,劃定城市綠化“綠線”范圍,提高控制性要求,并確保綠化建設用地,提高綠地覆蓋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加強執法檢查和監督管理,嚴肅查處違法占綠、毀綠和任意改變綠地性質事件。綠化工程要與建設工程同時規劃、同時施工,同是驗收。
2.3.5 加強公告教育,增強護綠意識。在綠化管理過程中要注重市民綠化意識的培養,使全體市民在參與綠化建設與享受綠化成果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家園”意識和愛綠護綠意識。
3.創新綠化管理體制的對策
要堅持城市綠化“一盤棋”觀念,強化園林行業主管部門的行政職能,打破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的現狀,提高行業管理與執法力度。
3.1 綠化項目前期參與制
從項目確定、設計定位、標準要求到招標文件擬定等工作,由相關專家及行業主管部門進行前期參與和設計交底。
3.2 工程設計圖紙審核制
加強園林綠化設計管理。一是要掌握園林綠化設計招標的一整套程序,以規范其設計市場;二是設計單位要著重在綠化細化上下功夫,以提高綠化的藝術性;三是要加強對園林設計的審查。
3.3 工程竣工驗收規范制
工程竣工后,施工單位應進行施工資料整理,作出技術總結,提供有關文件,于一周前向驗收部門提請驗收。驗收內家包括:是否符合設計要求,苗木數量規格是否達標,樹木花卉植物成活率是達標,附屬設施是否達到驗收標準,且是否在第一個綠化季節完成綠化任務。
3.4 施工隊伍市場準入制
依據城鎮園林綠化相關法規,制定綠化市場準入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對所有進場的施工單位進行資質評定、復審和確認制度。市場準入的審查內容包括:守法經營、誠信守信、履約情況、施工質量、安全措施等方面,從而限制不具備相應資格和能力條件的施工企業進入綠化市場,杜絕工程竣工后幾年都不驗收、不移交的現象。
3.5 施工管理備案制
綠化施工企業包括監理單位都要進行備案,由行業主管部門對綠化工程實行質監管理。工程的設計按審批權限批準后不得隨意修改、變更,確需進行重大變更的項目要重新進行審核。園林綠化施工企業應當嚴格按照設計規范和工程建設標準組織施工,并接受園林綠化主管部門驗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未達綠化要求的實行一票否決。
3.6 綠化工作社會責任制
園林綠化的維護和管理,并非園林部門一家的事情,要依靠政府的行政推動和社會的共同參與。交通部門應承擔城市快速通道兩側的綠化,文化管理部門應承擔保護和恢復建設文物古跡的重任,各企事業單位及各房地產開發公司應承擔相應的綠化義務,每個市民應該履行義務植樹的責任,同時保護發城市中的每一棵樹木花草。
參考文獻:
[1]北京市園林局,《城市園林綠化手冊》,北京出版社,1983年8月
[2]黑龍江省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黑龍江省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2001年9月
[3]黑河市環境保護局,黑河市環境質量報告書(2010~2015),2010年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