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園林管理處 河南周口 466000
摘要:城市道路綠地是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城市居民接觸最密切的生態景觀,是凈化城市空間環境的首要屏障,是整個城市用地系統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道路綠地的功能,然后以周口市為例,闡述了周口市道路綠地現狀及規劃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周口市;道路綠地;規劃;植物配置
一、城市道路綠地的功能
(一)環境保護功能
隨著城市機動車數量的不斷增加,噪音、廢氣、粉塵、震動等對環境的污染也日趨嚴重。加強對道路綠化比重的合理配置、保證必要的建筑間距是改善城市環境的有效措施之一。道路綠化可以凈化空氣、降低噪音、調節和改善小氣候及保護路面和行人。
(二)安全功能
道路綠化可以起到引導、控制人流和車流、組織交通、保證行車速度、提高行車安全等作用,可以防止火災蔓延,有助于增強道路的連續性和方向性,并從縱向分隔空間,使行進者產生距離感。
(三)景觀功能
道路綠地是道路環境中的重要景觀元素。道路綠地的帶狀或塊狀綠化的“線”性可以使城市綠地連成一個整體,可以美化街景,襯托和改善城市面貌。因此,道路綠地的形式直接關系到人對城市的印象。現代大城市有很多不同性質的道路,其道路綠地的形式、類型也豐富多彩。綠化在視覺上能給人以柔和安靜感,并以樹木、灌木、草地、花卉等點綴著城市的道路環境。它們以不同的形狀、色彩和姿態吸引著人們,具有多種多樣的觀賞性,大大豐富了城市景觀。
(四)生態廊道功能
通過道路綠地可以使城市內部的道路、綠地、公園等,與城市外圍的田園、山體、河流等生態環境聯系起來,形成連續的綠色生態走廊,為構建城市良好的生態環境、綠化景觀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通過綠化廊道的通風、遮蔭等功能,可以改善道路及其附近地域小氣候生態條件。
(五)抗災功能
連續的道路綠地具備特有的防護功能,尤其是以種植喬木、灌木為主的綠地能有效地起到防風防火的作用;大面積的道路綠地能抗洪防震,起到阻擋洪水和疏散人群的作用,是城市其他防災抗災設施的輔助用地。
二、周口市道路綠地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市道路綠地建設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在加快城市道路規劃建設的過程中,應多考慮道路通行功能,對城市道路綠地的生態作用、景觀作用尚未引起足夠重視,造成道路建設與道路綠地建設脫節。有些道路的規劃建設,往往是先進行道路的建設,在預征土地時,沒有留出足夠的綠化用地,路建成后發現道路兩側的綠化隔離帶寬度不夠,再重新征地,甚至有些土地已無法征到,達不到預期的綠化效果和景觀,形成殘缺不全、形態不整的景觀。有些地塊重復建設,使本來已經很緊張的綠化經費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二)缺乏整體規劃,功能分區不盡合理
城市道路綠地建設停留在簡單綠化的層面,未上升到應作為城市重要景觀的高度,缺乏明確的指導思想和整體規劃設計,未能與周口市整體定位和深厚傳統文化底蘊內涵密切關聯,導致城市道路綠地主題不突出,缺乏系統性、整體性、連貫性、思想性和特色性。同時,市區道路綠地具體擺布和功能分區不盡合理,有的存在盲目性,有的已經落后于城市發展需求,有的缺乏前瞻性。
(三)綠化植物種類單調、配置不合理
城市道路綠地植物種類單調,常用于道路綠化的喬、灌木不過20余種,綠地建設尚未形成有線有面、有高有低、有主有次、靈活多樣的喬、灌、草立體種植結構,季相變化少,夏、秋季節開花的花灌木種類少,設計手法單調,達不到“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效果。應該加大常綠、半常綠喬灌木及宿根花卉的應用力度,充分發揮道路綠地的潛在生態效能。
三、周口市道路綠化發展對策
(一)嚴格執行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規定標準
在城市道路規劃設計和建設施工過程中,應認真按照相關行業法規文件之規定,科學擺放綠地位置,嚴格落實面積標準,為營造優美道路綠地景觀和良性綠地生態系統留出空間。
(二)加強城市道路綠地的整體性設計
樹立“大綠地”觀念,以營造山水園林城市景觀和形成城市綠地生態系統為目標,加強城市道路綠地整體性設計以及城市道路綠地與城市其他綠地系統的整體性設計和關照通連,努力形成城市綠地系統渾然一體,四通八達,氣運通暢,綠樹連綿,繁花似錦,綠草如織,點、線、面有機結合,高、中、低錯落有致的城市綠地景觀系統,成為城市動植物繁衍更新的生態樂園。同時,注意道路綠地具體功能區劃分的科學性,既考慮現在,又兼顧長遠,注重積累,綜合協調,實現綠地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三)豐富綠化樹種
周口市位于河南東南部,屬于暖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特點是冷暖、干濕差異顯著,四季分明,光熱資源充沛,雨量集中。全年平均氣溫12.7℃,極端最低溫-23.0℃。年均降雨量為496.4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6月~8月。土壤主要是潮土和鹽土土類。根據周口市的自然環境及氣候條件,周口市的道路綠化樹種中行道樹可選擇欒樹、懸鈴木(法桐)、白蠟、國槐、五角楓、銀杏、苦楝、臭椿、黃連木、楸樹等以豐富行道樹種類。灌木可種植推廣的有:平枝子、黃刺玫、紅瑞木、大葉黃楊、女貞、棣棠、錦帶、紅葉石楠、月季、丁香、南天竹、桂花、金銀木等。
(四)合理植物配置
1、交通性主干道
由于機動車輛交通量大,道路中央可以種植常綠的粗放型灌木或設置隔離桿;非機動車道的綠化分隔帶可種植高大、有地方特色的喬木,并配置吸附灰塵較好的灌木和草;人行道上間隔種植有季節變化、葉相美觀的灌木和花卉。
2、交通性次干道
道路中央可以不必設置隔離帶;非機動車道的綠化分隔帶主要種植吸附灰塵較好的灌木和草;道路的綠化重點放在人行道,種植有季節變化、樹形美觀、冠幅大、遮蔭效果好的喬木,并配置易修剪的灌木和花卉。
3、分車綠帶的植物配置
分車綠帶可以采取喬、灌、草相結合的復層種植結構,喬木宜靠近自行車道種植,灌木宜靠近機動車道種植且高度以不遮擋司機視線為佳,這樣可以較大程度地削減噪聲并將汽車尾氣阻擋在機動車道上,使干道兩側人行空間空氣清新、環境安靜。在車輛轉彎處不宜種植妨礙視線的喬灌木。
4、行道樹綠帶的植物配置
行道樹的配置應注意喬、灌、草相結合形成多層復合結構,形成有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觀。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之間沒有綠化帶的道路,不宜配置樹冠較大、高空容易郁閉的樹種,否則,不利于汽車尾氣的擴散。
5、路側綠帶的植物配置
由于綠帶寬度不一,植物配置各異,如果街道兩側建筑景觀較好,在綠化選擇上,可選擇草坪、花壇或低矮的綠籬,栽植喬木要選擇樹冠較小、樹干較高的品種,株距適當加大,不遮擋行人觀看建筑景觀的視線。
6、增加街旁游園綠地,拓展綠色生態休憩空間
街旁小游園應作為相對狹長、封閉的道路綠地的有益補充,應與道路綠地融為一體,互相幫襯,形式多樣,各具特色,豐富景觀、美化市容,提高道路綠地文化內涵和藝術品位。
結語
綜上,城市在不斷地發展與建設過程中,城市道路也隨之更新和建設。與此同時,道路綠地景觀與城市形象的聯系也越發緊密,而道路使用者對道路綠地的布局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于中國現代城市進入汽車時代,道路尺度明顯擴大,機動車道上的綠化景觀可以相對減弱,而應更多地關注道路人行空間的綠化景觀規劃設計,創造舒適、安全、人性化的道路綠化景觀。
參考文獻:
[1]劉虹.關于城市道路綠地景觀規劃設計的思考[J]. 浙江科技學院學報. 2009(01)
[2]高曉君,劉倩,谷康. 老城區城市道路綠地景觀更新[J]. 山西建筑. 2009(36)
[3]李勁廷.城市中心區道路綠地綠化設計——以成都市中心區林蔭大道規劃設計為例[J].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