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大棗,可能很多人都會涌起親切之感,也許是那紅彤彤的果實給人帶來的喜悅感,抑或是那一棵棵枝繁葉茂的棗樹給人帶來的歸屬感,似乎看見大棗,就能嗅到豐收和家的味道。每當到了大棗成熟的季節,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備上點大棗,一則是人們歷來把大棗視為良好的滋補品,具有益心潤肺、養脾健胃、益氣生津、補血養顏的功能,同時還具有“維生素之王”的美譽;二則是大棗多在秋收之際成熟,即使現代人多居城中,也依然樂于享受豐收帶來的愉悅。
棗樹品種很多,其中有一種“金絲棗”頗受人們的喜愛。所謂“金絲棗”是指掰開半干的紅棗,可清晰地看到粘連果肉的縷縷金黃色糖絲,拉伸延長二三寸而不斷,故而得名。金絲棗肉厚核小,核肉比為1∶5.5,維生素含量極高,干棗肉含糖量達76%-80%,肉質細膩鮮甜,制干率達55%。具有果皮薄而堅韌,耐貯存的特點。而遼寧北票上園鎮正是這金絲王大棗的原產地。
北票金絲王大棗的種植歷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據《蘇秦傳》記載,蘇秦拜相后,曾親赴燕國,對燕文侯說:“南有碣石雁門之饒,北有棗栗之利,民雖不細作,而足于棗栗矣,此所謂天府也……”由此可見,在春秋戰國時期,金絲王大棗在北方已經廣為種植。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這句話用在作物的種植上也不為過。作物成長的優劣,與種植的這片土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北票地處遼寧省西部地區,位于大凌河的中游。北票是一個“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丘陵山區,從地圖上看,北票雖四周環山,卻有凌河及其支流貫穿中部形成較寬闊的河谷平原。北票地區的地表、地下水資源豐富,遼寧省第三大的白石水庫就坐落于此。北票屬溫帶亞濕潤區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日照時數長,積溫高,晝夜溫差大,全年熱量條件充足,適合各種溫帶水果的栽培。北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所形成的自然氣候也造就了北票金絲王大棗獨特的品質。
金絲王大棗果實呈橢圓形,表皮深紅色,色澤鮮艷,外形美觀,大小比較整齊,平均單果重10.92克,最大單果重15.6克。果肉淡黃色,肉厚核小,以甜為主,略有酸味,松脆爽口,飽食胃中亦無不適感,可食率達94.9%,含可溶性固性物24%,糖22.58%,可滴定酸8.76g/kg,鈣169.8mg/kg,鐵3.78mg/kg,維生素C364mg/100克,重金屬殘留不超標。也許正是這些優勢,才推動了北票金絲王大棗的快速發展。
不管多么優質的產品,總要接受市場的檢驗,在不斷的鍛造中打造出金字招牌。北票市為了使金絲王大棗得以快速發展,逐步走上了一條探索品牌建設的道路。
早在2001年,北票市政府就啟動了退耕還林工程,農民利用豐富的資源對山棗進行了改接,增強了棗樹的抗寒、抗旱能力,改接后的棗樹生長快、結果早、產量高、可快速成園,結出的大棗含糖量高、酸甜適口。這些大棗逐步打開了市場,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認可。隨著市場上對北票金絲王大棗認知度的提高,大棗也成了北票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以北票市中上等栽培管理水平計算,畝栽植100株,株產10市斤,每市斤價格10元,畝產可達1000市斤,畝產值可達萬元,經濟效益顯著。在這些典型的示范和帶動下,北票農民對于發展大棗產業的認可程度和積極性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截止到2010年底,北票市的大棗栽培面積就達到了50754畝,占全市重點經濟林(不含山杏)面積的50%以上。北票市政府借著這股勢頭先后成立了大棗生產合作社、合作聯社,發展至今,合作社已有七百八十余戶成員。
在逐步的探索中,北票市逐漸打造出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品牌,也走出了一條得到市場認可的道路。2006年,北票金絲王大棗在朝陽市舉辦的果品評審會上獲得金獎,被評選為“遼寧特色經濟林產品”,2009年被評為“全國首屆森林食品博覽會金獎”;在2012年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北票市今后的發展目標是要打造中國北方“金絲王大棗”第一市,奔著這個目標,北票利用現有的山棗資源,每年至少改接優良品種大棗1萬畝以上,建立棗樹育苗基地200畝以上,以采取生根粉、DJS造林方法等實用技術,保證大棗栽培成活率。預計用3年時間完成新建大棗產業基地15萬畝的任務。結合坡地造林、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林地發展、水土保持等項目,進一步加快大棗產業發展。
如今,北票市的很多鄉、鎮都形成了戶戶有果園,人人栽棗樹的局面。每到春季,漫山遍野棗花飄香;到了收獲時節,就可以看到滿山的金絲王大棗如同紅瑪瑙一般鑲嵌在遼西大地上,而北票人的生活,也將如同這紅彤彤的棗子一般,充滿甜蜜的希望。
相關鏈接
大棗又名紅棗、干棗、棗子,起源于中國,自古以來就被列為“五果”(桃、李、梅、杏、棗)之一。紅棗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維生素王”的美稱。
北票金絲王大棗具有個大、皮薄、肉厚、拉絲長、糖分高等特點,同時還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養生價值。北票所產大棗果實著色好,含糖量高,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含量高,具有甜酸適口的優良品質。
中國的草藥書籍《本經》中記載到,紅棗味甘性溫、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紅棗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加、滋養全身細胞,是一種藥效緩和的強壯劑。中醫中藥理論認為,紅棗對慢性肝炎、肝硬化、貧血、過敏性紫癜等病癥有較好療效。此外,紅棗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及環磷酸腺苷,有較強的抗癌、抗過敏作用等。
大棗的營養價值及食療方法
紅棗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紅棗中的高維生素含量,對人體毛細血管有健全的作用。用紅棗20枚,雞蛋1個,紅糖30克,以水燉服,每日1次,適用于產后調養,能夠很好的起到益氣補血的作用。
大棗有滋潤肌膚,益顏美容的功效。民間有“一日食仨棗,百歲不顯老”之說。取紅棗5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早晚溫熱服食,對美容皮膚大有益處。
大棗有健胃補腦的功效。中醫常用紅棗養胃健脾。如在處方中遇有藥力較猛或有刺激性藥物時,常配用紅棗,以保護脾胃。用紅棗與面粉制成棗糕,能養胃補腦。
大棗有保肝護肝的功效。紅棗中所含的糖類、脂肪、蛋白質是保護肝臟的營養劑。用紅棗50克、大米90克,熬成稠粥食之,對肝炎患者養脾護肝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