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年來,“事業合伙人”這個關鍵詞,和“互聯網思維”、“平臺戰略”等一些關鍵詞一樣,不僅在暢銷雜志和微信朋友圈中火熱傳播,也已經是各行業知名企業正在開展的真實實踐,我們從下表可以列舉出以下實例:
2015年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五屆年會”上,萬科總裁郁亮先生說明了萬科“事業合伙人”的關鍵舉措:項目跟投制、合伙人持股計劃。這促使更多的企業結合自身企業思考:我們自己企業是否也能采取事業合伙人制度?什么是事業合伙人制度?對公司、對個人的好處和風險是什么?如何遴選事業合伙人、如何把激勵做到位、如何評價合伙人以至合伙人的資格如何退出?總部的角色發揮什么樣的變化?作為一位事業合伙人,和職業經理人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重要的干系人關系需要處理?
AMT咨詢在咨詢實踐中和我們的客戶一起積極探索實踐,這些客戶有的是北方省份已經改制然后需要機制搞活的銀行,有的是已上市的迅速發展的成長型企業,有的是大型國有集團希望進一步激發總部和各戰略業務單元活力,包括AMT自身作為一家富有“知識型員工”的企業如何發揮出“平臺”和“事業合伙人”實踐的優點并有效防控其風險?
我們不僅把一個個實踐案例進行簡要整理,而且努力發現其中共通的模型與規律,提出“事業合伙人五力模型”(圖1),即站在事業合伙人視角,事業合伙人與總部、事業合伙人與客戶、事業合伙人與分包伙伴、事業合伙人與核心經理、事業合伙人與社區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面對這五種重要的干系人,事業合伙人的任務是進行“盡可能和諧地平衡”還是應該追求某個明確目標的最大化?
不僅是鮮活的實踐,還有經典的光輝。我們發現,管理大師德魯克、英國管理思想學家查爾斯·漢迪、第一個重視“企業家精神”的經濟學家熊彼特等等,都曾經在其經典的論述中預見到企業組織結構眼下的這些變化。有人表面的認為,德魯克是“目標管理”的提出者,他應該是“金字塔”大型組織結構的維護者,是舊秩序的代表,互聯網思維和事業合伙人就要是顛覆德魯克這么多年倡導的現代管理的秩序。殊不知,德魯克先生在其《管理未來》、《動蕩時代的管理》、《下一個時代的管理》等著作中,已經預見到當前“互聯網+”態勢下很多的變化,涉及組織與個人,涉及盈利組織和非盈利組織,涉及高管層自身的不斷突破,我們下表列舉出一部分德魯克著述中的觀點,這些觀點對應到“事業合伙人五力模型”的5組關系,是能夠給予我們啟發的真知灼見:
作家卡爾維諾在《為什么要讀經典》中這樣說“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我們越是道聽途說,以為我們懂了,當我們實際讀它們,我們就越是覺得它們獨特、意想不到和新穎”。那么,如何來表達和分享這樣的“一邊鮮活實踐、一邊重回經典”?正如AMT咨詢一直倡導的“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開展科學的分析與批判”、“在有所繼承的基礎上充分地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我們認為眼下富有熱度的“事業合伙人”等前沿實踐,不是橫空出世的孤立斷代,不是打倒一切的單一完美方案,而是理論與思想的延續與躍遷,而且必將在后續的進一步實踐中再繼續大浪淘沙。
于是我們也在咨詢顧問式嚴謹而枯燥的表述習慣上創新和發展一步,既有概念、定義、模型的闡述與辨析,也有與德魯克管理大師的觀點互動的“對話體虛擬下午茶”(斜體字部分都來自于德魯克的相關著述),并在對話的“AMT顧問的提問部分”融入其他智者如查爾斯漢迪、熊彼特等的理論與觀點,以及AMT在研究與實踐中的發現,這就是《事業合伙人五力模型――與德魯克先生的虛擬對話》系列連載的內容與形式的立意所在。
后續連載的內容預告:
第二部分:“事業合伙人”的相關概念、定義、與“邁克爾·波特五力模型”辨析
第三部分:虛擬對話:“事業合伙人與總部的關系”
第四部分:虛擬對話:“事業合伙人與客戶的關系”
第五部分:虛擬對話:“事業合伙人與分包伙伴的關系”
第六部分:虛擬對話:“事業合伙人與核心經理的關系”
第七部分:虛擬對話: “事業合伙人與社區的關系”
第八部分: 虛擬對話:“事業合伙人自身的不斷突破”
第九部分:小結“事業合伙人五力模型”與后續進一步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