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么牛
常有人抱怨網購不靠譜,太容易看走眼。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愛炫耀自己在網上淘到的好貨,順便傳授網購成功經驗。其實網購是需要練級進階的。在《網購精進階全指南中》,我們告訴網購愛好者:是時候轉變網購意識了。
《中國經濟周刊》在2012年曾刊登過一篇名為《全民網上購物》的報道,提出網購已成為許多人的主要購物方式的觀點。當大家都在研究如何練就“淘寶黃鉆買家”的火眼金睛時,《成都女報》卻說,你可以從淘寶中走出來,將目光放到品牌直營網站上,放到設計師品牌服飾網站上,甚至開始關注海外代購,邁出“海淘”第一步。比如在2010年,成都還沒有GAP實體店,品牌剛剛推出的官方網站就是不錯的購買渠道。
2012年,海外代購則成為購物熱門話題。據新華網報道,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在2012年給出有關海外代購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海外代購交易規模為人民幣120億元,2011年為256億元,到2012年預計達到480億元,其增幅明顯加大。但代購同樣存在不少問題,“距離產生美”這句話并不適合它。針對代購的門道,我們適時推出了一期報道,采訪多位喜歡代購的成都女性,從代購初衷、代購經歷、代購感受等方面,以輕松的故事,給想要嘗試代購的讀者直觀地展現代購的種種喜憂,同時也附贈一些小貼士,最后還通過對轉運公司等代購相關環節的采訪,讓讀者更清晰地看到代購的全貌。
如今才知道
如今看來,網購和代購這“兩姐妹”已然成了連體嬰兒——國內各大購物網站紛紛推出“全球購”“海外購”服務,許多海外購物網站也逐漸開通針對中國顧客的直購直郵服務。2014年6月,聚美優品網站推出“海外購”,2015年3月,該網站又推出了“極速免稅店”,強調縮短代購郵寄漫長的等待周期,保證消費者快速拿到貨品。在阿里巴巴集團旗下,2007年就隨著淘寶網的發展出現的“全球購”也在不斷完善自己,推出各種商家認證辦法,近年還推出了“海外團”的集體代購方式,以低價吸引消費者。
各種熱門的網絡社交平臺總能成為網購和代購的“陣地”。目前在法國留學的史熠就專門申請了一個微信賬號,為國內的朋友或熟人代購奢侈品。每天早上,關注了其微信賬號的客人就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他發出的各種鞋、包、服飾信息和打折信息。如果有朋友需要代購其它小件商品,則可以通過私信與他聯系。據史熠介紹,他特別注意避免在朋友圈“刷屏”,這使得朋友對其代購店的印象還不錯,“生意做了半年,小有盈利”。
如今,消費者既可以選擇國內電商平臺的“全球購”“海外購”等渠道購買海外商品,也可以直接在海外購物網站下單。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也將支付寶帶到了大洋彼岸,美國四大百貨公司——梅西百貨、布魯明戴爾百貨、薩克斯第五大道百貨、尼曼百貨的官方網站均支持用支付寶付款。據《北京晨報》今年2月報道,國際快遞巨頭聯邦快遞委托咨詢公司進行的電商消費者行為研究報告顯示,亞太地區的消費者在跨境網購上平均每年花費近350美元(約合人民幣2170元),全球平均水平則為300美元(約合人民幣1860元);而在亞太市場中,中國消費者花費更多,26%的中國內地受訪者表示,其每年的跨境網購花費超過1000美元(約合人民幣6210元)。
據中國新聞網3月8日報道:“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僑聯副主席陳乃科在兩會期間表示,到2014年末,中國內地‘海淘族’突破2000萬人,年消費額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淘’市場。”
把國內商品帶往國外的“逆向代購”近年來也逐漸興起。許多在國外的留學生、上班族想要購買國內市場銷售的產品,“逆向代購”就成了他們的最好選擇。2014年雙11期間.阿里巴巴推出的全球包郵服務就是推動“逆向代購”的一大力量。
我們這么牛
在一個個迷你小鎮中,店鋪、工廠、醫院、公司一應俱全,幾十種職業任小朋友挑選。選中職業的小朋友就需要努力完成該職業的工作內容,才能獲得繼續游戲的“本錢”,這種兒童職業體驗游戲,儼然就是“成熟模式”的過家家。《成都女報》從體驗場館設施、玩法、職業選擇、家長反饋等多角度解讀了國內幾家知名的兒童職業體驗館,全方位展示了在城市中悄然興起的這種兒童職業體驗游戲。
2008年,內地第一家兒童職業體驗館Do都城在杭州落戶,隨后,北京、上海等地相繼出現了兒童職業體驗館。2010年成都還沒有成規模的兒童職業體驗項目,但已有不少品牌瞄準了成都市場,開始在成都籌備建設兒童職業體驗館。《成都女報》抓住時機,搶先向讀者介紹了這一新興的兒童教育游戲體驗形式。
兩年之后的2012年11月,成都首家兒童職業體驗館麥魯小城于在華僑城正式開門迎客。我們在第83期報道中提到的位于成都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的兒童職業體驗館比如世界,則于2013年6月開業。
曾在2013年帶兒子去麥魯小城體驗過飛行員生活的黃玲玲告訴記者,在2011年之前,像她這樣的“潮媽”都不知道還有可以讓孩子體驗各種職業的游樂場館存在,相比之下,《成都女報》“也是蠻潮哦”。
從國內第一家兒童職業體驗館出現開始,兒童職業體驗游戲就成了一個洋氣的詞匯。近年來,各具特色的兒童職業體驗館在多座城市生根發芽,除了推出多種多樣的職業供兒童體驗外,許多場館也想出了不少新奇的點子來吸引顧客。
北京的鳥巢兒童體驗中心在2013年8月8日舉行了一次兒童模擬奧運會,參與這次模擬奧運會的孩子不僅可以扮演奧運項目選手,還能體驗嘉賓接待、安檢、主持等多種賽事相關職業,這一創意被廣泛稱贊。2014年9月,成都的星期8廣場從西昌運來了一架退役的運-7短程運輸機,將這架真飛機作為兒童職業體驗的一大賣點。
在廈門某房地產廣告公司做文案策劃的包小姐告訴記者,據她了解,從2013年起許多綜合地產項目都在其亮點中突出了“兒童職業體驗”,并且要求廣告公司在推廣方案中強調這一點以吸引客戶。去年開業的陽光新業中心就將其中的Work-Q-cube兒童創意夢工場作為兒童業態的重點版塊進行打造。這個兒童創意夢工場位于該商場三樓,占地達一千多平方米,劇場、電視臺錄影棚、電臺錄音棚和烘培坊是這里最受歡迎的兒童職業體驗場館,在周末吸引了不少家庭前來消費。
不過許多家長帶孩子去兒童職業體驗場館都只是想“嘗鮮”.并不會經常前往消費,因此不少兒童職業體驗場館在開業后不久,生意就不太紅火了。設備維護成本高、人力成本高、經營成本高是各個場館都面臨的問題,2013年起,成都便有不少兒童職業體驗場館傳出倒閉的消息。由此看來,如何找到新的賣點和出路,是眾多兒童職業體驗場館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