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什么?這個問題對如今大部分使用智能手機的人來說,可能完全不像個問題。有人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微信,看看朋友圈里又有哪些更新;有人則喜歡隨時隨地按下語音通話功能跟朋友聊天,也不怕在地鐵上被旁邊的陌生人聽去隱私;還有人發現,賣東西給熟人,比在微博上賣東西給陌生人更容易,于是開始在微信上開起自己的小店;更有甚者如招商銀行,干脆就在微信上開起了小銀行……微信已經不是最初誕生時,人們印象中那個跟米聊、飛信甚至短信搶生意的通訊軟件了。如今每天離不開微信,每天在微信上“活”得有滋有味的女人越來越多。
Hi,你也活在微信上嗎?
我們這么牛
“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微信,看看朋友圈里又有哪些更新”,出現在本報策劃《活在微信上》的這句話,描述的難道不是你現在的生活?2013年,微信徹底火了。緊緊追著微信飛速竄紅的腳步,《成都女報》用10個頁碼對微信與成都女性生活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討論。
毫無疑問,《活在微信上》是接地氣的、趕時髦的。2013年8月5日,微信5.0上線,“游戲中心”、“微信支付”等商業化功能推出;2013年10月底,微信用戶數量突破6億。這種井噴式的移動互聯網發展以及社交圈子的“微生活”狀態讓我們意識到,需要從全面的角度讓成都本地讀者們了解微信。
報道系統地描述微信發展壯大的歷程,列舉了國內外同類應用軟件的興衰,詳實地分析了微信推出各種功能的用意和影響;除了對歷史和數據的回顧,記者還采寫了許多生動的案例,并由成都本地金融專業人士之口帶出對微店未來的展望,將原本有些商務風的內容做得活潑有趣。
如今才知道
從2011年到2015年,“綠巨人”微信戰勝多個社交軟件,牢牢占領了人們的手機、平板電腦甚至臺式電腦。我們在201 3年相關報道中提到的多種關于微信功能、微信店鋪、微信銀行的預測和展望已然成為現實。
從用戶角度看,微信在過去兩年中動作頻繁:與專業打車軟件合作,推出表情商店、微信網頁版、微信支付,增加搜索附近休閑場所、微信朋友圈發送小視頻等功能,層出不窮的新意讓人們覺得微信用起來越來越順手,越來越方便。
從商業服務角度看,微信將公眾號平臺逐步完善,分為微信訂閱號和微信服務號,同時還于2014年5月推出了微信小店。
與此同時,朋友圈中的商品銷售也越來越火。記者聯系了一位在淘寶上銷售品牌護膚品的店主黃女士,據介紹,目前她在淘寶和天貓都有店鋪,也擁有微信公眾賬號,用于定期向用戶發布網店的優惠信息。同時她還另外開通了微店,在微店里經營珠寶定制。黃女士說,相對于網店來說,微店的銷售與推廣更有針對性,基本都是熟客買賣,需要雙方有信任基礎。
就讀于東南大學信息專業的成都小伙粟勇卻對微店頗有怨言,他已經“拉黑”了許多在微信朋友圈賣東西的好友,因為每天被各種面膜、化妝品、海外代購刷屏的感覺實在不好。這樣的情況存在于我們許多人的微信朋友圈中,連網絡段子也調侃說:“你已添加了XXX,現在可以開始選購面膜了。”
我們這么牛
據《光明日報》發布的消息稱,2012年2月公布的《2011-2012年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指出,我國單身男女在擇偶征友渠道上表現出了十分明顯的多樣化特征,其中網絡征婚交友渠道愈發被認可。2012年8月,百合網與世紀佳緣網在微博上展開了一場罵戰,互相指責對方存在虛假不實信息。許多網友表示:我們還沒罵你們呢!你們倒自己內訌了!由此,我們策劃了《婚戀交友網站,騙你干遍也不厭倦》。隨著《非誠勿擾》等相親交友類電視節目的走紅,婚戀交友網站也在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中火了起來。當時許多注冊珍愛網、百合網、世紀佳緣網的男性稱,還是很想站到《非誠勿擾》的舞臺上去的。本報記者采訪了3位注冊過婚戀交友網站的成都網友,請他們講述了在婚戀交友網站上遇到的各種問題,告誡“恨嫁”的女性們提高警惕,“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同時也請心理咨詢專家支招,幫大家調節好婚戀心態。
如今才知道
《非誠勿擾》等相親交友類電視節目如今已不如兩三年前那樣吸引眼球,但問問周圍的未婚男女便能發現,婚戀交友網站漸漸成為年輕男女相互結識的重要渠道。由于工作、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許多人都希望能夠通過更有效的途徑找到對的人,據《南方日報》2014年7月2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用戶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分別占比50.1%和49.9%;從地域分布來看,廣東省、上海市和北京市的互聯網婚戀交友用戶數量位列前三,由此可見,大城市的生活節奏讓單身男女們“壓力不小”。
婚戀交友網的持續火爆,的確可以反映出如今年輕人婚戀交友模式的變化,但這些網站的虛假信息問題一直存在:百合網實體店的出現雖說增加了可信度,但其網站的實名制認證制度依然難以杜絕虛假信息。對此,相關部門也出臺了應對措施。據人民網消息,2015年初,國家網信辦聯合有關部門在全國范圍內啟動開展“婚戀網站嚴重違規失信”專項整治工作。此次專項整治工作會清理、查處、關閉一批違法違規和嚴重失信的婚戀網站,遏止婚戀網站違規失信亂象。這一工作的展開,一定程度上安慰了單身男女們的心,效果有待檢驗。
今年26歲的楊姍姍告訴記者,雖然自己現在是單身,但對于到婚戀交友網站找對象,“一點兒也不感興趣”。剛剛大學畢業的史婉玲稱,其父在某次觀看相親節目時突發奇想,讓她去百合網注冊,她急忙拒絕:“我不能接受網戀,而且現在網上騙子那么多,爸爸你放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