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2015年3月,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了省人民政府提請的《浙江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會后,法制工作委員會將草案印發省有關部門和單位、部分地方立法專家庫成員,通過代表履職服務平臺發給省人大代表、各市縣區人大常委會征求意見,并通過浙江人大網、地方立法網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永昌帶隊赴舟山進行立法調研,法制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先后赴寧波、諸暨、淳安、桐廬等地調研,聽取當地人大常委會、人大代表、政府及有關部門、鄉鎮(街道)、村民委員會、立法基層聯系點、水運企業負責人和船長等方面的意見,并召開部分設區的市海事管理機構座談會、省有關部門座談會聽取意見。草案修改調研過程中,4名省人大代表應邀重點參與立法工作。根據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財政經濟委員會的審議報告和各地、各方面的意見,法制工作委員會對草案作了多次研究、修改,同時書面征求了語言文字專家的意見。草案的有關修改情況與財政經濟委員會作了溝通。5月12日,法制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對草案進行審議,提出了草案修改稿。財政經濟委員會有關負責同志和2名省人大代表列席了會議。現將審議修改的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一、關于條例的適用范圍。草案第四條第一款、第二款分別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除國家海事管理機構管理水域以外的其他通航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海事管理機構按照國家和省確定的職責權限負責所轄通航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漁業船舶和以漁業為主的漁港水域的安全監督管理。”草案其他章節只對地方海事管理機構和漁業主管部門管轄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作了規定,而對國家直屬海事管理機構管轄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未作規定。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財政經濟委員會和有的地方、部門提出,我省全部沿海水域和四個設區的市的內河通航水域,其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都是由國家直屬海事管理機構負責的,安全監管區域范圍大、情況復雜、任務繁重,直接關系到本省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本條例應當對國家直屬海事管理機構監督管理職責加以規范;同時,漁業船舶與漁業水域在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體制上有其特殊性,國家對漁業船舶與漁業水域的管理另成體系,我省也已有專門的規范管理漁港和漁業船舶的地方性法規,本條例不適用為宜。為此,建議將該條內容修改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通航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國家直屬海事管理機構和地方海事管理機構(以下統稱海事管理機構)按照國家和省確定的職責權限負責管轄通航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本省行政區域內漁業船舶管理和漁港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依照《浙江省漁港漁業船舶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執行。” (草案修改稿第五條第一款、第五十五條)需要強調的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通航水域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履行其水路運輸行業的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職責,并協調國家直屬海事管理機構和組織領導地方海事管理機構依法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的監督管理職責。
二、關于內河非通航水域水上活動的監管。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所有通航水域范圍內的水上交通安全監督管理都由海事管理機構負責,沿海水域都為通航水域,內河分為通航水域和非通航水域。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財政經濟委員會提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我省各地在內河非通航水域的漂流、游樂等水上活動越來越多,由于沒有明確的監管規定,這些水上活動缺乏有效監管,水上活動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也直接影響了他人的通航安全,條例應當加以規范管理。法制委員會認為,內河非通航水域的漂流、游樂等水上活動盡管不是水上交通活動,但安全隱患嚴重,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確定實施具體監督管理的部門或者機構,劃定漂流、游樂等水上活動的水域范圍,以保證游樂安全并避免影響他人通航安全。為此,建議增加相應規定。(草案修改稿第五條第二款、第三十三條、第五十六條)
三、關于政府及部門職責。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涉及政府部門較多,草案第四條至第八條對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職責作了規定。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財政經濟委員會和有的部門提出,草案規定的部門職責還不夠全面、清晰,需要進一步梳理和細化,以保證政府及各部門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職責落實到位。為此,建議補充和完善以下內容:一是進一步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履行有關水上交通安全領導責任和管理職責;二是進一步明確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履行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職責,并規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及其航道管理機構應當依法履行航道的規劃、建設、養護和保護職責,保證航道處于良好通航技術狀態;三是規定漁業、水利、體育、旅游、安全生產監督、公安、環境保護等管理部門按照各自法定職責,做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相關工作;四是進一步明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確定船舶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專(兼)職人員,履行對內河農(林)自用船舶編號造冊、船號牌發放等職責;五是規定縣(市、區)人民政府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保障管轄區域內的公益性鄉鎮渡口建設維護、渡船更新維修等費用,并逐步提高和改善渡工的待遇。(草案修改稿第四條、第五條第三款、第八條、第九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二十九條)
四、關于船舶和船員管理。草案第九條對船舶所有人或者經營人對其船舶的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止船舶污染承擔主體責任作了規定。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財政經濟委員會和有的地方提出,草案對經營主體安全管理責任的規定還不夠清晰全面,對船舶的水污染防治的規定有待加強。為此,建議補充和完善以下內容:一是加強船舶所有人或者經營人對其船舶的水上交通安全承擔主體責任的規定,要求保證安全生產和安全管理工作必要的資金、技術投入;二是規定船舶應當按規定要求配備通信設備、自動識別系統,保證其正常使用,并按要求安排人員值守;三是規定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經營人應當遵守水污染防治、飲用水水源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做好船舶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草案修改稿第十五條、第十八條、第二十四條)
五、關于內河農(林)自用船舶。草案第十二條第二款、第二十三條對農(林)自用船舶編號、不得從事營業性運輸、不得進入主干航道中央航行等內容作了原則規定。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財政經濟委員會和有的地方、部門提出,我省內河農(林)自用船舶數量龐大,交通事故多,安全隱患大,條例應當進一步明確其監督管理的具體部門或者機構,全面規定必要的管理措施和要求。為此,建議增設“內河農(林)自用船舶管理”一章,作為條例第四章,并對船舶乘載人員穿著救生衣和數量不得超過規定限額等內容作了補充和完善。同時,建議在總則一章中增加規定,市、縣人民政府應當確定非通航水域范圍內農(林)自用船舶的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或者機構;在安全管理職責一章中增加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內河農(林)自用船舶的船身長度限制、編號造冊、準載人數等相關管理制度;并對內河農(林)自用船舶的含義作相應的修改完善。(草案修改稿第六條第二款、第八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第五十六條)
六、關于水上搜救。水上搜救對于保障公民人身、財產安全發揮著重要作用,草案第五章作了較全面的規定。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財政經濟委員會和有的地方、部門提出,水上搜救專業性強、涉及面廣,既要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強水上搜救機構和力量建設,也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和支持,整合各方水上搜救力量。為此,建議補充和完善以下內容:一是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設立或者確定水上搜救機構,按照分級管理原則,統一組織、協調、指揮水上搜救工作,水上搜救機構成員單位根據規定職責共同做好水上搜救工作;二是規定鼓勵社會各界捐贈水上搜救事業,同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參與水上搜救的社會力量予以經費和設施設備支持,加強相關知識技能培訓,并應當對參與水上搜救并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三是規定水上搜救機構應當與當地醫療機構建立水上緊急醫療救援聯動機制。(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五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二條)
七、關于法律責任。有的常委會組成人員、財政經濟委員會和有的地方、部門提出,草案法律責任規定較少,處罰偏輕,要增設部分禁止性行為的罰則,適當提高處罰額度。為此,建議補充和完善以下內容:一是對草案規定的有關法律責任,適當提高了處罰額度;二是對內河農(林)自用船舶在主干航道中央航行、停泊、作業,乘載人數超過政府規定限額或者從事貨客運輸、游樂經營等營業性活動的情形,增設了有關罰則;三是對用于漂流、游樂等水上活動的竹筏、橡皮艇、摩托艇、水上自行車、腳踏船、水上氣球等超越劃定水域范圍活動的情形,增設了有關罰則;四是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及其工作人員有關失職、瀆職等行為,規定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草案修改稿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第五十四條)
此外,刪除了一些重復上位法規定的條款,還對草案作了一些文字修改和條款順序的調整。
法制委員會認為,《浙江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條例(草案修改稿)》經過多次修改,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切合浙江實際,內容已比較成熟,建議常委會本次會議審議通過。
以上報告和《浙江省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條例(草案修改稿)》,請予審議。